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爱情没有句号》
□作者 桑民强(浙江)
□诗评 陈 铮(杭州)
塘栖在秋阳下像一只慵懒的猫甜甜地卧着。容身着白底蓝花的上下分装旗袍,亭亭玉立在千年不朽的长桥上。“呜……”一声嘹亮的气笛,震醒了午时的沉静,杭州来的坤元正站在船头上向她招手呢。
坤元是容在学校诗歌朗诵会上认识的。“九·一八”事变后,校园里多了群热血青年,时常有诗社剧组在小礼堂组织演出,那次爱好文艺的容也去看了,给她留下较深印象的青年,一个是朗诵岳飞《满江红》的瘦高个子,肤色白皙,另一个是陪舞的圆脸黑小子,身材魁梧。后来容知道了那白脸书生大她一级,叫坤元,黑小子是他的好朋友乾方。容以为,献花时与他俩瞬间的眼神交流,过几天就会淡忘,谁知闺房里从此多了一篮芳香扑鼻、色泽金黄的枇杷。枇杷是坤元当富商的父亲特地叫家佣从塘栖捎给儿子的,这样正宗的枇杷容还是第一次尝鲜,或许坤元对她是一见钟情了。不过,从容的角度来看,时常在她脑海闪现的是他慷慨激昂时那愤怒的眼神和怨艾的面容……
这次容先到,她寄住在亲戚家,坤元随后就赶来了。这里是他的家乡,他以一个主人的身份显得从容,本来就一表人才,加上一套雪白的西装,愈发潇洒倜傥。容迎了上去,羞涩地靠着她的肩头,脸上泛起了两朵好看的红云。
一碗色泽绯红、油光闪亮的鳝丝端上来了,鳝丝上列着绿的葱丝黄的姜丝红的火腿丝,坤元告诉她这是当地的名菜,叫“烂糊鳝丝”。当年乾隆三下江南,塘栖官员设宴端上这道佳肴,乾隆问:“此是何菜?”答:“游龙绣金线。”味道确实不错,容想如果江苏乡下的外婆能尝到这无须牙嚼的美味不知该多高兴啊。乾隆确实到过塘栖,塘栖十景之一的“御营春晓”,指的即是乾隆行营遗址。寻找遗址是雪后的早晨,坤元和容又一次来到塘栖,遗址上几堆黄土几丛枯草,寒风中看见坤元那张忧国忧民的脸,她刹那间被感动,扑向他,而他用棉衣将她紧紧拥住。
夏天,她又来到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是一首婉转的小夜曲,但上海那边由于日机轰炸正是唢呐悲苍。古镇临街有骑楼。街顶盖有楼屋,行人在街上行走,夏不撑伞,雨天不穿套鞋。临街河边,临水处筑有一长溜的靠椅,又曰“美人靠”。裹着薄旗袍的窈窕身段在上面一坐,万种风情自不待言。这次和他俩相伴的还有位叫馥的年轻女子,她长着瓜子脸蛋,皮肤晶莹,身材妩媚,只是略显瘦一些,如果说容是薛宝钗,那馥就是林黛玉了。据说她家比他家更富,是开缫丝厂的,塘栖四乡的贫困女子不少在她老爸开的缫丝厂干活。坤元对她的逢迎并不在意,倒是一心为坐在“美人靠”上照相的容摆好姿势,被冷淡在一旁的馥由于满脸的哀怨倒生出些许光彩,令人想起戴望舒《雨巷》中结着丁香般愁结的她。
不过从容的观察来看,馥是个很有韧性的女子,抛掉大小姐的矜持,讨好坤元。容不由想起黑小子乾方的来信,他身披戎装,抗敌于白山黑水之间。凉爽的河风吹卷起两头柔软的乌发,各怀着心思沉默,夹在中间的坤元一脸的尴尬。
就在这年下第一场秋雨的日子,裂痕出现了,容要坤元带着她走出古镇,走出一隅的偷安,去上海肩起青年应负的救国责职。乾方在信中责骂他们是“愚民”,容可以想象这个魁梧的黑小子满脸刚毅英武的神态,她不由脸上有些发烧,前方炮火连天,她却沉溺于温柔乡中。但坤元一说到走就吱吱唔唔,她隐约感到他已变了,小镇的靡华慢慢侵蚀了他,不再是那朗诵“满江红”时怒目圆睁的他了。
秋雨,不安的秋雨,心都快要发霉了。消息越来越多,坤元的父亲要他娶馥为妻,并从此安下心来继承父业,他的反抗不强烈,有些令她悲伤,好像是做给她看的。更糟糕的是一个从江苏乡下逃难过来的邻居说她外婆死了,很惨,是被鬼子用刺刀穿破肚皮的。她哭了一夜,坤元来看她,她说你要安慰我,就跟我走,明天头班轮船你不走我就走了。
依旧下着讨厌的雨,没有停息的意思,他没有来送她。她有点冷,但心里并不害怕。
旧爱已经过去,新爱尚要寻觅。她想到那黑小子,脸上闪过一丝希望。
陈虚炎浅评:令人讶异的是,几乎是微型小说的标准容量,却内有大乾坤。这篇爱情小说,唯美而含蓄,信息量很大,不是简单描绘爱情,还讲了时势的选择。爱情不是肤浅的风花雪月,抉择也不简单于美丑之间。人的格局,眼光,气量,胆识,这些内在的性情才是引爆爱情的火药,而家世,相貌,柔情,这些都是外在的迷魂汤,聪明的女人可能会陷于一时,但最终还是会遵从内心的抉择。从话剧角度看,几个具有恋爱特征的场景都极富诗意,其表现手法,也是诗剧式的:截取最唯美或伤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以诗化的手法,点到即止,让人能感受到一种唯美的诗境。作者通过几组场景转换,娴熟而轻巧地就将女人对两个男人的感情表现出来,一明一暗,一主一次,而男主人公的表里不一与内在懦弱,恰恰将略写的“男二号”的形象对比得更伟岸高大,这种技巧相当巧妙,犹如功夫里的四两拨千斤,似乎读到最后,发现先前男主所有的优势,全部变成了浮华,儒弱,甚至成为“天生的劣势”,搞了半天都是为衬托男二号而写的。虽然后者只寥寥带过几笔,却令读者印象更为深刻,这真是实虚转化的高明艺术啊!加之作者独有的文风,将细腻的辞藻运用自如,却又没有刻意雕饰之嫌。犹如美轮美奂的玉件,看上去并不天然,但把玩时,却惊叹其巧夺天工。爱情没有句号——虽然作者没有明确给出最终抉择的对象,但那种含蓄,不正应和了爱情的婉约美么?
桑民强,1948年12月出生于杭州市。曾在企业担任总试验室主任、科长。擅长写残疾人题材文学作品。诗歌《我是钱塘江上一朵摇着轮椅的浪花》,在全国残疾人朗诵会上广泛朗读,10首残疾人题材朗诵诗从2018年起被百度推荐,复制付款。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协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理事。著有《自强之路》(作家出版社,34万字),《随语集》(团结出版社,30万字)。2024年3月,加入中国第一个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北京诗派”。
作者简介:陈铮,笔名陈虚炎,杭州诗人,编剧,文艺评论家。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东方,子曰,重庆诗词协会会员,浙江省之江诗社会员,杭州乌托邦青年文学家名誉社长,杭州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副主席,西子湖诗社副秘书长,杭州诗社执行秘书长,中国格律诗研究协会,董培伦爱情诗研究协会,西溪文化研究会,宋韵文化,水浒文化研究会等研究员。长篇小说《天下正人田锡传》,长篇诗评《诗歌创作中的人格映射论》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