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玉才(原玉)
腾云上九重,一怒卷天风。
头在银河里,尾接沧海中。
垂髭吹细雨,脱甲化繁星。
双眼光如电,何须再点晴。
傅贺楠次韵奉和杨玉才先生
五律•初二咏龙(新韵)
探首银河岸,涉足天水中。
施情行夜雨,炫彩耀晨星。
这首傅贺楠次韵奉和杨玉才先生的《五律•初二咏龙(新韵)》,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围绕“龙”这一传统意象展开丰富想象,营造出神秘宏大的意境,展现了龙的威严与灵动。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解析:
1. 开篇点题,气势不凡
“今朝聚九重,得令卷云风”:首联开篇即点明时间为“今朝”,地点是“九重”,描绘龙聚集于九天之上,得令之后便施展神通,卷起云风。“九重”常用来指代天空极高处,象征着龙所处的神圣之地,给人一种高远、神秘的感觉。“卷云风”则生动地展现了龙的强大力量,它仿佛能够主宰风云,这种开篇方式瞬间为整首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让读者感受到龙的威严与气势。
2. 动作描写,尽显灵动
“探首银河岸,涉足天水中”:颔联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进一步刻画龙的形象。龙探首于银河岸边,又涉足于天河水之中,“探首”和“涉足”两个动作,将龙的灵动与自在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龙在宇宙天地间自由穿梭,不受拘束。同时,“银河”和“天水”的意象,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与奇幻氛围,使龙的活动空间从人间拓展到了浩瀚宇宙,强化了龙的神秘与超凡脱俗。
3. 功能展现,恩泽天下
“施情行夜雨,炫彩耀晨星”:颈联从龙的传统功能和祥瑞象征方面进行描写。龙“施情行夜雨”,体现了它行云布雨的职能,给人间带来滋润,展现出龙对大地和万物的恩泽,蕴含着一种慈悲与关怀之情。“炫彩耀晨星”则描绘龙身上闪耀的光彩甚至能够照亮晨星,突出龙的光辉夺目,如同祥瑞降临,给世界带来光明与希望,进一步强化了龙在人们心中神圣、吉祥的形象。
4. 形象比喻,妙趣点睛
“眸子如双炬,花灯欠此睛”:尾联以生动的比喻作结,将龙的眸子比作两团火炬,形象地突出了龙眼的明亮与有神,仿佛能够洞察世间万物。“花灯欠此睛”一句则巧妙地将龙与传统的花灯文化联系起来,说明即便制作精美的花灯,若缺少像龙睛这般灵动明亮的眼睛,也会显得美中不足。此句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生活情趣,还从侧面再次强调了龙形象的独特与完美,使整首诗在结尾处别出心裁,余味悠长。
整首诗紧扣“咏龙”主题,通过对龙的行为、功能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龙的神秘、威严与祥瑞,同时在韵律上遵循新韵,对仗较为工整,语言生动形象,营造出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境界,是一首较好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