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缘
文/司晓升
【编者按】《路缘》是一篇充满乡土温度与人文关怀的短篇故事,它以108国道上的班车为起点,用“相遇”串联起情节,在平凡的人物与日常中,编织出一段兼具浪漫与现实质感的故事,既戳中了城乡认知差异的痛点,也歌颂了真诚、善良与共同热爱催生的美好情感。只要体现在:其一,情节设置:巧合藏巧思,细节见真章。故事的情节推进以“巧合”为引线,却无生硬堆砌之感——从黑河桥头辛本良与成文娴的班车相遇,到西安酒店里辛本良身份(秦周农业老板)的意外揭开,再到“三年前救人者正是辛本良” 命运重逢,每一处巧合都埋着前文的伏笔:辛本良 沾泥的解放鞋”“只坐半张座位”的细节,暗示他贴近土地的底色;成文娴为辛本良出头时“农民离不开粮食”的发言,铺垫她与辛本良契合的价值观;而那只从“普通装饰”变为“一千克限量金镯”的信物,更是串联起“尊重—感谢—深情”的情感递进,让巧合成为“缘分”的具象化表达,既符合乡土故事的温情基调,又让读者感受到“真诚终会被看见”的治愈感。其二,人物塑造:跳出脸谱化,平凡有光芒。故事中的人物没有宏大的人设,却个个鲜活立体,尤其在对比中凸显人性温度:时髦女人“把包放空位”的轻蔑、叼烟青年“扇空气嫌脏”的刻薄,精准戳中部分人对“农民”的刻板偏见;而辛本良与成文娴则打破了这种偏见——辛本良是“老板” 却无架子,爱扎田间地头、独自找专家,“戴草帽、沾泥鞋”是他尊重土地的模样,赠金镯、提建议是他待人真诚的底色;成文娴不是被动的“被拯救者”,她敢为陌生人发声,有丰富的务农经验,在专家座谈会上“接地气的建议”能获认可,她的善良与实干,让她成为与辛本良平等契合的“同行者”,而非依附者。这种“去标签化”的人物塑造,让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摆脱了“卑微”或“扁平”的刻板印象,尽显平凡人身上的光芒。其三,主题表达:小切口见大意,乡土情映大时代。故事的内核远不止“爱情”,它以“路缘”为小切口,承载了多重深层主题:一是,直面城乡认知差异——通过班车里的态度对比,批判了以衣着、身份评判人的浅薄,强调“农民是粮食的守护者,值得尊重 的朴素真理;二是,呼应乡村振兴的现实语境——秦周农业“合作社 + 电商”的模式、即食猕猴桃的研发、果品包装厂的建设,不是生硬的政策宣讲,而是融入故事的“乡土实践”,让“服务三农”“助农增收 从概念变为辛本良、成文娴口中的“推广新品种”“提种植建议”,展现了当代乡村的发展活力;三是,歌颂“同频共振”的情感观——辛本良与成文娴的感情,不是始于物质或外貌,而是源于“尊重农民”的共识、“热爱农业”的共同追求,以及“三年前相救”的善意延续,这种“以心换心、以热爱聚首”的情感,远比一见钟情更有分量,也让故事的温情有了扎实的根基。其四,文笔特点:乡土气息浓,场景有画面。作者的文笔带着鲜明的乡土质感,开篇“高粱红了脸、谷子垂黄穗”“秦岭北坡层林尽染”的秋日描写,瞬间将读者拉入周至县的田野间;结尾“夕阳下的谷穗摇曳”“秦岭轮廓雄伟 的场景,又与开头呼应,让“土地”成为故事的隐性背景——既是辛本良、成文娴的生存根基,也是他们情感的见证者。总而言之,《路缘》是一篇“小而美”的故事——它没有激烈的冲突,却以细腻的笔触触碰人心;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在乡土日常中藏着对人性、情感与时代的思考。当班车载着辛本良与成文娴驶向猕猴桃之乡,那夕阳下的路,既是返回乡土的路,也是他们情感 “丰收”的起点,读来让人心中暖意涌动,也让人相信:最珍贵的缘分,往往藏在最朴素的相遇里;最动人的情感,永远源于真诚与共同的追求。【编辑:纪昀清】
天高云淡,景色宜人。秋日的阳光洒在周至县境内的108国道上,两旁无边的农田里,高粱红了脸,谷子垂下了黄灿灿、沉甸甸的穗头。远眺秦岭北坡,五彩斑斓的树叶层林尽染,秋风把大自然勾勒成一幅金色的画卷。
一辆从周至县城开往西安的班车沿着公路行驶,班车司机见有人在黑河桥头等车,就减速停下。车门打开,一位头戴草帽、额头上余汗未干的中年男子上了车。他身穿一件略显褪色的蓝色工作服,脚上的解放鞋还沾着些许泥泞,像是刚从田间地头赶来。他叫辛本良。
辛本良环视车厢,发现前排有个打扮时髦的年轻女人身边有个空位。他走向那个空位准备坐下时,女人投来轻蔑的眼光,随手将手里的包放在了空位上。
“不好意思,这里有人了。”女人冷冷地说,目光故意避开辛本良沾着泥土的鞋子。
辛本良犹豫了一下,轻声说了句:“对不起!”然后向车厢后面走去。他最终坐在了一位脖子上戴着粗项链、嘴里叼着香烟的青年男子身边。
“你看!你看!你戴个草帽,一身汗腥味儿,鞋上还沾着泥,把车座位都弄脏了,再说你和我坐在一起,我受得了吗?”抽着香烟的青年人高声喊着,故意扇了扇面前的空气,做出嫌弃的表情。
辛本良陪着笑脸解释:“对不起!对不起!你看我背都没靠座位,就怕弄脏座位。”他确实只坐了座位的前半部分,身体挺直,尽量避免接触靠背。
那位青年还是不依不饶,要求辛本良另找座位。这时,后排一位穿戴整齐、落落大方的中年女性看不下去了。
“你别看不起农民,农民虽然身上脏,但我们每个人都要吃粮食,城里人还不是离不开农村人吗?”她语气坚定地说,“你过来,坐我这儿!”她指着自己旁边的空位。
辛本良道谢后坐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金线绣着装饰图案的小布袋,里面装着一个看起来非常精致的金黄色镯子。“看那么多人都嫌弃我,就你能理解我,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为了感谢你,这个镯子就送你留个念想吧。”他真诚地说。
成文娴以为那只是个普通的装饰品,并非值钱的东西。不收怕伤了这位朴实男子的自尊心,她笑着收下了。“那就好吧,谢谢,我就收下留作纪念吧。”她将镯子戴在左手腕上,发现大小正合适。
交谈中,成文娴得知这位男子名叫辛本良,是黑河对岸姚村人。而她则自我介绍叫成文娴,来自司竹镇锦官村。
“我老公多年前因病去世,儿子儿媳都在西安工作,他们经常催我另找个伴儿。”成文娴叹了口气,“这几天他们又来电话,说在城里相中了个对象,叫我去见见面。实在推辞不过,今天就专程去西安应付应付。”
辛本良笑了笑:“那可是人生大事,怎么能应付呢?”他的目光温和,给人一种踏实感。
成文娴突然灵机一动:“反正我今天碰到你了,你就先把你的事情搁置下,不如陪我当一回假男朋友吧?我每天给你发100块钱工资。”话一出口,她自己都觉得这个想法太大胆了。
辛本良愣了片刻,随即笑起来:“那就好吧,我就陪你去。反正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其它事可以过两天再办。”
到西安后,成文娴向儿子魏立成和儿媳高素娟介绍:“看,这就是我在周至谈的对象,叫辛本良,今年52岁,也单身多年。”儿子儿媳打量着母亲身边的男子,虽然穿着朴素,但气质沉稳,不像普通农民,也就没多说什么。
当晚,不知内情的儿子儿媳将辛本良和母亲送到酒店后离开。当房间里只剩他们两人时,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就在这时,辛本良的手机响了。通话中,辛本良谈到他的农业公司的事务、财务报表和项目规划,这些内容让成文娴听得惊讶不已。
等他接完电话,成文娴看着手腕上的金镯子,突然恍然大悟:“哦!你原来就是咱们周至县那个秦周农业公司的大老板?那今天你来西安,咋没带随从?有啥事情?”
辛本良这才不得不承认:“我准备去西安科技大学找一位专家咨询玉米螟虫的防治问题。想不到路上遇到了你。”他解释道,自己平时喜欢独自到田间地头了解实际情况,与农民交流时对方不知道他是公司老板,更能听到真实意见。
“秦周农业”是周至县的知名农业企业,是陕西省屈指可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公司地处猕猴桃之乡——司竹镇,那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示范基地所在地。
辛本良注视着成文娴,突然认真地说:“文娴,我看咱们两个人还挺合适的,不如就一起过吧。”
成文娴顿时面露难色:“唉!不是我不愿意,是三年前我在路上遇到了坏人,是另一个男的打抱不平救了我。胳膊还受了伤,因为当时天黑,我没认准他是谁,这几年我就一直等着这位心上人。要不然,我早就答应你了。”
辛本良静下来细想片刻,试探地问:“那是不是在沙河岸那天晚上?两个歹徒抢你的包的事情?”
成文娴顿时睁大了眼睛:“就是,就是!你怎么会知道?”沉默了一会儿,她突然指着辛本良的鼻子,惊喜交加:“世界上还有这么巧的事?莫非那天晚上救我的那个人就是你?”
辛本良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微微一笑,眼神里透着神秘。但当他不经意间卷起袖子露出手臂上的一道伤疤时,更让成文娴确信无疑——这就是三年前那个夜晚救她于危难之中的恩人。
成文娴顿时热泪盈眶,轻轻地闭上了眼睛,慢慢地投入辛本良的怀抱……
辛本良的秦周农业公司是周至县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机构健全,信誉程度高,连年被评为“重信誉守合同”单位,被西安市供销社评为“示范专业合作社”。秦周农业立足于服务“三农”,以诚信办社、助农增收为目标,以贮存、销售猕猴桃为重点。
近年来,公司还研制开发了即食猕猴桃,还建设了果品包装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二天清晨,辛本良和成文娴一同共进早餐。阳光下,成文娴手腕上的金镯闪闪发光,她这才注意到镯子内侧刻着“秦周”二字的小标识。
“这个镯子……”成文娴惊讶地望着辛本良。
“这是我们公司特别订制的限量版金镯,重一千克,只送给特别的人。”辛本良微笑着解释,“你是第一个拥有它的人。”
成文娴这才意识到这份礼物的珍贵程度远超她所想象,不仅是物质上的价值,更是对她人格的尊重和认可。
早餐后,辛本良提议:“反正都来西安了,不如陪我一起去西安科技大学?我约了农业专家讨论玉米螟虫的防治方案。你是司竹人,对农业也了解,正好可以给我提提建议。”
成文娴欣然同意。在去科技大学的路上,辛本良详细介绍了秦丰农业正在推广的“合作社+电商”模式。
公司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为果农提供电商培训与电商信息,帮助果农代销猕猴桃,借助电商平台缩短农产品与市场的距离,打开了销售新渠道。
成文娴听得入神,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她多年来在司竹锦官村务农,对农产品种植和销售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许多观点让辛本良频频点头。
在专家座谈会上,成文娴的一些建议甚至得到了科技大学专家的高度评价:“这位大姐的观点很接地气,非常适合我们周至县的实际情况。”
回程的路上,辛本良真诚地对成文娴说:“文娴,今天我更加确定了你就是我想要找的人生伴侣。不只是因为三年前的那个夜晚,更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对农业的热爱。”
他接着说:“我知道你需要时间,我会尊重你的选择。不过我相信,缘分既然让我们两次相遇,就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成文娴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沉甸甸的谷穗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她点头微笑。她转过头,看着辛本良诚恳的目光,轻轻点了点头。
“给我们彼此一些时间吧,”她温柔地说,“不过我可以肯定,黑河两岸的距离,不会阻挡真诚相见的心。”
车行驶在返回周至的路上,夕阳西下,天边泛起绚丽的晚霞。辛本良和成文娴相约,从朋友开始做起,经常交流务农经验,共同参与秦丰农业的技术推广活动。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段因路结缘的感情将会迎来丰收的季节,就像周至县遍地猕猴桃,沉甸甸地低垂着头,谦逊而充实。
车窗外,秦岭的轮廓在夕阳映照下显得更加雄伟。
班车继续行驶,载着两个刚刚相遇却又仿佛相识已久的人,驶向那片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周至司竹,那里不仅是猕猴桃的故乡,也是他们爱情的起点。
辛本良看着身旁的成文娴,轻声说道:“我们公司最近正在司竹镇推广猕猴桃新品种,如果你有兴趣,明天我可以带你去示范基地看看。”
成文娴惊喜地回答:“太好了!我一直想引进新品种,就是怕技术不过关。”
两人相视而笑,班车向着前方驶去,消失在落日余晖中。
2025年8月25改完

【作者简介】司晓升,网名终南秋翁。早年创办三里桥苗圃,自任董事长。曾任村小名誉校长、村苗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西安市花卉协会副会长、县作协理事、分会副主席。老来习文弄墨。现为西安市诗词协会会员、周至县作家协会会员、县美朮协会分会名誊会长、县书法协会分会顾问。
联系电话:1377203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