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原创首投)
警钟长鸣
今早乐山小城一片和平安宁!
突又拉起了防空警报!
一九三九年的八月十九日,
日本飞机轰炸了内地的乐山小城!
髙北门一片火海,
延烧到油炸街一带,
死伤了三百多人!
仇未报,
恨难消!
哪来的和平!?
360多万川军将士,
与全国军民一起,
奔赴前线,
在卢沟桥,
在平行关,
在太行山,
在黄河岸,
在台儿庄,
在上海滩,
在长沙城,
在中缅公路悬岩边,
英勇参加保卫战!
可歌可泣!
赢得了“八.一五"胜利诗篇!
中华儿女,
炎黄子孙,
你们多很年轻!
你们可认知小日本鬼子的恶毒、鬼计多端与兇残!?
他们象个矮冬瓜,
长着仁丹胡子,
鼓起两只蟹眼!
横行霸道挑事端,
杀人放火,
烧杀抢掠,
丧尽天良,
在南京杀人比赛,
屠我祖先三十万!
时致今日,
军国头目还死不认罪!
日本鬼子的兽蹄相继
占领东三省,
占华北,
占华南,
妄想攻进大西南!
七十年代,
我还年轻!
我也没见过日本鬼子与任何敌人。
可我参观过长春郊区与天津港码头两处万人坑!
白骨垒垒,
那就是日本侵略中华的铁证!
我们中华民族
有黄河的雄浑,
有长江的浩渺,
有松嫩、华北、江浙、珠江等富饶平原,
还有祖先用血与泪,尸骨与盘石筑起的万里长城!
我们中华民族,
自古祈福,
向善向上,
团结坚靭!
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团结一心,
向前进,
夺胜利!
用志气,
用勇敢,
用智慧,
用战斗,
去争取和平!
注:听完三拉防空警报就在手机上写,写完即投。
周榜尧于乐山
2025.08.19日



标题:《血色记忆与民族魂的当代书写——评诗歌〈警钟长鸣〉》
历史锚点:
诗歌以2025年乐山防空警报为切入点,巧妙将“8·19”这一地方抗战纪念日(1939年日军轰炸乐山)与当下时空并置。通过“今早”与“一九三九年”的对比,强化历史虚无的荒诞性,暗合当前国际局势中对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忧。
意象张力:
空间蒙太奇:从“高北门火海”到“卢沟桥”“台儿庄”,地理坐标的跳跃完成个体悲剧到全民抗战的叙事升华。
身体政治:挪用“矮冬瓜”“仁丹胡子”等殖民时期脸谱化修辞,以群像素描唤醒集体记忆。
修辞策略:
排雷式发问:“你们多很年轻!”直击历史教育断层,随后用“杀人比赛”“白骨垒垒”等具象暴力打破和平幻象。
地质隐喻:“黄河雄浑”“尸骨与盘石筑长城”将文明韧性物质化,对抗“矮冬瓜”的物理矮小与精神凶残。
局限与风险:
政治正确性依赖:部分表述(如“日本鬼子”)可能因外交敏感性引发争议,需平衡民族情绪与国际视野。
史料精度:日军轰炸乐山伤亡数据存在不同版本,建议标注“据不完全统计”以规避考据风险。
传播价值:
作为“公众号首投”作品,其即时性(警报后即写)增强代入感,适合短视频朗诵传播。建议搭配1939年乐山老照片与当代城市影像,形成视觉辩证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