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旅(小说.连载八十九)
作者:团长
(八十九)
旅游大巴载着四十五个乘车人,出了西京城,一路哼哼着朝北而去,直接驶向夜郎山。
夜郎山距西京城一百多公里,沿途真是风光无限,景色秀丽。
只见:
麦苗吐穗,春燕比翼双飞;
果树花开,蜜蜂忙访花蕊。
车行两小时后,就进入风景如画的夜郎山:主峰海拔1665.8米。
山上有十余处古朴奇巧的殿堂楼阁,据传这些楼堂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夜郎山是一座驰名的道教名山。
远看去,这山似高傲自大的夜郎,颀长身躯直耸云端,有着“笑傲视青天,松海云雾间”的美誉。
山上的金顶观音殿,建在夜郎山万仞绝顶,三面悬于万丈深渊,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可谓“比邻一柱,绝顶道观”。
有诗句为证:
金顶旋转在九霄,
脚踩飞云魂飘渺。
实乃人间一仙界,
天宫胜景独处好。
登上夜郎山顶,就是绝妙的奇景:面积不足6平方的金顶观音殿,居于夜郎山顶,三面悬于万丈深渊,险峻至极。
只见它:用4根石柱插入石缝,用石条铺垫立基;
庙顶黄铜铸顶。
黄铜顶在阳光照耀下,万道金光闪烁!
真是个金顶耶!
山上还有座观音庙:四根翘角飞檐,每根翘檐各挂一颗21斤重的铜铃; 庙门额横匾石刻“夜郎山”三字;
石雕楹联为:
树着菩提荫庇人天百岁;
花秀覆钵香荡世界三千。
啊,游人直呼:实乃一块修身养性的圣地啊。
山啊,你俊秀,你高耸、你险峻!
远眺这山,就像破土而出竹笋,清新秀丽;
近看这山,恰似耸入天际高塔,雄伟壮观。
夜郎山吆,地形陡峭,奇石嶙峋,峰岭峡谷绝壁,各式地貌都具特色。
这里森林茂密,风光旖旎, 大树参天。
此时正值仲春,槐花开放,遍地的洋槐树蒙蔽了山的躯体。
走在槐林,清新的空气直扑鼻翼。 飞鸟在碧绿里昵戏,鸟鸣嘁嘁。
多少城里人听了这盛景传说,不远几百公里驱车而至……
天路公司也是想着让老人们换一下环境,吸一口山里新鲜空气,才斗胆组织了这次远程春游夜郎山之旅……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九十)
作者:团长
(九十)
到了夜郎山脚下,大巴车喘着粗气,疲惫地停在那里。
天路公司带队的青年男女把车上乘员挨个扶下车,集中到一块强调纪律:"各位都年龄大了,一定不要相互远离。在导游的带领下,观景采槐花,自由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活动结束后统一集中。"
能踊跃参加这次活动的老年人,都是身体健康,能行能走的人,活动能力不用担忧,但组织者还是反复强调着组织纪律和安全问题……
老人们来到这么山青景秀的地方,仿佛一下子恢复活力,一路上的疲惫顿时消失。
一个老汉说:"真是解放了!解放区的天,蓝蓝的天。你说那城里,整天雾霾严重,压得人死气沉沉,到这里真是换了一重天。"
一个老阿姨说:"这么好的环境,清静优雅,我都想跳广场舞呢。"
"你看看这山,你看看这景,你看看这道观,多美,我就是没带画笔,要是带着,绝对画下这景的美。"
"也是滴,城里把人憋的闷气。吸吸这里的空气,真的是养肺开胃呢。"
一路游走,老人们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活了快一辈子了,年轻时奔日子没时间游玩,现在行动不给力了,却有了大好游玩时机。以前真不知道,还有这么好的地。"
"儿女都有车,有时想张嘴让儿女拉着出来转转,又怕影响儿女的工作,想了想,还是自食其力。"
一个老汉对杨天顺说:"老伙计,你儿有车有钱,你让儿平时把你也带出来透透气嘛!你坐个小车出来逛逛多安逸,非要挤这个大巴呢。你看这破车,路上差点把人摇散架哩。"
杨天顺说:"儿也有他的事业哩。咱也帮不上大忙,不给儿添麻烦,就是助了大力。再说了,跟你们这些老伙计好姐妹也老感情了,几天不见就想念哩。这次撵你们一路来,就是为了热闹呢。"
"也是这个理,咱们现在跟那些年轻人说没有几句话聊的,吃住也吃住不到一堆,有时还感到别扭呢。"
"哎吆,也真是滴,我那孙子上小学三年级,老师布置了作业题,咱都不知怎么做,更别说辅导孙子做题了。"
"儿子给我买了智能手机,拿在手上就是不会用,有时把自己气得一肚子气。儿子只好又给我买了个老年机。"
"老了,老了,真是老了,赶不上形势了。"
老人们七嘴八舌说着往昔,说着现在,也谈着未来的话题……
一片槐树林边,盛开的洋槐花正艳:含苞待放的,盛开如玉的;那花丛里,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老人们的眼睛都亮了,纷纷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塑料袋,捋下了树上够得着的槐花……
刘兰芬问:"你们都知道槐花怎么做才好吃吗?"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九十一)
作者:团长
(九十一)
老人们用力捋着树上的洋槐花……
提到洋槐花,大家有了新的话题……
有人说:"生活困难那年月,槐花当饭吃呢。槐花容易入口。有的花苦滴很,没法吃。"
老中医说:"洋槐花性凉味淡,入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功效,主治血热迫血妄行的各种出血症,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头胀、头痛及眩晕等。"
一个老汉插话:"还是一味中药呢。"
老中医继续说:"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槐花水浸剂、煎剂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减少血管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弹性;
槐花还能维持人体毛细血管的正常抵抗力,扩张冠状血管,起到降血压和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从而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
另外,对部分皮肤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大家都说:"原来洋槐花还有这么多的药理作用呢,以前真的不知道。"
杨天顺说:"一提到洋槐花,我就想起我的大女子,她的名字就叫杨槐花。
女子出生时,正是槐花吐蕊的时候。
那一天,我送接生婆出门,看到了门口满树盛开的洋槐花,这槐花多好看,后来,给女子就起名叫杨槐花。"
刘兰芬说:"你们知道这槐花菜怎么做菜好吃么?
一个老阿姨说:"蒸着吃,凉拌吃,因人而异。你怎么做的?"
刘兰芬说:"我把我老家的做法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采了洋槐花后,淘洗干净,控尽水分,用少量麦面粉拌花瓣,上锅蒸十五分钟,熟到揭锅。"刘兰芬介绍。
有人问:"你这个面粉少量是多少?"
"面粉少量,是面粉能包住花瓣即可。不要面粉太多,太多容易僵硬。太少,却会不爽口。"刘兰芬说。
"怎么做汁子呢?"
"调制汁子也有讲究。切好葱花蒜末辣椒,放调料入碗,锅里烧热油至九成,把熟油泼在碗里调料上,放盐味精,醋,老抽酱油,汁子就算成了……"刘兰芬说。
"呀呀,你说的像大厨的做法一样呢!听着都香……"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九十二)
作者:团长
(九十二)
是不是,我们真的,真的已经变老?
看着别人家的小孩子,
我总是想起了:你小时候的模样,你那甜甜的微笑。
你已经长大,我还是忘不掉小时候你的撒娇。
年幼的你,在我跟前曾留下了多少欢笑和美好……
可现在你回家时,我总发现:你是那么的焦躁和烦恼……
小时候,多少次你摔倒,我刚刚把扶起,一转身,你又摔了一跤!
我再次扶起你,倒退着拍手鼓励你:勇敢点,向前走!跌倒了,站起来,继续走!
如今,你不在我身边,凡事都得靠你操劳……
生活中走着正道,比啥都重要!
都说:养儿养女为了防老,可我要说,儿女有出息干好事业就好;
辛辛苦苦把你养育大,我只希望你成为我们的骄傲!
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照顾好,你也要把自己照料好。
我们在等着;你传来捷报……
我们的黑发变成白发 了,我总怕:我们再也等不到!
是不是你们都不长大,我们就不会变老?
是不是你们再撒撒娇,我们还有力气,把你们举得像从前那样高?
是不是这辈子不丢手,下辈子咱们还会再是天伦一家乐淘淘?
在夜郎山,老人们尽情游玩着,说笑着……
一树槐花,勾起了他们对槐花的记忆……
一提到吃食,他们又有了新的热议……
"陕西有个十大怪,其中有两个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
"面条叫裤带面,有的地方叫扯面,有的地方叫biang biang面。除过宽面像裤带,细面还有棍棍面,箸头面,手工挂面,手擀面,总之,都是一个面,花样多了。"
"你知道裤带面怎么做吗?告诉你,先在凉水撒盐少许,用盐水和面,揉面成团,放在盆内醒面十五分钟,这时再扯面,柔软冗长,宛若裤带。"
"蘸水面汁子制作方法是:锅内烧热油少许,切葱花蒜末姜丝辣椒,加入锅内爆炒,香味出来后,加料酒味精食醋,调成汤后打入鸡蛋,一锅汁子就算成了。"
"那么,油泼扯面怎么制作呢?"
"这个也简单。做好扯面后,在面上放葱花五香粉姜丝辣椒,注意,一定要得辣椒面!热油至锅内起烟,一勺热油浇在调料上……呲啦一声,香味四起!然后撒入盐和味精,倒入香醋,就可开吃了。那个油泼扯面啊,才叫香呢。再吃些蒜,喝着面汤,那爽快,才叫美呢。"
"咱当地的小麦好,生长周期长,做出来的面筋道,烙出来的锅盔耐嚼,难怪陕西人爱吃面呢。"
"我不是陕西人,来了当地多年,这些年也成了地道的面客了。"
"在当地,有一种大锅魁,一个就足秤六七斤重,大的像个锅盖,厚的有一匝厚,外地人看着都怯火,也好奇怎么吃。怎么吃呢?人家用刃片子切呢,那样才不会掉块落渣。"
"面食里还有水洗面皮,擀面皮呢。调上可口的调料汤,拌上辣子,那也美的太太呢。吃了,都会忘了自己的生日。"
老人们聊着吃食,交流着食物加工制作方法……
只有在此时,他们才像年轻时那样,满脸的兴奋,满脸的朝气,恢复了青春时的活力……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九十三)
作者:团长
(九十三)
老人们一边赏景,一边闲聊着……
一个老汉说:"过去说关中十大怪,房子半边盖。你看现在,果农种果树赚了钱,都盖了平房,有的还盖了楼房了。你们说说,房子为什么要半边盖?为什么不盖成平顶或两面流水的房子呢?"
杨天顺原来当过木匠,搞过农村土木结构房屋建设,他懂得房子半边盖的原因……
杨天顺说:"房子半边盖是有说法的……"
中国传统的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结构,关中地区把这种房子叫“安间”房,又叫上房。里面住着主人和老人,结构都是中间是厅房,两边是卧室。
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关中叫厦子房:这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
"为什么这样呢?"
陕西地处内陆,关中一带天气干旱时间较多,风沙大,当地木材稀少。人们根据当地的条件,发明了这种半边盖的房子。
" 这种半边盖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能节约大量的木材,实现了关中人少用木头多用土的理念。"
传统的关中院落,进门有一道墙叫照壁,进门后左右都是厦子房,最里面是安间,坐北朝南,属于正房。
"这种格局的四合院是关中民居的主流。"
"什么是照壁呢?"
照壁,就是立在门里的一面墙,是防止从门口路过的人窥视门里,故意设置的一道隔挡墙壁。
"为什么关中有这种民居形式呢?”
关中人讲究风水,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下雨,也要把雨水流到自家院里。
当然,也是为了每面墙的窗户采光方便。
关中这地方,过去的农民闲时爱“串门子”,邻居间喜欢常走动,爱谝个闲传。
为了不让邻居看到自己的物品,盖成了这样的房子。
家家户户的厕所,都在屋子的最后面。以前没有化粪池,基本是人工把粪便积攒起来,再用“架子车”拉到地里上肥,为了出肥方便,也为了更好的通风。
在陕西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是“半边盖”。 陕西人把房子分为“安间”和“厦房”二类。
院子中的“上房(厅房)”和“街房”属于“安间”,院子两侧的房子是“厦房(厢房)”。
只有“厦房”是“半边盖”的。
“上房”和“街房”一般是三开间。
当地流行的设计是“一明两暗”:中间的房子是客厅,门开向院子。两侧是居室,门开在客厅里。
雨水流向自己院内,房子的两侧和邻里接壤。
厦子房有些特殊:全都是“半边盖”。
和二边盖比较,半边盖还是有点道理的。
首先,雨水流向自己的院子,不会发生邻里纠纷。
两边盖的房子,会在两个院子中间留一个小巷子,或在房子和院墙间留一个夹道,方便通向后院的厕所。
“半边盖”的房子节约了土地:
“半边盖”的房子可以和邻居的房子无缝连接。
“半边盖”的房子,两个院子相邻的 “厦房”共用一面墙,是“伙墙”或“借墙”,不仅可以节约建材,也把这个外墙变成了内墙,提高了保温性,居住的舒适性也提高了。
在黄土原上,其实,还有"地坑院"这种民居。在地面上,根本看不到这种民居。
地坑院,就是把院子挖在地面下。
为了防寒,节省木材,就在土地上深挖个四方坑,在四方坑的三面琢出窑洞,一面留作通道,通出地面。
院子里有排水渗井,防止雨季天水淤积……
杨天顺讲解一番后,同路的人直佩服:“这才叫专业技术人员呢,现在才知道了房子半边盖的原因……”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九十四)
作者:团长。
九十四.
唐代风流哥崔护,游乐桃花园后,写了这《题都城南庄》的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游览夜郎山的老人队伍里,有几个爱唱秦腔的戏迷,边走边唱秦腔:
“祖籍陕西韩城县
杏花村中有家园……”
每到星期天,几个老人自带了家伙,自发组织了自乐班,站坐在十字路口唱秦腔。
老人说:“只有唱出来,才感觉痛快。”
好多外地人不明白,你唱戏就唱戏么,干嘛总要吼起来?
也因此,吼秦腔成了陕西一大怪:秦腔吼起来!
吼,是秦腔的一大特点;
只有吼,才吼出了包公面对公主时的凛然正气无私冷面;
只有吼,才吼出了包公铜头铁铡怒砍陈世美的护法威严;
只有吼,才吼出了演唱者沉淀胸怀多年的音律乐感精湛。
只见:吼秦腔者气运丹田,脖子青筋暴突红涨脸;只听:树闻落叶白鹭惊飞,星坠银河萧然……
秦腔,又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岐山,成熟于秦代。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为“秦腔”。
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又称“梆子腔”。
秦腔在陕西、甘肃一带以前的民歌基础上形成。
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的影响。
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
秦腔,音调激越高亢,以梆子按节拍,节奏鲜明, 唱句基本为七字句。
秦腔,大都文词通俗,结构紧凑,表达出人物思想感情的质朴有力。
秦腔须得吼起来,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花脸演唱,更得撕扯嗓子吼唱,必须表现出浓郁的地域特点 。
秦腔唱腔,分板路和彩腔两部分。
每部分都有苦音和欢音之分。
苦音腔是秦腔区别于其他剧种最具特色的一种唱腔:演唱时激越、悲壮、深沉、高亢,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感情。
欢音腔特点是:欢快、明朗、刚健,擅长表现喜悦、愉快感情。
秦腔板式分: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和无板无眼四种。
板腔称谓有:慢板、拦头板、一锤安板、阴司板、二六板、拉锤二六板、带板、尖板、滚板、二导板、双锤板等。
总归称:六大板头、慢板、带板、垫板、二导板和滚板。
秦腔角色分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共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
演唱时须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脸多角重唱,又叫“唱乱弹”。
秦腔脸谱,讲究庄重、大方、干净、生动和美观。
颜色以三原色为主,间色为副,平涂为主,烘托为副。
在显示人物性格上,表现为红忠、黑直、粉奸、神奇的特点,
秦腔唱词结构,为齐言体,常见的有七字句和十字句。整出戏词如同一首七言无韵诗一样排列整齐。
和唱词相对应的是曲调,秦腔板腔音乐结构为 :散板——慢板——由中板而入于急板——结束。
秦腔曲牌,分为弦索类、击乐类、唢呐类、笙管类、海笛类、套曲类,共6类。
秦腔经典剧目很多,如《八义图》、《荆轲刺秦》、《火焰驹》、《铡美案》《游西湖》、《三滴血》、《杨门女将》,《血泪仇》等等,剧目繁多,古代剧目,近现代剧目都有。
“有人把现代生活编为秦腔,成就现代戏。如西京城的蔺力作家,编剧多部秦腔新剧目,全国巡回演出,反响良好。”
“现在业余吼秦腔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在演出舞台下看秦腔的人,也多是年龄大了的人。年轻人不是不喜欢秦腔,一个是听不懂老戏,二一个是生活节奏太快,静不下来弄秦腔……”
几个秦腔迷谈说这秦腔的前世今生,禁不住哼唱起来……
唐代风流小生崔护,穿越时空,高声低吟着秦腔,把他游历西京城外的所见所闻一一道来:
去年春天桃花红时,
我来这户人家里,
看见有位美眉颜如玉,
桃花美女相衬托,
显得分外的红润。
今日个再来此地一游,
那姑娘已然不知去向何处,
只有这粉艳的桃花还依旧,
含笑怒放在温馨的春风中……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马团周,陕西省咸阳市公安局民警,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会员、陕西省公安文联会员,陕西省剪纸学会副主席,咸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