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 💐悟
李习良
2024年12月10日在侯俊英同学的引荐下,我与《茌平文苑》平台编辑冯老师取得了联系。接触伊始,冯老师那种厚道、朴实、谦虚和好学深深打动了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此和《茌平文苑》结缘!与平台各位老师相见。
虽然没有谋面,但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勤奋、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和宽阔胸怀!
说实话,我几乎搞了一辈子文字工作,单位上不少人称我“一支笔”,我为此还有点小确幸而沾沾自喜!阅读老师们的文章后,深感自己这点墨水与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苍海一栗!
在我加入《茌平文宛》大家庭之前,我先阅读了侯俊英同学的文章,她是我高中同学,还曾经是前后位,同学们都称“大文豪”,我被她那层次分明,罗辑缜密和丰富的词汇组成的文章深深感染和打动。在2024年底同学聚会时,有幸和她接触联系,并安排她在同学联谊会上致辞,顺便请教她写作方法和体会以及如何与《茌平文苑》取得联系!她说:“你写的在同学联谊会上《五十四年回望》就不错,可以发给冯老师试试!我说:“不行!”,是记叙文,没有文学色彩!等将来学习提高以后再说吧!”。几天后,我突然想起11月24日写了一首顺口溜《飞天颂》,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发给了冯老师,几个小时后竟然刊发了,我非常高兴。后来又把我国庆节期间去湖南祭拜老连长的信息发给冯老师,经过修修补补又刊发了。尝到甜头的我不知天高地厚,又写了一篇似是而非的散文《过年》,凌晨发出去,第二天醒来一看,文章根本没法改,随即给老师发信息,不改了,差距太大了,也不想再联系了。冯老师回信是这样说的:“咱们这个平台是文学爰好者的练兵场,也是入门者的演练厅,还是文学大家的艺术展示。各有各的位置!”。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冯老师寥寥数语,使我豁然开朗,重拾信心,鼓起勇气,如饥似渴的看各位老师的精典好文。
为了给自己壮胆,进一步增强自信,我试着把过去曾经写的几篇拙文发出去,也许是冯老师担心击碎我的信心,照顾我这个新来的客户,把我几年前写的几篇全部编发了,我精神大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我现在每天除了和家属照顾孙子生活外,就是静下心来阅读、吸收、消化、比着葫芦画瓢练习。特别是杜老师看书学习,作笔记和写的精典好文,使我深受感动。入群一个多月,时间虽短,受益良多。虽然与各位老师没法相比,自我感觉在视觉和站位上还是有所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也心满意足。我决心继续向各位老师学习,在写作的道路上书写最后的人生和快乐!
作者简介:李习良,转业军人,退休干部。信奉: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