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外头条 荣誉顾问 冬 雪(美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明月高懸天卻黑
----早期俄罗斯诗人、戏曲家亚历山大·布洛克詩歌作品賞析
作者:趙汝鐸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布洛克是俄羅斯早期的著名詩人和戲劇家。他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贵族家庭。18岁开始诗歌创作。1904年出版的《美妇人诗集》是他成名作和早期代表作,充满神秘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布洛克因此一跃成为当时俄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代表人物。他作品具有極强的時代性和社會性。1906 年他从大学毕业。他经常在国外,但不热衷西方社会。他在1898年1月寫的這首《明月高懸天卻黑》诗,就反映出他對沙皇俄国确立“专制”不滿的反抗思想。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和欣賞這首詩歌藝術價值。
1、 思想性的特徵
由於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布洛克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贵族家庭,在儒雅環境中受到良好教育,而且畢業於俄國最好大學——聖彼得堡大學。妻子又是“化學元素周期表”發明者門捷列夫的女兒,母親又是通曉多囯語言的翻譯家。因此,在他成長過程中有俄國貴族思想的根基。但是詩人布洛克對1905年大革命失敗的事情卻深有感觸,雖然他沒有直接參與,但特別同情在獨裁專制下被壓迫被剝削的工人及市民,他不想漠視眼前的一切,他要用自己詩歌喚醒那些醉生夢死的人們,站起來與黑暗專制和權貴作鬥爭。如在《明月高懸天卻黑》(節選)這首詩中就表現出這一點。
“夜色已向街道延伸,
無聲地凝望我的精神,
它沉浸在毒,熱,與甜之中存身,
它的回答是怒視,令人害怕得要命,
我試著抑制我的熱情,
把它們放在冷冷的晨霧中,
我漫步隱身於人群中;……”
全詩共十八行。從前十二行詩中完全可以看出,詩人亚历山大·布洛克非常瞭解當時沙俄獨裁專制下的黑暗,表面上看生活給許多人帶來幸福,但在詩人的心靈中卻存儲一種理想,渴望一個平等、民主,沒有壓迫的春天。詩人亚历山大·布洛克非常清楚,任何阻力也無法阻止這場革命風暴的到來,即使會在風暴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凄苦。詩人家庭地位與社會地位在當時是比較顯赫的,他雖不願意失去這一切。但當他看到社會底層困窘的現實生活,他心中產生同情感,他性格中有著善良和正直的一面。所以,他堅信一定能推翻暴君專制的社會制度,建立人人平等、自由的社會。在詩中把專制用“毒”來描述,他告訴人們帶毒的“夜色已向街道延伸”,從而進一步闡述詩人對這個社會制度認識和刨析。正如德國著名詩人歌德《你来自天国》詩中所寫得那樣“我已厌倦争论较劲!/为何在意这痛苦与渴望?/平静安宁已从天降”诗人歌德以博大胸怀面对世界。虽然他身处鄙陋的德国,但正是在“个性解放”、“情感自由”的呐喊中,看清了德国统治者的真實面目,他已厌倦战争渴望和平,他把自己灵魂交到上帝手里,何必再去计较那些痛苦与渴望的失落?詩人亞歷山大·勃洛克用詩歌的表達方式,將自己靈魂深處對人權、自由的渴望表達出來。正如别尔嘉耶夫在谈到俄罗斯的思想特征时所说:“他们没有西方那种对于冷漠的公正的崇拜,对他们来说,人高于所有制原则,这一点决定了俄罗斯的社会道德。对于丧失了社会地位的人、被欺侮的与被损害的人的怜悯、同情是俄罗斯人很重要的特征。”另外,詩人亞歷山大·勃洛克所受人道主义教育和宗教教育,使他人格品質與當時社會貴族階層人的品質產生極大反差,他同情社會底層人群被壓抑的痛苦和沒有自由的生活,力圖推翻這個不平等社會。如同當年魯迅先生在小説《狂人日記》中所提倡的反對專制、禮教“吃人”的本質,提倡人權平等。詩人詩人亞歷山大·勃洛克用一種强烈社會責任感和進步思想,用手中筆杆子加入反抗獨裁專制的洪流之中。

二、社會性的表現
在這首《明月高懸天卻黑》詩中,詩人揭露沙皇俄國社會的現實。由於受19世纪中期欧洲革命风潮影响,反对彼得一世建立的专制主义政治传统浪潮此起彼伏,冲突不断。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宣告俄罗斯帝国终结。在這期間,詩人經歷了大革命風暴。1898年詩人亞歷山大·勃洛克在寫這首詩時,正是彼得一世专制主义政治統治時期,詩人用詩的表現形式,來表達自己反對獨裁專制的心情。告訴人們“我全神貫注的事只是這件”。雖然表面上“生活給許多人帶來幸福,” 而現實獨裁專制和不平等社會現象,必將被大革命洪流淹沒。一場任何腐朽勢力取代不了的反抗風暴,一定會到來,即使在這場革命中會給人民帶來無端的淒苦,都是爲了換來明天的和平、自由與平等的嶄新世界。詩人心中存儲的幻想和擁有的愛,用詩句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同時也將沙俄統治下的黑暗社會真實面目刻畫出來。如詩中所描述的:“儘管明月高懸,天空依然漆黑一片”。詩人亚历山大·勃洛克内心充满對社會的責任感,他將親身經歷和親眼所見的社會貴族與貧民之間矛盾現象,以及對社會底層貧民擁有同情和憐憫之心。故此,詩人運用文學體裁加以揭示和表現,這一點完全可以看出詩人具有高尚的品行和人性道德標準,作品中也體現出詩人對腐朽專制的沙俄獨裁統治抨擊與揭露。
此外,我們也可以從詩人的代表作長詩《十二個》中,進一步看到他對十月革命的政治立場和觀點,也爲他成爲俄國象徵派詩歌代表人物之一奠定了基礎,也確定了他在俄國文壇的歷史地位。詩中我們看到,詩人要擺脫束縛和强制,那種追求自由的自決性,也許是人與生俱來的。他對新生活充滿激情和希望,也揭示了專制獨裁的舊制度必然走向滅亡,一個偉大的新型國家一定會誕生。
亞歷山大·勃洛克這首詩的社會性,還體現在詩的靈魂性方面。他用自己獨特的視野與靈魂相結合,挖掘人性深處的精神世界,并用詩歌喚醒人們迷茫的靈魂。詩中寫道“無聲地凝望我的精神”,這裏在暗示人們一定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要具備一種尋求自由解放的鬥爭精神,建立一個人權、民主、平等、自由的新國家。

三、詩歌藝術風格及特點
詩人亚历山大·勃洛克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和特點,除主要表現為浪漫主義與“反象徵”的現實主義相結合外,同時,具有批判現實主義的特點。我們從以下幾方面來欣賞這首詩藝術風格與特點。
(1)繪畫美學在詩歌中體現
詩人勃洛克在他一生中,一直在追求心靈美和藝術美。無論是戲劇還是詩歌作品都能體現出這一特點。他的詩具有强烈視畫性,他通過塑造光的不同形態,表達自己情感。在這首詩中他寫道:“天空漆黑一片,儘管明月高懸,”這兩句詩人運用對比方法,暗喻當時社會現象,這只是從詩句的引申意義來理解。當我們從繪畫美學角度來理解時就會發現,這兩句詩就像一幅黑白對比極其强烈的繪畫作品,詩人運用色彩反應内心情緒和思想,且毫無掩飾地展示在讀者面前,這也體現出詩人靈魂的純潔性,而這種純潔性的美,是出自内在自然的人化,這也包含它的兩重性,一方面是感性的,直觀的、非功利的;另一方面是超感性的,理性的,有功利性的,而詩人勃洛克在這裏表現為第一方面非功利性。詩人用文字表現手法繪出一幅色彩簡單明瞭、黑白分明的社會現象圖畫,體現出詩人美學觀點在詩歌中的運用。另外,詩人將光的特性融於意境,寄寓詩人内心的情感。詩人把光分為常態和非常態,這裏字面上所表達的是常態下的月光,而深層寓意則是非常態的光,是指沙俄政府獨裁統治下人民仍然過著受壓抑無光明的日子。這種光的象徵意義是詩人特有的藝術手法之一。
(2)心理學在詩中體現
詩人亚历山大·勃洛克在詩歌創作中,將心理主觀情感及客觀現象的反應,運用詩歌這種抒發情感的精神載體,來表達自己意識、意志、情感,欲望等。例如“夜色已向街道延伸,/無聲地凝望我的精神,”這兩句詩中,詩人將自己心理狀態用“凝望”、“精神”來表達,將一個“物質”世界的“街道”與内在心理世界的“精神”按照互相映對的知覺感受,來完成心理上與事物結構内在的統一,並通過這種表達形式,把自身主體意識和思想移入讀者這一客體中,進而完成有意識的心理轉移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使讀者與作者之間產生心理共鳴,進而體會作者作品的内涵。正如格式塔心理學派(grstalt psychology)從物理學和生理學出發,提出由於外在世界(物理)與内在世界(心理)的“力”在結構上“同形同構”或者“異質同構”關係,使人在心理節律、韻律等和諧中與作品所反映出的作者心理節律相吻合,以達到情感移入,並產生和體會詩歌情感美。
(3)語言風格及表現手法
詩人勃洛克的作品在語言方面有著自己獨特風格,俄羅斯象徵主義文學思潮在這首詩中也有所體現。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反象徵”手法,如“天空漆黑一片,/ 儘管明月高懸……生活給許多人帶來幸福,/在我心靈中有愛的春天存儲,/卻取代不了暴風雨帶來的淒苦”。詩人在這裏强調表面上告訴讀者生活如此幸福快樂,而實際上是凄苦的,而月亮高懸在天空,可社會仍然像夜晚一樣一片漆黑。實際上有明月的天空不可能一片漆黑,人們本來生活是幸福,又怎能“凄苦”呢?詩人運用了“反象徵”的筆觸,刻畫出沙俄統治下真正的是凄苦,而不是自由和幸福。
詩人勃洛克在語言上具有浪漫性一面,也有憤世俗的諷刺一面,這與他性格有關。就其本質來而言,他仍是一位悲劇性的詩人。詩中“它沉浸在毒,熱,與甜之中存身,/ 它的回答是怒視,令人害怕得要命,”這兩行反映出詩人對現實社會諷刺意味。用“毒”、“熱”、“甜”這三個字來反映社會中的現象,然而,詩人反應的是憤怒、令人害怕。在詩的韻律與結構上,語音的强化音和弱化音的運用也是恰到好處。從詩的結構上看,它具有歌詞的結構性質,在第一段和左最後一段重複運用同樣詩句,這也是詩人勃洛克寫作特點的表現,因爲他本身還是一位戲劇大師,故在詩中也有戲劇性的體現。
總之,詩人勃洛克在抒情詩的創作中,藉鑒法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表現形式,同時也繼承了本國優秀傳統,他是繼以普希金爲代表的“黃金時代”后第二次詩歌創作的高峰。由於诗人用瘋狂工的作,發泄内心的壓抑,卻忽略了健康问题。于1921年8月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去逝,英年40嵗。他的文學成就為早期俄羅斯和蘇聯文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作品也代表了當時俄羅斯文學發展,他的逝世也是俄羅斯文壇的一大損失。
2020年11月26日于紐約宅
附原詩:
Пусть светит месяц - ночь темна.
Писатель: Aлеkсандp блok
Пусть светит месяц - ночь темна.
Пусть жизнь приносит людям счастье,-
Пусть жизнь приносит людям счастье,-
В моей душе любви весна
Не сменит бурного ненастья.
Ночь распростерлась надо мной
И отвечает мертвым взглядом
На тусклый взор души больной,
Облитой острым, сладким ядом.
И тщетно, страсти затая,
В холодной мгле передрассветной
Среди толпы блуждаю я
С одной лишь думою заветной:
Пусть светит месяц - ночь темна.
Пусть жизнь приносит людям счастье,-
В моей душе любви весна
Не сменит бурного ненастья.
Январь 1898
明月高懸天卻黑
作者:【俄羅斯】亞歷山大﹒布洛克
天空漆黑一片,
儘管明月高懸,
生活給許多人帶來幸福,
在我心靈中有愛的春天存儲,
卻取代不了暴風雨帶來的淒苦。
夜色已向街道延伸,
無聲地凝望我的精神,
它沉浸在毒,熱,與甜之中存身,
它的回答是怒視,令人害怕得要命,
我試著抑制我的熱情,
把它們放在冷冷的晨霧中,
我漫步隱身於人群中;
我全神貫注的事只是這件:
天空漆黑一片,
儘管明月高懸,
生活給許多人帶來幸福,
在我心靈中有愛的春天存儲,
卻取代不了暴風雨帶來的淒苦。
1898年1月
2020年12月1日用稿
赵汝铎
笔名,冬雪,美籍华人。原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为纽约全球艺术家联盟文学委员会主席、纽约华文作家协会会员、北美华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 、海外文轩作家协会终身会员、《纽约文联网刊》社长、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海外头条荣誉顾问。曾出版诗集《雪梦》及电视长篇小说《战火轻音》等八部专著。散文、诗歌散文曾发表于《沈阳日报》、《沈阳晚报》、《诗潮》、《世界华人周刊》、《侨报》、《世界日报》、《国际日报》等多家海内外华文报刊、杂志并被多次结集出版,作品数十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