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既像一座围城,又像一面明镜。是被城围住,还是卸下包袱,拆下围墙上的一砖一瓦,变成人生的“垫脚石”,坚固心灵的城池,照亮人生的底色,考验着每一个人的耐心与定力。
如今,疫情当下,才发现,做减法的生活,幸福也可以如此简单。
从小到大,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做加法,在父母的催促下,在社会的压力下,努力再努力,奋斗再奋斗,考上国内名校还想去国外常青藤,有了小房子想要大房子,有了一胎被催着要二胎……我们越来越忙碌,焦虑和压力越来越大,幸福和快乐却似乎越来越少……

有时候,我们也会迷茫,为何自己总在不停做加法?
其实,做加法是一种人性的本能。《自然》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想要改变现状时,我们总是更倾向于做加法而不是精简当前的事情。但很多时候,做减法才是解决困境的有效方法。
《减法》一书里,有一个做减法的经典案例。二战后,美国修建了一条双层高速公路,通往旧金山恩巴卡德罗海滨,但并不实用,周边环境受到遮挡,居民生活也受到影响。于是,大家就讨论公路应该怎么处理,是“做加法”把它往前延伸,还是“做减法”拆掉它?虽然绝大多数人反对“做减法”,结果却是,公路拆掉以后,游客来得更多了,大家通勤没有受到影响,周围商户和居民们的收入都得到了提高。所以,有时候,“少就是多”。

做减法,不仅是破解困境的一把利器,更是一种眼光和格局。
疫情当下,有人“鸭梨山大”,有人选择躺平。但在我看来,做减法,不只是简单的减少,不是做一条与世无争的“咸鱼”,而是减少不切实际的目标,减掉不必要的时间精力投入,把所有资源,聚焦到你的战略目标上——做对你最有意义最重要的事,陪伴经营好对你最重要的人。专注和聚焦是成事的秘诀,而专注和聚焦的前提,是善于做减法。
做减法,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芸芸众生,琐事缠身,我们都是普通人,是父母的希望,爱人的依靠,孩子的大树,公司的骨干……在多个社会角色中来回奔波,难免身心俱疲。一味地做加法,容易把人压垮。只有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和琐碎中,找到最核心、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才能在大道至简的道路上,收获有条不紊的宁静和坚守。
做减法,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价值观。
早在100多年前,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到,“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简单至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为后人展示了一种极简的生活态度。

相信,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意义。就像有微博网友说的,“疫情反反复复仿佛在提醒我们,人生,本就是一次次减法,来日并不方长;你安好,我无恙,便是这世上最静好的时光”。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我们锱铢必较,却忘了云淡风轻。
光阴如梭,减法人生,在飞逝的时光中,用心做好减法,努力让人生过得轻盈而丰富,专注而发光。
作者:李班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