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爱心如炬,点亮患者希望之火
文/居晓年
医院,那座白色的迷宫,弥漫着消毒水刺鼻的气味,交织着希望与恐惧。在泰州市人民医院的走廊上,我像一只迷失方向的羔羊,紧紧攥着两张超声检查单,这两张检查单,是我今年2月19日一天内两次超声检查的结果。上面截然不同的数字,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刀,直直地刺进我原本就忐忑不安的心里。左肾积水 17mm,19mm,这几个数字不断在我眼前跳跃,让我的心七上八下,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作为一个割除右肾的患者感觉到不祥之兆,甚至做出了最坏的打算。
回想起去年9月份,在南京东部战区总医院查出的左肾积水仅有 8mm,如今不过短短五个多月,积水竟增长如此之多,这怎能不让我满心疑惑与担忧?那种滋味,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却始终找不到一丝光亮,心里沉甸甸的,满是苦涩与不安。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通过微信将这个情况发给了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邹春波博士。邹主任,自那年从哈尔滨被泰州人才引进过来,身上便带着北方人的爽朗与干练。每次在诊室里见到她,她总是微微前倾着身子,专注地倾听病人的每一句话,那眼神,仿佛能洞察病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焦虑,每一个字都被她认真地听进心里,让人莫名地安心。
那天,她看完我的检查报告,眉头微微蹙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与思索。“这个情况,最好问问泌尿外科要不要进一步检查看看。” 她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给我带来了一丝希望。在她的热情介绍下,我顺利地与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江平取得了联系。王医生耐心地告诉我:“排尿后再查一下肾脏超声,和以前的对比一下。”
接下来的两天,我仿佛置身于一场紧张的战斗之中,不停地穿梭各个角落,进行了三次超声检查。第一次是上午,第二次是下午,第三次是第二天清晨。邹主任特意叮嘱我,最后一次一定要空腹、排空尿液。我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严格按照她的要求去做。等待结果的过程,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漫长,我的心悬在嗓子眼,紧张得几乎无法呼吸。
当看到检查结果 —— 积水不见了的那一刻,我呆立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既感到难以置信,又觉得如释重负,那种心情,就像是在历经暴风雨后,终于见到了绚丽的彩虹。我拿着报告单,站在诊室门口,望着里面忙碌的邹主任。她正专注地给一位老人讲解用药注意事项,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仿佛在传递着生命的希望。
“进来吧。” 她抬头看到我,微笑着招了招手,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而亲切。我走进诊室,将三张报告单摊开在桌上。她仔细地对比着,眼神中渐渐流露出欣慰的笑意。“你看,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你问问泌尿外科做三次检查。人体是个精密的仪器,有时候一点小小的因素就会影响检查结果。” 她说话时,时不时地用右手转着笔,那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此刻在我眼中,却充满了智慧与从容。
“医学是一门需要耐心的学问,” 她语重心长地说,“有时候,等待和观察比急着下结论更重要。” 我静静地看着她低头写病历的样子,那专注的神情,让我忽然想起她常说的话:“医生不仅要会看病,更要会看人。” 的确,她总是能从病人的只言片语中敏锐地捕捉到关键信息,从细微的表情变化中察觉出潜在的问题,她就像一位温暖的守护者,用她的专业与耐心,为每一位病人驱散阴霾。
走出医院时,我忍不住回头望了望那栋门诊大楼。阳光透过玻璃幕墙,在走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我想,在这光影交错中,一定还有无数个像邹主任这样的医者,他们默默坚守,用自己的耐心、专业和爱心的火炬,点亮了每一个求医者的健康与希望,成为患者心中那束最温暖、最明亮的光。
作者简介:居晓年,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观察生活,记录着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妙瞬间,将尘世间正能量传递给广大的读者,作品散见于报纸刊物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