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朗诵:彭艈山
编辑:杨建松

我拨开荆棘,脚下碰到了的不是残砖破瓦,就是碎石断雕。
“哟,这里有个磉墩,当年上面的立柱这多粗啊!”刘主任发着感叹。
“嗯,直径至少60厘米!”
“这里原来会是什么建筑呢?”
“晓得!”(口语“不知道”的意思)
“那个闪亮的是么家伙?”
像是琉璃,瓦当吧?”
“还真被你说对了,半个莲花。”
我接过绿色的琉璃,一束阳光从我脸上晃过,刺得我立即眯住两眼。就这一眯,我醒了,原来又是一梦。
是梦,一个情结难解的老梦。
那还是在二十多年前我经过神堂海时,朋友特意下车带我去看了一片令他迷惘的荒址。

(钱元鼎)
就是这次邂逅,让我魂牵梦绕至今,好几次在梦中念出了朋友喜欢的那首诗(钱元鼎《登黄花亭遗址》):
隔城舒晚啸,信步得高台。
亭去名犹在,霜迟菊未开。
浮云西日下,明月大江来。
逸思飞难禁,昏钟何处催。
唉,这诗,这地,时空这般错位,要不是云色湖光,真会错出我心里的莫名荒凉!
古镇金口从不乏庙,有“吴主”(孙权),有“丁奉”,有“杨泗”……(清康熙五十三年)《江夏县志》载:“众山环绕如屏,还有张睢阳庙”。

(金口古镇图)
这里的“张睢阳庙”(张巡庙)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它位于古镇的西横街,坐北朝南,建筑面积达1400平米,斗拱飞檐,高大雄伟。正面并开三门,楣上楷书“成仁”“取义”。进门是带戏楼的大厅,六米高的白色石柱托着天顶,地面也由白色麻石铺就。戏楼正中有块大匾,上书“神人以和”,乃晚清翰林柯逢时手迹。

(张巡庙)
戏楼内通行宫,左为“大明宫”,供三头六臂的天符菩萨;右为“赤皇宫”,奉玄殛和十二生肖。中间乃大庙正殿,横梁高悬“乾坤正气”,右书“大宋宣和五年”,神位上端坐张巡塑像。
张巡(708—757年),蒲州河东(山西永济)人。
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
至德二载(757年),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血战四百余次,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保障了大唐东南太平。但终因粮草耗光、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殉职。

(张巡)
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评“至德以来将相既殁者”时,张巡被定为上等功臣。
此后,历朝历代都尊他为英雄,陪祀皇亲。
江夏金口于北宋宣和五年奉旨起建张王庙,这其中的政治寓意并不难猜。当时国难当头,强敌入侵,亟需张巡这样的志士守土,更需要张巡精神引领国民。
就这样张王庙在金口一矗就是千年,直到1950年正殿才被改做粮仓;1952年又改成金口剧院;1977年扩建为电影院,2019年又改为“金口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张巡庙遗址上的新建筑)
老人们说,神堂海位于后石湖汊,在镇东好几里远的地方,那里道观成群,但不供张巡。
不供张巡,又供谁呢?
一位言辞不太清楚的神堂海老太说,这里最大的是“江陵庙”。2014年9月(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村里上报给区民政局的《地名登记表》也是这样写的。
“江陵庙?”我有点懵。
就在我发懵时,一位老爹走了过来:“么‘江陵庙’唦,叫‘张陵庙’”。
张陵,亦名“张道陵”(34—156年)。东汉沛国丰县(江苏丰县)人,博通五经。顺帝时入鹄鸣山(四川大邑境内)修道。自称“太清玄元”,谓逢“天人”,授以“正一明威”之道,创立“五斗米道”。“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张姓后裔继承道法,世居龙虎山,都称“张天师”。

(张道陵)
健谈的老先生还说,他爷爷告诉他,神堂湾的张陵庙很特别,虽然主神两边是高达丈余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可庙里住的大多是和尚。
其实,这在以前不奇怪,那时的儒释道三教一直都是融合的,金口更是如此。民间还有说法,道张陵为底层人做好事得罪了不少神仙,遭到嫉妒的他,没有自己的庙,一直寄居在别神的庙里。
然而,神堂海的张陵庙却是独立的,只是不知道它建于何时。
老先生点着了烟:“自打庞统来过,觉得适宜建道观后就有了一座小庙;再后来扩建为张王庙。”
这与庞统有什么关系?
“有啊,庞统是江夏功曹呀(郡守的主要佐吏)。”

(庞统)
“比功曹大的官多得很啦。”我几乎是脱口而出。
“可能与庞统并论的太少了。就因为庞统看重,后面才有韦陟来此送菜。”
“韦陟?”我目顿口呆了,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韦陟是谁,而且连那个“陟”字都不认识。我呆在那里,好久,好久。这中间老先生说了什么,我一点也没听进,直到刘主任问了一声“后来呢”?我才又拾起老先生的声音:“530年后,十分钦佩庞统的韦陟奉唐肃宗(李亨)诏命北上凤翔准备入阁(当丞相),由于等船,曾在凤凰台道观做厨师的小同乡陪同下到过这里,说此地风水最佳,可按凤雏(庞统)之意立观(guàn)祀神,祭祀的是张陵一派好几位天师”。
“观”是道教的庙宇,民间也称“神堂”。
说,安史之乱后就有了这“神堂”?
“不晓得,但进入明代后肯定有。”老先生回答得很干脆,而且提出新的佐证:“我的祖上由江西迁到这里后旁边就有神堂,所以湾子一直就叫‘神堂海’”。

(神堂海)
“这附近的‘神堂垅’、‘神堂湾’,莫不都是因为这座‘神堂’?”刘主任接过了话头。
老爹不语,我更不置可否,也没能力置个可否,只好使了个眼色,与刘主任一起连忙告别,知难而退。
几天后,心里惴惴的我特意赶到华师图书馆查“韦陟”,这才知道此人不简单,不仅自小聪明多智,而且为人正派,更有趣的是,他还创制了一种名叫“狮子头”的美食。

(韦陟)
史料记载,已经被封为郇国公的韦陟,他家的美馔“葵花斩肉”胜过內厨(皇家后宫厨),尤其是“花心”那枚巨大的肉丸,颇像狮首,时人美之:“从不小鼻子小眼”。他自己也说“什么葵花肉啊,不如改叫‘狮子头’。”

(狮子头)
从此,“狮子头”列入淮扬名菜。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曰:“狮子头者,以形似而得名,猪肉圆也。猪肉肥瘦各半,细切粗斩,乃和以蛋白,使易凝固,或加虾仁、蟹粉。以黄沙罐一,底置黄芽菜或竹笋,略和以水及盐,以肉作极大之圆,置其上,上覆菜叶,以罐盖盖之,乃入铁锅,撒盐少许,以防锅裂。然后,以文火干烧之。每烧数把柴一停,约越五分时更烧之,侯熟取出。”
淮扬名菜在金口驻足不稀奇,千年江港,自古就放眼四海,悦纳天下。
稀奇的是,韦陟还自己亲自掌勺,教小同乡选用当地黑猪肉做“狮子头”,而且配置了乌林(金口至今还有乌林湾)特产的小青菜,这样在金口完成了本土化后,这道淮扬名菜居然逆袭成江夏美食,以至于杨万里留下“却将一脔配两螯,世间真有扬州鹤”的美谈。
前些年网络兴起后,许多信息扑面而来。我特地点击过“道教”和“瓦当”,这才知道金口曾为楚王朱桢所重,还曾将江边一池命为“养猫湖”(杨毛湖)作为女儿嫁妆;镇里镇外也出现了不少道观。楚府长史管讷(管时敏)更常到金口打点,还留下过“衔命来金口,邮签报邮程。好风行十日,残月上三更”的诗句。

(明楚王朱桢)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做过和尚,可为什么会崇尚道教?
原来,就在朱重八(即后来的朱元璋)在儿时就受到过道教的影响。譬如有道士告诉他祖父死后埋在哪里利于后代,有老人对他父亲说你家有条龙……这些后世流传的故事虽然在神化朱元璋,但也透露出道教一直在与他进行捆绑式宣传,以至于做了皇帝的朱元璋不信道教都难。
来武昌就藩的元璋六儿朱桢,一直标榜大孝,岂敢不尊父亲心仪的道教?所以金口的神堂迅速崛起,而且是成排成批,所以这里的道观瓦当敢用皇享,绿色琉璃还用饰用莲花!
据说,当年的熊廷弼吃过狮子头,饮过“铁锦秋”(酒)后,还曾将附近小 山、球石赠名“狮子盘球”,赢得野山成胜景,“狮子盘球”前一度摩肩接踵,游人如织。
今天的神堂海属于金口街雷岭村,常住人口只有44人,面积也只有0.45平方千米, 但这里的香莲与喜头鱼却鲜美异常,更有一条“武深高速”擦身而过,艳惊楚天。
2022年10月26日彭敦运写于江夏

彭敦运,男。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地方教材审定专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线班级”专栏作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栏作者。国家NOC赛事班主任赛项设计人兼第一届裁判长。

朗诵:彭毓山:武汉市江夏区人,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京剧票友,合唱团员。《妙慧妙音》主播,腾讯音乐科技独家签约主播,有声书职业主播。代表作:长篇有声书《传奇陈云》,《金版:毛泽东品国学》,《西迁人》,《口述历史:太平洋海空战》,《长弓射日-决胜塞班岛》,《千古学案: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长篇网络小说《九天》《葬元》等发布于喜玛拉雅,懒人听书有声平台。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彭敦运【工笔江夏】系列作品
(请点击标题阅读)
1 《心上的金口》
2 《华丽转身的纸坊》
3 《坊城夜话——关于纸坊的传说》
4 《似梦非梦法泗州》
5 《有笔难绘保福祠》
6 《江城茶仓》
7 《织女临津也相妒》
8 《草色烟光情深处》
9 《圣水黄家湖》
10《报春梅》
11《白云阿的传说》
12《焚香谭古城》
13《雨过天青照大湖》
14《等鲤》
15《传奇嵌在湖中央》
16《惟楚有才》
17《首县首树》
18《邟侯大伽》
19《乡思如海》
20《奶奶给讲梁子湖》
21《梁子湖味》
22《白马头》
23《鼙鼓声中湖州矮》
24《九月桂花红》
25《五里墩》
26《古山铁锦》
27《沉钩夜泊山》
28《丁家咀》
29《干鱼庙》
30《志在鼎甲》
31《涉湖边上的洋码头》
32《打狗湖》
33《橘说江夏》
34《神堂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