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思念中触碰生命的温度
——踏雨清明
邓怀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这句诗,宛如一支饱蘸情愫的笔,勾勒出清明独有的哀愁。每至此时,春雨总会如期而至,丝丝缕缕,诉说着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也悄然拉开这场追思仪式的序幕。
在传统文化里,清明不只是祭祀的节日,更洋溢着踏青赏春的生机。古人会在这天插柳祈福,让生活的烟火气与对先人的追思相互交融。如今,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可清明节承载的情感,却如陈酿的美酒,愈发醇厚。
当晨曦划破天际,我踏上前往扫墓之路。春雨如丝,编织着一张思念的网。道路两旁的树荫抽出嫩绿的新芽,细长的树枝随风飘舞,宛如逝者温柔的轻抚。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肆意绽放,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可在这盎然的春色中,我的心却被浓浓的怀念与哀思填满。
步入墓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菊香,与雨水的清新交织。墓碑神圣而庄严,每一块墓碑背后,都藏着一段鲜活的人生,承载着亲人无尽的思念。我脚步迟缓,走向祖父祖母的墓碑,伸出手,轻轻擦拭着碑上的雨水与尘埃。在我的怀念和哀思里,祖父面庞黝黑,目光坚毅;祖母面容慈祥,满是温暖,他们仿佛从未离开。
思绪如潮水般翻涌,儿时与祖父祖母共度的时光,在我脑海中不断放映。祖母活到97岁高龄,她用漫长的岁月,为我编织了一个个充满爱的故事。祖父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虽不善言辞,但他用勤劳的身影和质朴的行动,给我上了人生的一趟又一趟的重要课程。

天刚蒙蒙亮,祖父就扛着锄头走向田间,开始一天的劳作。年幼的我总会像小尾巴一样跟在祖父身后。祖父在田地里耕地、播种,我就在一旁好奇地看着。炎炎烈日下,汗水从祖父的额头滑落,滴进泥土里。我问祖父累不累,祖父直起腰,笑着说:“庄稼人靠土地吃饭,这点累不算啥。”那一刻,祖父的话和他在田间劳作的身影,深深印在我的心中,让我懂得了勤劳和坚韧的意义。
祖母是个 三寸金莲,裹脚女人行如微风拂花,袅袅婷婷。然而自童年起的缠足陋习,折断了她的脚趾,由此,可见封建制度的血腥压迫是多么的冰冷与残忍。她没法去田间地头干活,但她心灵手巧,缝缝补补,洗衣做饭。把简单的食材变成美味佳肴。清明时节,祖母会精心制作青团,俗称“附泥饼”。那柔软的口感、清甜的草香、笋丁、肉末馅料,让我垂延三尺,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她耐心地教我揉米粉、包馅料,布满皱纹的手灵活地舞动着,眼神里满是对生活的热爱。
如今,祖父祖母已离去多年,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言传身教,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在生活的磨砺中,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祖父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就会浮现在眼前,给我力量与勇气;每当我感到迷茫时,祖母温柔的话语就会在耳边响起,指引我找到方向。
在这个细雨纷飞的清明,我默默地伫立在祖父祖母的墓前,献上一束白菊,烧一堆纸钱。愿这白菊和纸钱,能带去我对他们的思念与祝福。天空中的细雨依旧淅淅沥沥,像是在为逝去的生命默哀,又像是在抚慰生者的心灵。
离开墓地时,雨渐渐停了,天边露出一抹绚丽的彩虹。望着这道跨越天际的桥梁,我仿佛看到祖父祖母在另一个世界里微笑着向我招手。好像在说:“孩子,雨过天晴,往后日子也是这般。去大胆的拥抱美丽的新光吧,带着希望奔赴每段旅程,无惧风雨、风雨彩虹。”
清明,是追思,是缅怀,更是对生命的礼赞。它让我们在思念中铭记先辈的教诲,珍惜当下的生活,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继续前行。
邓怀兴,江西省乐安县人,师范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从教40周年,已经退休,爱好文学。在《赣东日报》、《江西教育》、《新时代文学精英智库》、《当代诗歌散文精选》,海外头条、北京头条、金榜头条文学艺术网、当代作家联盟、名家荟萃文化传媒总部、世界经典文学荟萃等平台出版或发表过议论文、散文、诗歌、杂文、随笔等文章。2021年,荣获“石镇杯”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优秀文艺作品暨第11届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铜奖”。2021年被评为“东方文学精英智库最佳诗人(作家)”。2021年获辉煌百年延川采风暨乾坤湾首届红诗朗诵会原创诗歌“铜奖”。2022年获金榜头条文学艺术网年度特等奖 、卓越贡献奖 、明星诗人奖和金笔文学奖。2022年获北大荒文学馆、耕读会全国网络大赛三等奖。2022年获“毛主席诗词杯”全国首届文学作品大奖赛“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