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敦运 诵:毛梦萱
音频:汪音彤
曾记得诗人陆游写过:
剩喜今朝寂无事,
焚香闲看玉溪诗。

李商隐(字玉溪)乃唐代大家,其骈文(四六)为当时绝顶,读他的确是应该焚香细品的。其实古人在做大事前,都会焚香沐浴,谨防亵渎。
我不懂得这些,但偶尔也焚香吮古,横笔砌字,于是有了《品武穆城》:
遇王不敢亵,
谭圣先思民。
焚香访嘉梓,
更重录人心。

武穆城也叫“五谷城”,遗址坐落在(江夏区)乌龙泉(街)民主(村)下屋董(湾),占地面积约7.3万平方米,乃东汉中期就起矗的古城,但出名却在江夏之战(俗称赤壁之战),因为关羽(民间称其为关公),更因为缺粮。
关公是妇孺皆知的大神仙,也是华夏的大英雄;然而真实的关羽并非一直高高在上,起初他也十分艰难,甚至饿过肚子。
江夏大战前,关羽奉命驻防江夏,虽然人马不多,但对于转战千里的二将军来说,要解决给养也非易事。
那天,他正择地筑防,突然曲侯(管理200名士兵)来报:两个老军饿晕了。

关羽细问司马(副参谋长)才知部队已经断粮,军士们已吃了两天野菜。关羽这才想起,自己不也清粥多时了么?
深感问题严重的他不得不亲自筹粮。
那时的沙羨(今江夏),由于雷迁、许圣等人的开发,已经走出荒芜,鄂渚(梁子湖)边也出现了一些颇有生气的村庄。
进村的关羽,挨家收购来粉(灰面),可回答几乎一样:“没有”。他这才想起,江南很少来牟(小麦、大麦),时值腊月,何粉之有?
天色越来越晚,关羽束手无策。
正焦躁时,一老妇给他送来一碗籽粒长大的紫饭。
“何物?”关羽问。
老妪见他带疑,就说:“你尝尝。”
关羽扒了一口,细嚼了几下,嗯,味道不错。

“这叫?”
“乌菰饭。”
“乌菰?”
“嗯。”
“附近可买得?”
“你若想买,老身尽力相帮。”
“为何?”
“早知将军高义,你来了两天,没见一卒扰民,我等甚慰。”
关羽大喜,遂令管粮司马以优价相购,这才度过了建安十三年(208年)那个奇寒的冬天。
土城很快就修好了,为了感谢乡里,关羽将其命名为“乌菰城”。
到了闰腊月末,诸葛亮借到了东风,关羽也奉命夤夜疾赴华容(今湖南境内),乌菰城一夜清空。
待附近村民知道时,关军已经离开两天了。
乌菰城真为关羽所筑?
不是,那里原本就有荒城。
明弘治(1488—1505年)监察御史张璞(江夏灵泉人在《黄公乡记》)曾曰:“(江夏县西南九十里,有地名黄公乡。是黄公者,吾不知其何时人,亦不辨其名字,而后世人以乡传也,亦何慨矣。余居京师十余年)读汉室名臣传,见黄琼自叙年谱,并其里居,而知黄公之居在江夏之五谷岭也。又考汉唐古志,琼墓在青石邑,琼祖墓在黄陵山之南。今考其地,只有五谷城,无所谓居之岭矣。”

黄琼(字世英)是“天下第一孝”黄香之子,汉顺帝永建年间(126—132 年),因几位公卿推荐应征议郎(政治顾问),后累迁尚书仆射(yè), 继而司空、太仆。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出任太尉(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
历史上的江夏,郡治曾于多地,但黄琼时代的郡治却在夏口(今武昌城区)。
1800年后,考古专家曾在庙山发现两座东汉晚期大墓,主人官秩均在二千石以上,官位远高于郡守(太守),这足以证明东汉末年夏口的地位。
江夏乃黄琼故里,也是护畿门户,即使不用黄琼开口,其手下也是会替太尉着想,加大此地军事投入,譬如修座“卫星城”。

据说,这座卡在水道要冲的卫城,一时成了武昌(鄂州)与涂口(金口)共用锁钥。筑城时,黄琼还特意叮嘱,以工代赈,救伤济老;就因为如此,伤兵老残后人为其立祠供生。垣成后被称“世英城”。
黄琼去世后,被赠为“车骑将军”,史称“邟(kàng)乡忠侯”,敕葬江夏。
其后第44年腊月江夏之战爆发。由于关羽曾在世英城屯兵,后来名气远超黄琼,所以“世英城”名字不再,被换成了他取的“乌菰”。
又过了几百年,随着稻作不断普及,菰米慢慢退出食谱,即使大湖渔农,也不知道菰米何物,乌菰城也因主道变迁而渐渐荒芜,隐进了历史。
还是张璞(在《黄公乡记》)曰:“宋岳飞曾驻兵于此,亦无容深辨。然观其寨门城垒,如五花阵图。噫,曾是仕官也,而有此居耶?余至青石邑,见通衢往来,无所谓邑也。想‘驿’刻为‘邑’,殆字之讹耶?及访黄公墓,其农夫野人,无一知者,后之人其孰从而见之耶?徐行,至仙人山遇一老叟,坐一独石,庞眉皓首,问其年,九十余矣。余询之,老叟曰:‘公之五谷城,即黄公乡也,今之蔡氏庄,即黄公墓地’。语毕,悠然一揖而去。”
真乃神话,更如活灵活现的短视频。
对于这个“五谷城”,当地人更爱称它“武穆城”,说是岳飞曾在此屯兵。那还是绍兴二年(1132年),伪齐刘豫、李成等汉奸,挟金人军威入侵南宋,破襄阳,逼鄂州(武昌);恰在此时,洞庭湖杨幺义军也搅晕朝廷。百般无奈的宋高宗急命岳飞代理“荆湖东路安抚都管”。就这样,岳飞吟着《满江红》(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移屯江夏,镇压杨幺,抵御刘、李。他把大帐设在鄂州(武昌),将左大营则置土地堂,并在马鞍山(安山)、法泗洲、金口等地练兵。乌菰城便是大军粮库而被写作“五谷城”。

深谙用兵之道的岳飞选中此地,说明这里虽与900年前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梁(子湖)鲁(湖)之间的水道并未隔断,依然水上通衢。
民间传说,岳飞在此“练兵八个月,破杨(幺)只用了八天。”岳飞被神化了,五谷城也在岳飞殉难36年后被改版升级为“武穆城”,“王”名天下。

一座古城,链接起黄琼、关羽和岳飞,将赤壁大战和洞庭兵戈深深存储,变成了江夏大地上浓墨重彩的历史经典。
今天的五谷城,已经成为省级重点文保(文物保护单位)。
那遗址上高耸的土垣、参天古木、葳蕤绿草、残存瓦片,是不是还珍藏有今人不知道的传奇,抑或有可资借鉴的瑰理?
二十多年前,我在陆总(陆军总医院)治眼时曾邂逅一位江夏籍老八路。闲聊中他给我念了几句诗:
“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
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
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听见,但听着听着,我还是被感动了,而他则泣不成声!
字字句句,朴实无华,可偏偏就是这种无华,把那段鱼水深情再现了!

我真的,真的钟情于那份军民情深。令我欣慰的是,今天的江夏也成了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双拥模范城”。
史载早在80年前,江夏人就把新四军当作子弟兵。老区(湖泗、山坡、舒安、乌龙泉、法泗、安山、五里界、金口)群众一直都是新四军的坚强后盾,保福祠人更是设了14个哨位替部队站岗放哨,数年全天候监视敌人。

还是史载,刚刚解放的武昌县曾组织群众向驻县部队、公安干警送鞋袜、毛巾以及糍粑、鱼肉多达18000多份和4500多千克。不久又动员2178名青年参加了志愿军,其中陈凤、任文德、万克富、黄知中等几十个把生命永远留在了朝鲜半岛。
对于烈士、军烈属,江夏人也在尽力关爱,从1951到1985年,全县对210人次(革命烈士)发放过93481元的抚恤金。①
1981年武昌县创建了“拥军优属慰问办公室”,1992年5月又成立“双拥领导小组”并将“双拥”列入一级管理目标进行考核。
从1993年到2020年,江夏区(包括原武昌县)已经连续七次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区”!
我知道,拥军优属是共产党人的专利,无论是关云长年月还是岳鹏举时代,都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拥军与优属,但朴素笃实的江夏先民,还是以自己的所能回报了他们“带兵不扰民”“打仗不毁湾”。
这是不是江夏文脉?
曾记得王充闾先生说过:“历史是精神的活动,文脉是心灵的滚动,精神与心灵永远是当下的,决不是死掉了的过去。”

我在想,江夏乌龙泉的世英——乌菰——五谷——武穆,城名四递,也应该作为楚天首县拥军优属心灵史而永久继承吧!
注:
①武昌县志编纂委员会.妇女协会[M].武昌县志.P153.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12.

彭敦运 2022.7.7作于江夏
彭敦运【工笔江夏】系列作品
(请点击标题阅读)
《心上的金口》
《华丽转身的纸坊》
《似梦非梦法泗州》
《有笔难绘保福祠》
《江城茶仓》
《织女临津也相妒》
《草色烟光情深处》
《圣水黄家湖》
《报春梅》
《白云阿的传说》
《焚香谭古城》

作者简介:彭敦运 ,武汉市江夏区人,彭敦运,男。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地方教材审定专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线班级”专栏作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栏作者。国家NOC赛事班主任赛项设计人兼第一届裁判长。

朗诵者:毛梦萱,原武汉市江夏电视台副台长,普通话一级甲等,国家一级播音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朗诵、主持考级考官,湖北省长江读书节领读者,武汉市市级百姓宣讲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江夏区工作部主任。
本刊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