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推荐人:天宫玉兔
【原创首发】
《抗日“十战六捷①”词赋》又及书法二幅
一一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文/言舞(桂林)
图片/来自网络
荐稿/天宫玉兔(北京)
引 言
习 近 平主席指出:“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1931年沈阳的炮火,到1949年东京湾的投降书,十四年的抗战之路铺满了3500万军民的鲜血与不屈的脊梁。抗战十四年间,中国战场日军的总兵力最高时达410万,实际总兵力接近1000万。中国军民共同与日军作战达20万次,其中正面战场作战200余次,大规模战役22次。共毙伤日军155万(含东北战场),其中八路军、新四军及地方武装歼敌近60余万,国民党军队歼敌90余万。
东方古国烽火狼烟,中华儿女血洒疆场,终而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告慰忠魂,特从22次重大中日会战中,精选了十次震撼中外的十次战役,按照战役的时间顺序,创作了此集《抗日“十战六捷”词赋》,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2025.9.3大阅兵!
注释:“六捷”分别是:①平型关大捷,②台儿庄大捷,③百团大战,④昆仑关大捷,⑤常德保卫战,⑥衡阳保卫战。
2025.8.28于桂林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会战”之一:
满江红•淞沪会战
黄浦惊秋,硝烟漫、倭奴肆虐。抬望眼、沪城烽火,九州悲切。七秩雄师驱虎豹,三旬倭旅张蛇蝎。战犹酣、血溅浦江波,心如铁!
枪林逼,刀光烈。尸堆积,骸山叠。看中华壮士,岂容轻蔑!阵地坚守施勇略,疆土捍卫倾肝血。待从头、光复旧神州,朝天阙!
注释:①“黄浦惊秋,硝烟漫、倭奴肆虐”,点明会战时间是秋季(1937年8月至11月)的上海(黄浦代指上海),描绘出淞沪会战爆发时,日军肆意侵略、硝烟弥漫的紧张局势。
②“七秩雄师驱虎豹,三旬倭旅张蛇蝎”,将中国七十万军队比作驱赶虎豹的勇士,突出中国军队的正义和英勇;把三十万日军比作张牙舞爪的蛇蝎,体现日军的凶狠残暴。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会战”之二:
《沁园春·平型关大捷》
华夏风云,烽火连天,倭贼肆嚣。
望太行内外,硝烟滚滚;吕梁上下,战鼓滔滔。
敌寇如潮,铁蹄践土,妄把神州尽虏薅。
平型隘,有雄师埋伏,剑戟出鞘。
八路勇士英豪,率劲旅、奇谋破敌巢。
忆枪林弹雨,杀声震宇;硝云弹雾,血火燃霄。
车毁千乘,尸横遍野,日寇嚣张一旦消。
看今日,数抗战佳绩,此役堪骄。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会战”之三:
沁园春·台儿庄大捷
鲁南春寒,台庄烽火,血染旌旗。
看日军五万,铁蹄肆虐;华军廿九,壮志难移。
炮震城垣,刀光巷战,誓守家邦志未低。
硝烟里,有忠魂烈骨,誓与城齐。
当年倭寇扬威,笑华夏积贫如累棋。
幸将士用命,死生不顾;将星运策,进退合机。
敌损一万,我伤五千,大捷飞传举国啼。
从今后,唤全民抗战,共铸虹霓。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会战”之四:
满江红·武汉会战
怒浪排空,惊雷动、龟蛇裂咽。
看大江、铁骑十万,怒涛如铁!
百里烽烟遮汉口,千村血火连吴越。
正倭奴、叫嚣“三月亡华”,何曾灭!
百万人,同热血;
三十万,徒饕餮!
纵钢蹄踏破,我山还烈!
田家镇头刀映月,万家岭上旗凝血。
待从头、收拾旧神州,朝天阙!
注解:①以“龟蛇(龟山、蛇山)”“大江”“汉口”“吴越”点明武汉地理与战局辐射范围(武汉会战涵盖鄂、赣、皖多地,威胁南京、上海后方)。
②“怒浪”“铁骑”“烽烟”“血火”强化战场惨烈与中方抵抗之壮烈。
③“倭奴‘三月亡华’”直指日军侵华初期狂言“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而武汉会战将其彻底粉碎;
④“田家镇”“万家岭”为武汉会战关键战役——田家镇要塞阻击战迟滞日军沿江攻势,万家岭大捷更歼敌逾万,几全歼日军106师团,毛泽东曾赞“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会战”之五:
念奴娇·长沙会战
湘江怒卷,看连天烽燧,九年霜骨。岳麓云沉枪未冷,溅血橘洲新叶。雾隐倭旌,风嘶马骨,九万忠魂烈。残阳如血,染红丘壑千叠。
犹记三次鏖兵,弹穿坚垒,寸土拼刀钺。壁垒层层凝铁血,笑对东瀛狂鹘。伪帜终摧,倭锋屡挫,十万贼颅灭。橘洲波涌,至今犹吼忠节。
注解:①“湘江怒卷”“六年霜骨”总领长沙会战(1939-1944)时空之长、牺牲之巨。②“岳麓云沉”“橘洲新叶”暗嵌长沙地标,枪弹溅血于初生新叶,见战火摧残下仍存生机。③“雾隐倭旌,风嘶马骨”状日军偷袭之诡与中方将士殉国之壮,“九万忠魂”对应题干中方伤亡9.3万,“残阳染丘壑”以视觉冲击强化悲壮感。 ④“三次鏖兵”直指三次长沙会战核心,“弹穿坚垒,寸土拼刀钺”写守军凭简陋装备死守阵地之勇。⑤“壁垒凝铁血”喻防御体系之坚固,“笑对狂鹘”蔑视日军嚣张。“伪帜终摧,十万贼颅”对应歼灭日军11万。⑥“橘洲波涌”借湘江余波喻民族忠魂永存,呼应“至今犹吼忠节”的精神传承。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会战”之六:
满江红·昆仑关大捷
邕桂冬寒,硝烟漫、昆仑喋血。抬望眼、寇氛嚣炽,九州悲切。十万倭奴汹浪恶,十五华夏雄师列。决死生、誓破虎狼关,心如铁!
刀光闪,枪声烈。烽火里,仇仇结。看奇兵奋勇,刃屠顽穴。八千倭骨荒原弃,一万四千忠骨叠。待从头、光复旧神州,朝天阙!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会战”之七:
沁园春·枣宜会战
荆楚烽烟,五月炎蒸,六月暑嚣。
望襄宜大地,硝烟滚滚;长江左右,战火滔滔。
阵地如磐,军旗似火,将士争将寇虏剿。
硝云里,看刀光剑影,血溅征袍。
双方对垒雄豪,引无数儿郎胆气豪。
叹我方劲旅,三十五万;倭奴恶寇,十二万妖。
我死伤多,彼亡损少,胜负权衡心内焦。
凭谁问,数忠魂义魄,青史昭昭。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会战”之八:
满江红·赞百团大战
烽火连天,硝烟里、倭奴肆虐。抬望眼、神州破碎,九州悲切。万里疆土遭践踏,千村百户成残阕。莫迟疑,奋勇赴沙场,心如铁!
八路勇,豪情烈。百团动,风云掣。看铁道公路,尽皆摧灭。桥梁隧洞成废垒,敌营阵地成虚设。振民心、重挫寇嚣狂,朝天烨!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会战”之九:
满江红·常德会战
雾锁荆湘,秋风里、倭奴又獗。
看洞庭、惊涛拍岸,杀声凝血!
廿一万儿擎赤帜,十万\骑妄撕天阙。
守孤城、铁骨铸铜墙,心如铁!
炮声裂,硝未歇;刀光冷,尸堆雪。
更霜风凄紧,血浸旌节。
两月死生凝众志,五千忠骨撑危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解:
①“雾锁”暗喻战事初期局势之混沌与日军偷袭的突然性。 “倭奴又獗”“撕天阙”,斥日军暴行,“撕天阙”极言其狂妄(日军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威胁重庆)。 ②“廿一万儿”“十万骑”:对应史实中方的21万守军与日军的10万兵力。“擎赤帜”“妄”对比凸显中方保家卫国的正义与日军的侵略本质。 ③“铁骨铸铜墙”“心如铁”:聚焦常德守军(如第57师)死守孤城的壮举——师长余程万率部与城共存亡,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猛攻,展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决绝。 ④“炮声裂”“尸堆雪”**:实写战场惨烈,炮火连天、尸骸覆野,而将士们在“霜风凄紧”中仍紧握旌节(象征不屈的意志)。 ⑤“两月死生凝众志”:呼应战役历时两月的拉锯,“五千忠骨”浓缩中方5万伤亡中的英烈(实际常德守军伤亡超90%,余部不足千人仍死战),强调集体意志的凝聚。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会战”之十:
满江红·衡阳会战
烽燧连湘,惊残照、衡山泣血。抬望眼、倭奴十万,铁骑如獗。一旅孤军坚似铁,四旬苦战坚如玦。守孤城、弹尽复粮空,心如铁!
烽烟里,尸与堞;硝雾里,骸盈穴。看残旗犹卷,怒冲天阙。岳帅当年驱虏志,我兵此日吞倭节。待从头、收拾旧神州,朝天阕!
注解:①“烽燧连湘,惊残照、衡山泣血”破题,借湘地烽火映残阳、南岳似泣的血色意象,直写衡阳保卫战的悲壮背景。“抬望眼”化用岳飞原句,引出“倭奴十万,铁骑如獗”的凶悍敌势,对比“一旅孤军坚似铁”的绝境坚守。
②“一旅孤军坚似铁,四旬苦战坚如玦”浓缩“1.7万守军对10万日军”的悬殊对比与47昼夜的拉锯,“弹尽复粮空,心如铁”直写守军弹尽粮绝仍死战到底的决绝,呼应史实中“伤亡殆尽仍不降”的惨烈。
③“烽烟里,尸与堞;硝雾里,骸盈穴”以短句叠映战场惨状——烽烟中城墙与尸骸相叠,硝雾里弹坑与白骨填满,强化“最惨烈城市攻防战”的视觉冲击。
④“残旗犹卷,怒冲天阙”描摹战旗残破仍猎猎招展,守军英魂直贯云霄的壮烈;后接“岳帅当年驱虏志,我兵此日吞倭节”,将衡阳守军与岳飞抗金精神勾连,凸显“还我河山”的民族气节传承。
作者简介
许峰(言舞),广西桂林人。2007年退休,专业技术5级副教授,空军大校,空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曾先后在海军和空军服役。毕生爱好文艺,曾编著出版著作教材近30部,撰写发表文章和作品上百篇(核心期刊20篇),曾获《军队文化工作》课程教学改革全军一等奖,并荣立了三等功。退休后曾受聘任桂林某高校院办、基础部主任,曾连续三年被广西教委评为思政教育先进个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曾是市音乐家协会合唱团团员,桂林市军休艺术团团长,桂林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桂林市军休中心书画研究会、广西老教授合唱团桂林分团成员,广西“八桂军号”宣讲团成员,桂林军休老战士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中国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社长等。曾荣获市、省和全国声乐、歌曲创作及书法大赛多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