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说说萍乡与雪的话题
作者 黄正林

12月7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按理说,这一天在赣西小城萍乡虽然没有雪与百姓打个照面,但气温应降到零度左右。可连续的十多天的晴朗天气,老百姓不禁猜想,临近的春节可能是个暖冬。
其实,在大雪来之前,萍乡也出现了几次寒潮,受西伯利亚的影响,寒潮使人们穿上了防寒衣。而在千里之外的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早已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
萍乡是在中部地区,属亚热带气候。老百姓有个习惯,萍乡天气预报不看江西的,而看湖南长沙的更准,而气象部门很难把握。
我是1976年8月调来萍乡工作的,至今已有近五十个年头,其中有8年在外地,回想起来,萍乡没有下过几场大雪,有些年份只下几个小时的小雪,掉到地上就无影无踪,倒是1998年初那场严重的冰冻灾害,造成大面积果园、森林,电力设施、城市绿化被毁,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停电、停水多日。

人们都说瑞雪兆丰年,雪下得越大,越有利于来年的收成,因为大雪会冻死越冬的害虫,人们肦望着下雪。实际上在我们这里下雪一般都在春节前后,腊梅花开,松柏斗雪,小孩子打雪仗,堆雪人,欢歌笑语闹新年。
萍乡人过了大雪就为过年准备吃料,杀猪、捞鱼、熏腊肉。家家户户都有一间专门烤火的杂屋,火炉上面挂满了已经用盐焗好的各种肉料,什么腊肉、腊猪肝、腊猪蹄、腊鸡、腊鸭、腊味很多,除了腊味还有自已加工的香肠、扎鱼、扣肉,大年三十年夜饭十大碗就有6样是腊菜,还有一盘腊味合蒸。

萍乡腊味很有讲究,用不同的柴火熏出来的腊味都不一样,最好的是用茶树枝熏的腊味特别香。那几年,一到冬天,岳父杀了过年猪,就到乡下去谋茶树枝来熏肉,一般一次要有三百斤,不要晒干,半干半湿最好,不见明火烟大,熏的肉类时间短,味道足。岳父在煤矿工作,住的矿工家属房,自已动手在屋边上建一小间养猪,每年都养上一头过年猪,杀过后清肉就有一百七八十斤,那时没有农贸市场,吃不完的不能拿去销售,只好除留十来斤新鲜肉吃,其余的肉、内脏都加工成香肠和各种腊味。这样,一年到头都有腊味吃。勤劳的人家里最富有的。岳母是加工好手,还炒着一手好菜,谁吃谁夸。后来她的五个儿女都得到遗传,都是治家能人。特别是我家内人是五姊妹中的老大,加工各种食物,炒上满桌菜不在话下,确实是强将手下无弱兵,我也感到很荣幸。

从大雪到年三十,不足两个月的日子,也是各单位、各部门最忙的时候,临近年关,年初的目标任务到了扫尾时,现在新名词叫收官。财政、税务是排第一位的,财税完成了就可以说一年工作对上有个好交待,其他工作只要纸上谈兵,总结就看报告写得怎样。罗例一大堆数字,举上一系列好事例,再提炼几条好经验,附带几点不足,来年努力方向,一篇好总结就出炉,向上交差,向群众交待,都有了,就等着受奖励,发奖金。

现在讲究实事求是,勤政廉洁,建务实政府,为百姓办实事好事,数字官已经没了市场,造假干部不吃香,有人大政协监督,还有新闻媒体监督,更有人民群众监督。这里虽然不是大雪的故乡,但大家还是非常重视大雪这个节气,视大雪为工作的某个接点,组织干部党员深入工矿农村和社区雪中送炭,走访慰问特困群众,为缺医少药的重病群众送去精神安慰和慰问金,为孤寡老人和孤儿送去温暖和关怀,彰显小城大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大雪过后春天很快就要来了,期待萍乡红土地闪烁出高质量发展文明的灿烂光芒。
2021年12月12日写于萍乡市安源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