作者:彭敦运
朗诵:张抒毅 杨建松
音乐合成:张抒毅

——关门堤是四邑公堤的一部分,它从陈山头至凉亭山,全长大约两千米,是封控金水河的“收官”之作,对于鄂南地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嘉鱼知县葛中选、江夏知县徐日久在光禄寺卿李憭(liáo嘉鱼人,1561—1616年)、大司马熊廷弼(1569—1625年,江夏人)等人的支持下,自嘉鱼获口起“横截上沙湖,中断赵家港,由下沙湖、韩家谼(hóng)、瓦湖口、鲤鱼撩花至赤矶山”,新筑了一条长40余里的“金口长堤”。为了“圆满收官”,颇知兵事的信安(今浙江衢县)人徐日久,视洪如敌,又坚持从自窑岭(陈山头)起步,修筑了一道长588丈的土坝直抵长港(金水河)西岸,并在此坝的最北端高磊石墩,镇以铁牛,祭以三牲,宣誓拦洪。

葛中选(1577—1636年),字见尧,号谵(zhān)渊,云南河西县城东门人。这位精律吕,据说还能懂鸟语的万历(二十八年庚子科)举人、“绝学名儒”,就是从庭院树巅上鸟儿的问答中得到信息“大水将至”,才下决心倡修“金口长堤”的。

与他志同道合的徐日久(字子卿)磊好了土坝后面请熊廷弼赐名,大司马感慨万千,朗声应道:

“河曲回千里,
关门限二京。
所嗟非恃德,
设险到天平。”
徐子卿一愣,但顷刻即悟,此乃900年前风流皇帝唐玄宗的《潼关口号》啊。他笑着问道:“大司马莫非要以‘关门堤’名之?”
“正是,大堤关门,金水长安!”熊廷弼大手一挥,一副斩钉截铁的模样。
原来,本首《潼关口号》,写的正是“畿内首险”、“四镇咽喉”。这道关中的东大门,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位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也曾美誉“第一关”。记得清代乾隆皇帝行至于此,就曾感于它的雄奇险峻、京畿锁钥,挥毫题下“第一关”,还被守关主将小心鎏金成匾,悬于城楼外额。

潼关之右是长安(西安),如果将金水流域的百姓期盼比作“长安”,“关门堤”还真当得起“小潼”之誉。
据说,这是楚天首县江河之间的第一次“关门”实践,遗憾的是,说是“关门”,其实未闭,只是先民们留在治水史上一个美丽的遐想而已,原因很简单,不截断金水河,即使有四邑公堤护佑,大江也始终与武(江夏)嘉(鱼)咸(宁)蒲(赤壁)境内的鲁湖、斧头、西凉诸泊互通,只要江洪东来,鄂南便会浴进大水,人为鱼鳖。实际上长江每年都要从长港至少倒灌五个月,那时极目所至尽为洪波。1925年,吴雪沧在摘录淦川(金水河)最近的28年倒灌史实时发现,其中最长者竟达229天(宣统三年),七个半月啊!
要知道,那在江洪之下泡着的90万亩肥田膏壤,乃几十万先民的生命维系!所以,金水流域的先民们苦啊;所以,心藏大爱的吴雪沧才发出“金水非创闸不可”的呐喊。
历史上就没有人想过要堵住金水,杜绝大江灌河?

有啊,第一个付诸实践的是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江夏县令聂陶轩。这位鄂州人敢说敢干,在征得武昌知府同意后,率领几百乡民奋战一冬,于“禹观山左近,以土截堵涂水”,奈何开春之后内涝顿生,鄂南山水竞奔,冲垮了“聂堤”,截堵“卒归无效”,聂陶轩不仅丢了乌沙,就连武昌知府也受了处分。但是,江夏人并没有否定这位悲剧英雄,而是焚香呼号,泣送几里,甚至上呈“万民伞”祈求皇庭宽赦,奈何垂帘听政的西太后慈禧有眼不恤民心,聂陶轩还是被掐断了仕途,踢下了政坛。

第二次截断金水河发生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由于头一年的江洪吞噬了大武汉,荆楚省垣损失惨重,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组织力量重修江堤。湖北省水利局遵循“尽量调用本会技术人员为段工程师”的指导意见,命副工程师孙卫伯和公民代表罗一安(定极)主持从嘉鱼到金口这一段的复堤工程,工款就是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从美国赊回的200吨小麦。孙、罗悬榜,在金水流域招募灾民,以工代赈。复堤工程从当年冬月开工,直到第二年正月才就,趁春水还未大涨之时在禹观山东麓修建了一道土坝,第一次真的截断了金水河。由于有了这道土坝,当年的长江夏洪没能倒灌,武、嘉、咸、蒲四县的乡民抓住这150多天的有利档口,尽力开荒、及时抢播抢种抢收,当年秋天果然五谷丰登,经各县统计后上报,农业产值一下子猛增800万元(银元)。遗憾的是,也就在丰收之后的那年冬天,由于大坝无闸调节水位,金水流域产生巨量内渍,不得已只得破坝放涝。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仲夏,金水河在同样的地方第三次拦河。那年5月1日,全国经济委员会正式启动了金水闸修建工程,建闸办事处主任兼总工程师、美国人乔治·史笃培命驻工地统管工程师薛兆枢:首先赶筑临时深水坝。48天后水坝筑成,不料合龙还不到两天,6月20日法泗、范湖、马蹄口等地突然暴雨如注,川流犹如野马,一下子冲垮了新坝,顺带着扯走了9位民工,伫立坝头的薛兆枢顿时傻眼。
薛兆枢本为西南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的高材生,而且久经战阵,水利施工经验也十分丰富,区区百来米的水坝岂能难他?可偏偏就是这道小坝,因为他的轻敌、冒进和渎职,葬送了如花似锦的大好前程,外带九条鲜活的生命!
乔治·史笃培恼羞成怒,一纸控告,薛兆枢即被撤职查办且让法警铐走。人是处分了,可河还得拦啊。李鸿斌临危受命,星夜接手,重建新坝。

李鸿斌(1900—1980年),原名李定坤,字范六。金口人。宣统三年(1911年)因父亲去县城教书,他也随去。民国三年(1914年)他入武昌圣公会三一中学,民国六年(1917年)进唐山工业专科学校学土木专业。民国十二年(1923年)毕业后于粤汉铁路(湘鄂段)咸宁工务段实习。因为那时水利部门人才奇缺,所以1929年初成立“湖北金水整理计划小组”时,将他聘为专家小组成员。1931年他调任省建设厅省道工程处任主任工程师兼鄂东省道工程处处长。翌年任省水利局沔阳堤工工程师兼处长。(负责修建武昌汉阳门滑坡路段,即今红星米厂至大堤口,后任江汉工程局金水闸工程处主任工程师,参与筹备和指挥金水河坝的建设。)

新任统管工程师李鸿斌,认真汲取了薛兆枢的教训,他采用芦柴(芦苇杆)裹住石板、小船装石下沉的办法,极为谨慎地修坝、压堤,并在土坝准备封口的地方搭建木桥以便抛堵。“龙口”越来越小,河水越流越急,当龙口缩到丈余时,内湖水面比外江高出6米,流势猛湍,堵塞已成万难。颇具大将风度的李鸿斌,命人抬来预先制好的几十个1米见方、装有2吨青石的铁丝笼,又推来两艘装有巨石的渔舟相继投下,桀骜不驯的涂川被制服了。水坝合龙后,他立即用碎石和粘土迅速填充缝隙,增高培厚。2000余人借助200余只木船风雨不辍,终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4日晚取得了拦河的彻底胜利。竣工后的坝长137米,它东咬禹观山,西抵陈山头,底宽150米,高20米(坝顶高程达31.8米)。然而开春后又因上游水位升高,为了保证通涵工程顺利进行,只得另开一条新河排水。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15日,步履蹒跚、彳亍(chì chù)了12年的金水闸终于竣工,拦河坝被挖开,河水乖乖地穿过禹观山下三眼闸孔,呼啸着扎进大江。

月18日,李鸿斌又按照史笃培的指令,组织1200位民工在左(凉亭山)、中、右(陈山头)三处同时动手,经过一月紧张施工,一道长1980米的“关门堤”终于修成!为了告慰先祖,李鸿斌将当年徐日久所造铁牛恭置于凉亭山下。遗憾的是,这头神兽在沦陷期被日本强盗偷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18日,新起的关门堤与金水闸一道参加了有省府主席张群出席的落成典礼。

众所周知,是“门”就可进可出,然而,当年的金水闸可挡大洪却难泄大渍,直到1976年金口电排站上位值班,才真正关住了古川“河门”,长江的季节性涨水,以及鄂南山洪再也不能肆意妄为折磨金水河,危害被古人称为鄂西(其实是鄂南)的武嘉咸蒲四县。

要关川门何其难,
三朝苦叙篇连篇。
岂是四邑无心智,
只因滥政不回天。

作者简介:彭敦运,男。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地方教材审定专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线班级”专栏作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栏作者。国家NOC赛事班主任赛项设计人兼第一届裁判长。

朗诵:张抒毅,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武汉经开区朗诵艺术家协会秘书长,省朗协车谷工作部会员,东风延锋励志文学社秘书长。爱好文学、朗诵,用声音传递温暖,以诵读致敬人生。

朗诵: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彭敦运【工笔江夏】系列作品
(请点击标题阅读)
1 《心上的金口》
2 《华丽转身的纸坊》
3 《坊城夜话——关于纸坊的传说》
4 《似梦非梦法泗州》
5 《有笔难绘保福祠》
6 《江城茶仓》
7 《织女临津也相妒》
8 《草色烟光情深处》
9 《圣水黄家湖》
10《报春梅》
11《白云阿的传说》
12《焚香谭古城》
13《雨过天青照大湖》
14《等鲤》
15《传奇嵌在湖中央》
16《惟楚有才》
17《首县首树》
18《邟侯大伽》
19《乡思如海》
20《奶奶给讲梁子湖》
21《梁子湖味》
22《白马头》
23《鼙鼓声中湖州矮》
24《九月桂花红》
25《五里墩》
26《古山铁锦》
27《沉钩夜泊山》
28《丁家咀》
29《干鱼庙》
30《志在鼎甲》
31《涉湖边上的洋码头》
32《打狗湖》
33《橘说江夏》
34《神堂海》
35《八分落霞》
36《枯竹海》
37《女台山》
38《黄公兰》
39《江城第一店》
40《扎营咀》
41《金水闸》
42《关门堤》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