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大雷霆诗派的构想与文化理念》
陈东林
2025年伊始,中国诗人陈东林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周密的谋划,创立了大雷霆诗歌流派,受到了诗歌界的关注与欢迎。其主要构想如下:
一、大雷霆诗派希望从底层逻辑根本改变诗歌的发展理念
传统的诗歌发展理念是建立在农业时代的基础之上,大雷霆诗派希望彻底改变传统诗歌的底层逻辑,把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智能时代乃至量子时代的科学技术与高科技元素,融入到诗歌创作中去,让读者能够从诗歌作品里看到时代与科技的巨大进步,感受到高科技带来的超强震撼。
二、大雷霆诗派开辟了诗歌发展的新路径,希望遏止全球诗歌被边缘化的严重颓势
大雷霆诗派将人文与科技高度整合,关心人类的前途与命运,从历史、哲学和科技的角度,探讨地球与宇宙演变的规则极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最新的科学前沿问题和高科技成果,通过诗歌把读者带入到前所未有的科技新境界,并且希望与广大诗人携手并进、不断创新,用雷霆万钧之势,遏止全球诗歌被边缘化的颓势,让诗歌重振雄风,王者归来。
三、大雷霆诗派创造了诗歌艺术表现的新语境
大雷霆诗派把诗歌传统的表达方式与魔幻、科幻、意象、哲理等表现手法融为一体,让诗歌具有新奇浪漫、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想象力丰富等特征,呈现出新的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是大雷霆诗歌作品五首】
【1】陈东林第一首诗歌
《我一头挑着太平洋,一头挑着大西洋》
大雷霆诗派创始人:陈东林
在地球的轴心,我梦见
自己变成一个赤脚大仙,
双肩上,担起无垠的浩瀚。
一头挑着太平洋,一头挑着大西洋。
太平洋的波涛,在我左耳轰鸣,
那澎湃,奏响岁月的洪钟。
每一滴海水,都是星辰的泪滴,
在蔚蓝色的波纹上,滚动着梦的光影。
大西洋的浪涌,拍打着我右边的肩膀,
那呼啸声,是古老海风的琴音。
白色的浮沫,似天使散落的羽毛,
在浩渺间,编织着未知的幻景。
我迈着夸父的步伐,
从日出走向日落,从远古走向未来。
脚下的大地,在震颤中滚动,
头顶的苍穹,是我永恒的华盖。
我挑着两大洋的重量,
却感觉如挑着两盏星灯,
照亮了心中那片神秘的荒原。
那里有独角兽在奔腾,
有火凤凰在涅槃重生。
海水在流淌,似时光的瀑布,
从我的扁担两端,泻落千古的传奇。
我走过的地方,留下深深的辙印,
那是人类与海洋对话的痕迹。
我是一个命运的独行者,
用身躯丈量着海洋的宽广。
一头是东方的晨曦,一头是西方的夕阳,
而我,在这无尽的担当中,
寻找着灵魂的栖息之所。
在波涛的怒吼里,我听见了宇宙的心跳,
在海平线的那端,我看见了永恒的庙堂。
我挑着太平洋与大西洋,
携带着东方与西方的不同梦想
奔向那神秘莫测、无边无际的远方。
【陈东林:学者、诗人、教授,工信部高级职称原资深评委,红学批评家,唐诗宋词专家,唐诗之路国际诗歌学会副主席,首届国际王维诗歌节金奖获得者,“诗与远方”国际华文诗歌大赛金奖获得者。陈东林为促进诗歌繁荣,自创“大雷霆诗歌”新流派:本世纪之初,陈东林出版《金庸作品批判》《琼瑶作品批判》《冷眼看王朔》《诺贝尔文学奖批判》四本文学批判著作,在两岸三地引发文化界轩然大波,成为当时全国各大网站最热议的争鸣书籍。“大雷霆诗歌”流派就是对这种文学批判精神、探索精神、开拓精神的延续和发扬,主张用雷霆万钧之势,扫荡现今诗歌领域的萎靡风气,遏止诗歌被边缘化的衰落颓势,批判愚昧与短视,反对战争倡导和平,关注全球频发的多种危机,关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关注高科技前沿问题,关注宇宙瀚海日月星辰,关注人类未来前途与终极命运,努力让诗歌重振雄风,王者归来!】
【2】陈东林第二首诗歌
《总有一天,人类会住进海市蜃楼里》
大雷霆诗派创始人:陈东林
踏进海市蜃楼的一刹那,
晨辉伴着五彩的袅娜,
金砖幻化成绮路,琉璃连着朝霞。
琼花绽放于雾霭,仙境似长虹飘洒,
灵风的指尖,撩动着绮光交织的窗纱。
楼影绰约,似沉睡巨人的身形,
墙壁流淌着,月光与银河的碎影。
人类凭借高科技的阶梯,
踏入这如真似梦的天境,
所见皆为,心头里的灵犀幻景。
高阁悬浮九霄,有仙乐从虚无处飘来,
音符如蝶旋转,翩跹在金丝的弦外。
窗下是云海,涌动着绵柔的白浪,
门外珍珠闪烁,那是星星在发亮。
举步间,似跨越时空的天堑,
身边的瀛洲,藏着往昔与未来的虚光。
远处的仙峦,是翠玉雕琢的长廊,
瑶台的彩霞,是天使铺开的袂裳。
在这蜃楼仙境,尘世纷扰皆消散,
灵魂挣脱桎梏,与自由相拥而眠。
我们是时光的旅人,迷失在这迷蒙的乐园,
却在虚幻中,寻得灵魂轻舞的伊甸。
每一寸光,都通往神秘的天渊,
每一丝风,都掀开未知的画卷。
待夜色降临,星辰作为灯盏高悬,
我们枕着幻梦,盖着轻柔的云毯,
栖息在这虚无缥缈的宫殿。
【3】陈东林第一首诗歌
《量子时代,人类的风景并不亮丽》
大雷霆诗派创始人:陈东林
量子时代的大门轰然敞开
人类匆匆闯入这神秘的深海
科技的列车风驰电掣
灵魂却被遗落在光鲜的站台
信息像繁星漫天散开
人心却陷入迷茫的雾霭
量子能跨越遥远的阻碍
人类却跨不过种族的狭隘
前进的步履看似矫健
实则脚下已临近深渊
向微观的世界深度探看
宏观的世界却战火不断
科技的高峰一座座登攀
贪婪的欲壑却难以填满
量子的跃动充满奇幻
尘世的纠葛竟然矛盾万般
笙歌曼舞日夜不断
宁静与诗意却渐渐消散
数据的河流奔腾浩瀚
人性的光辉竟被渐渐冲淡
未来本应是幸福的彼岸
眼前却是混乱与苦难的沙滩
太空探索有了新的发现
但地球上的纷争未曾消减
科技的力量在无限拓展
人间美好的风景线,却正在越缩越短
【4】陈东林第一首诗歌
《人类或许就寄生在外星巨人的腋窝里》
大雷霆诗派创始人:陈东林
用哲学的思维看问题——
宇宙往宏观的方向无限大,
宇宙往微观的方向无限小。
我们每一个人的
腋窝里、毛孔里、股沟里、脚丫里,
等等等,等等等,
凡是能藏污纳垢的私密处,
用超级显微镜细细放大观察,
都寄生了动辄数以亿计、
甚或数十亿计的微生物细菌。
在人类看起来无比微小的细菌圈层内,
那里也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大世界!
那儿的微观维度里,
与人类世社会大同小异:
有电影院、博物馆、商业街,
有娱乐城、风景点、情侣园……
无数个细菌组成的帅哥靓女们,
手牵着手,心连着心,
暗送秋波,眉目传情,
在步行街购物,在公园里漫步,
在海底世界游弋……
人类挥手的一秒钟,
细菌们会以为经历了上亿年,
充满了身世浮沉的悲欢离合,
饱经了江山易主的历史沧桑。
人类轻轻放了一个屁,
那些个头无限大的细菌们,
会认为是惊天巨雷在炸响;
而那些个头无限小的细菌们,
会以为是超新星在爆发、
甚至是河外星系在重新洗牌。
人类在皮肤上挠一挠痒痒,
皮肤里面的微生物世界,
就会山崩地裂、飞沙走石,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哪怕是人类的屁股,
在板凳上“友善”地坐一下,
那两座“高耸入云”的肥肉大山,
也会在微生物世界里,
压死“苍生”无尽数,
投胎不知何去处!
人类在冷天呵出一股热气,
细菌们就相当于获取到
星际旅行的无穷能量,
从人嘴里喷出去的那种感觉,
就像是穿越宇宙巨大的“O”型黑洞,
通向了充满暗物质的平行世界。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那些寄生在人体表面和内部的细菌们,
天天在废寝忘食、忙里忙外,
观察研究、深入探索,
但是它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
人体就是它们的宿主。
也许细菌里面的科学家、天文学家们,
时时刻刻都在寻找外星人,
幻想与外星智慧生物见见面、聊聊天,
但是它们根本就不会想到:
自己就寄宿在外星巨人的身上、
毛孔里,甚至血液里、细胞里,
人类,就是它们时时刻刻梦想见到、
但是却永远也不可能面对面攀谈的——
外星巨人!
再反观我们人类自己,
道理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在外星巨人的眼里,
我们也是渺小到细菌那样的
——微观存在物。
人类总喜欢自以为是,
认为自己无所不会、无所不能。
殊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就算人类能把宇航员送出太阳系、银河系,
那么,从更大一个宏观的维度来看,
你能够飞出你所寄生的“外星巨人”的口腔,或者“外星巨人”的毛孔吗?
纵然您一个筋斗能翻越百万九千里,
你实际上还没有跳出——
“外星巨人”那个小小的腋窝呢!
【5】陈东林第一首诗歌
《我在平行世界里找到另一个奇妙的“我”》
大雷霆诗派创始人:陈东林
幽夜的幕布被星辰撕开裂缝,
我追着月光的尾巴流浪,
闯进了时间的迷宫。
镜子破碎,每一片都通往陌生方向,
脚步抬起,跌入了另一个维度的幻乡。
风是紫色的绸带,缠绕着我的臂膀,
花的露珠藏着往昔的光。
我在这片奇异的土地上彷徨,
直到看见那棵燃烧的树旁,
站着另一个奇妙的“我”。
他的眼眸是跳跃的火焰,
头发是蔓延的藤萝生长。
他笑时,周围的石头都轻声歌唱,
歌声里藏着我遗忘的过往。
脚下的路是流动的星河,
每一步都踩出神秘的漩涡。
我们靠近,似两片云的融合,
气息交错,唤醒沉睡的脉搏。
这里的鸟儿长着透明的翅膀,
翅膀扇动,落下彩色的霜。
森林里的蘑菇是房屋模样,
住着会说话的昆虫和精灵的幻象。
当我们伸手相握,
指尖迸出闪电的光芒。
这是一场超越认知的相逢,
在错乱的时空里如灵花绽放。
白昼与黑夜在此刻共舞,
四季的风同时奏响乐章。
我们站在世界颠倒的中央,
成为彼此眼中荒诞又真实的偶像。
不知何时,天空下起了糖果雨,
每一颗都包裹着诱人的清香。
我们在这甜蜜的风暴里奔跑,
追逐着那永远抓不住的怪光。
直到远方的宇宙洪钟敲响,
世界开始摇晃、动荡。
我望着他,他望着我,
在这不可思议的平行世界里,
等待下一次相遇的开场。
(根据最新科学理论:每一个地球人在宇宙空间的平行世界里,都会有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同一时间里做着一模一样的事情
个人简介
陈东林:学者、诗人、教授,大雷霆诗歌流派创始人,中国工信部高级职称原资深评委,红学批评家,唐诗宋词专家,唐诗之路国际诗歌学会副主席,首届国际王维诗歌节金奖获得者,“诗与远方”国际华文诗歌大赛金奖获得者。丝路文化院评委会主任,江苏省南社研究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