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那年的二月二
侯家赋
1978年是马年。那年的二月二经历的两件事,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难以忘怀。
“知识大囤”打在了校门口
每到二月二,农村的家家户户都要打囤、建粮仓,期盼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年,正好是马年。我国自古就有“牛马年,好种田”的说法。当时,我在一所位于农村的中学任教,那天恰逢星期五,学校照常上课。一大早,天还未亮,学校的张校长就把我们几位老师叫醒,让我们到伙房取些草木灰,到学校的校门口打囤。我们感到很奇怪:二月二打囤是农村家庭的习惯,哪有学校和单位打囤的呢?既然领导让做,我们也就只好照办。张校长让我们在学校校门口里面打了一个直径有20多米的大囤,囤口朝着进入学校的校门口,每位老师、学生进校,都要经过这个囤口。然后,他又用草木灰在囤里撒成了“牛马年,好种田,师生欢喜进校园。学文化,学知识,‘四化'一定能实现。”看到张校长在囤里撒成的诗句,我们几位老师才了解了老校长的真正用意:他是为师生们打造一个“知识囤”,让师生踏进学校,就如进入了知识的海洋。1977年刚恢复高考,求知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他是用这种方式激励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知识,让师生们在马年来个知识大丰收,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聪明才智。
伴随着夜雾的渐渐散去和响亮的钟声的敲响,师生们陆续步入了校门。首先映入每位师生眼帘的就是校长在“知识囤”中写下的诗句,不少老师和学生都驻足在大囤里默记和吟诵着校长的诗句,感到很受鼓舞,信心倍增,老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成绩都非常高。那年,我们学校90%以上的学生考上了高中、中专,我们在这所学校任教的民办老师中就有5位考上了师范院校。
别开生面的“百家料豆宴”
下午接近放学的时刻,张校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递给我15元钱。对我说:去供销社买2瓶景芝白干、割2斤肉、买几斤豆腐和豆腐皮,他请老师们吃饭,好好过个二月二(那个时候还不是双休日,学校在星期六还要上一上午的课)。虽说是仅仅15元钱,却是老校长半个月的工资或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因为那个时候,教师工资很低,他每月的工资就是30多元)。我站在他面前,好久不愿意走开。老校长对我说:去吧,不要心疼花几个钱,只要老师们齐心协力,把教学质量搞上去,多培养出几名好学生,我花几个钱值得,心里也高兴。听了校长的话,我心里激动的不知再说什么好了,只好按他的吩咐去操办了。
放完学,学生们都走了,我们十几位教师围坐在伙房里用水泥板搭成的饭桌周围,享用着那顿丰盛的晚餐。席间,老师们纷纷拿出了学生送给的料豆。只见摆在桌子上摆满了几十包料豆,多是用纸包着的,有的三、五十个,有的也就是有十个、八个。有的是咸的、有的是甜的,还有的是爆米花。老校长指着这些料豆和爆米花,深情地对大家说:今天咱们是“百家料豆宴”,同学们给咱们送的料豆,是对咱们的一片敬意,更是对咱们的鞭策和期盼,这颗颗料豆就是学生和家长的颗颗求知心。今年是马年,今天又是二月二,咱们要发扬龙马精神,把学生教好,不能辜负学生和家长对咱们的期望。他还预言说:今年我们国家将会有重大改革,教育也会有重大举措,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老校长语重心长的话,深深的感动着在座的十几名教师。大家品尝着学生送给的料豆,享用着老校长办置的佳肴,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更坚定了做好工作、教好学生的信心和决心。
老校长的话还真应验。那年的年底,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祖国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始终没有忘怀那年的二月二在学校发生的这两件事。我们在一起工作过的几位老师约定:每到二月二,都给老校长打个电话或去封信,感激他的良苦用心,更让自己永远铭记老校长的教诲。
写于2012年农历2月初一

作者简介:侯家赋,退休职工。多家报刊通讯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平阴县彩虹诗社、平阴县老干部联络员、平阴县档案馆荣誉馆员等。被国家、省、市、县级多家媒体采用稿件上千篇(首)。被评为道德模范、模范老干部联络员、“山东省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