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天地正气,发古今豪情
——谈英雄
文/陈伟华
古往今来,关于英雄的话题很多:自古英雄出少年,不以成败论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英雄不论出身,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难酬蹈海亦英雄……不一而足。
每当谈起英雄,总能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古今中外,纵有千古,横有八荒,被称为英雄的人物灿若星辰。抗战期间,蒋介石也曾被鼓吹为民族英雄;著名学者、蒋介石的老师马寅初先生就此事发表公开演讲:有人说,蒋委员长是民族英雄,我认为他不是民族英雄,而是家族英雄,因为他庇护他的家族,危害国家民族……马先生大义凛然,发人所不敢发,蒋介石恼羞成怒,将恩师投入监狱。什么是英雄?也许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看三个人物、两个场景。
三个人物:(—)圣雄甘地:中国没有圣雄,只有圣人和英雄,孔子孟子是圣人,关公岳飞是英雄。圣雄在印度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促进了印度的独立。历来是褒贬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是印度的内政,旁人不便多做评论。但圣雄对中国的抗日、犹太人的抵抗却另有一番高论,认为中国也该实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那怕付出两亿人的代价,也要“警醒”日本人,从而获得“独立自由”。他同样呼吁犹太人放弃抵抗,受到犹太人哲学家马丁布伯的怒斥:问甘地知不知道什么叫集中营?!
笔者以为:圣雄甘地是在印度这个殖民地国家,面对是相对温和的英国侵略者,以他的理论和实践,对国情不同,侵略者迥异的别国,妄加评论。无异于坐井观天,刻舟求剑。
(二)麦克阿瑟:出身军人世家,名门望族。毕业于西点军校,是这所超级军校的NO.one,超级学霸。后又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校长。一战中,是最年轻的少将;1930年,被任命为美军历史上的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总统艾森豪威尔曾任他的副官和参谋长;是美军唯一一个参加过三次世界性战争(一战二战朝鲜战争)的五星上将。堪称天下第一“牛”。最为年轻人中意的,他还是一个大帅哥。朝鲜战争之前战功赫赫,威震敌胆。朝鲜战争期间,他指挥的美国空军轰炸我国东北边境;他麾下的第七舰队横亘台湾海峡,阻挠我解放军解放台湾;几十万“联合国军”直扑鸭绿江边,对新中国虎视耽眈,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对中国的严正声明不屑一顾,扬言:如果中国胆敢干预,就让鸭绿江畔血流成河!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彭大将军:家境贫寒,行伍出身。湖南讲武堂进修充其量中专学历。一脸严肃,一脸沧桑,一脸“农民”,一身土气,一身倔气,一身憨厚;脾气还不好,好骂人。堪称天下第一“倔”。身经百战,战绩卓著。指挥抗美援朝,取得了最后胜利。维护了国家尊严,奠定了大国地位。
彭总有一句振聋发聩的名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第四次战役期间,前方战事正酣,彭总却回国了。一是就朝鲜战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向毛主席汇报请示;二是要解决令彭总心急如焚的志愿军后勤保障问题。在总理主持的专项会议上,一些与会领导虽然大力支持这场战争,也做了很大努力,但毕竟对战争的残酷程度认识不足,不知道其中的艰辛,于是有人讲了一些困难,这也是实情,刚刚建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嘛。但肯定没有冰天雪地,枪林弹雨中的志愿军更困难,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长征。前线部队经常一把炒面一口雪,为保证前线需求,第42军机关断了三天粮,军长喝开水吃树皮,捂着肚子指挥战事。第二次战役中第27军,第20军分别有一个连的志愿军,在伏击等待中,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他们个个身体前倾,枪口直指岭下美军必经的公路,全部保持战斗资态,没有一个人擅离职守!彭老总想起这许许多多,越听越气,越听越怒,大发雷霆:“这也困难,那也困难,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你们去朝鲜战场看看,除了牺牲的,还有冻死的,饿死的,都是年轻的娃娃,我怎么向人家家人交待?”“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愤激的言语,滚烫的心胸。彭总的话使整个会场为之震撼肃然,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援抗美援朝运动。
朋友们,你是敬佩圣雄甘地,崇拜麦克阿瑟,还是爱戴我们的彭大将军呢?
两个场景:(一)十三世纪的一天,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行进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他叔叔告诉他,你马上就能见到你崇拜已久的英雄十字军了,马可•波罗精神为之一振。途中,他们在一个阿拉伯人的游牧部落旁休息,这些人逐水草而居,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远处山坡上,忽然出现了一队十字军,马可•波罗一看真是太威风了,威风凛凛接着就是杀气腾腾,他们齐举大刀长矛,转眼间把一个部落屠杀殆尽,洗劫一空。马可•波罗顿时惊骇万分,宗教战的神圣,十字军的光环,瞬间被血淋淋的现实击得粉碎。
(二) 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后,昆明军区某团准备凯旋,凯旋,是军人的节日……团长要求全团要代表烈士接受人民的欢迎和检阅,要走出军威来。谁也没想到,部队到达昆明前,路上接到命令 ——部队必须在午夜时分入城。午夜?午夜……凯旋之师的军车,缓续驶入昆明市区,除了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什么声响也没有。没有鲜花,没有欢呼,没有鞭炮,没有彩旗,睡了,睡了,整个城市似乎都在酣睡。军区总医院旁边十字街头的灯晕里,站着护士长江曼和双目失明的童川副营长。部队停下来,团长走上前:“没有惊动别人吧?”“没有,就我们俩。”江曼怀里抱着系着红调的松枝。团长:军区安排这个时候入城,我到这会儿才想通,不管怎么说,也要走出军威来。”排长小林苦笑一声:“真扫兴,军区为什么让我们半夜入城,干嘛不通知地方?城里的人好像全睡了,好象对这场战争一无所知。”团长:“要是这样就对了,你想想,打仗,流血,还要把老百姓半夜轰起来,欢迎你这位大功臣吗?你的大脑缺一个皱褶。”是啊,前方浴血奋战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后方的幸福安宁吗?
我们国家有一个优良的传统:评价人物注重德才兼备。虽说人无完人,还有历史局限性的因素,但中国老百姓敬仰的英雄人物大都具有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勇敢,面对强敌毫无惧色,挺身而出;二是仁义,面对百姓亲如家人。英雄不一定帅,不一定酷,也不一定潇洒,那些都是外在的东西,关键要看内涵。西晋时的周处年少时杀虎斩蛟(鳄鱼一类的动物),勇则勇矣,“为里人所患。”他不仁义,知道了自己被乡亲们视为心腹大患之后,去访陆机陆云(东吴名将陆逊之孙,陆抗之子。),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改过自新的愿望,得到陆机的激励,“终为忠臣孝子。”留下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千古佳话。三是以民为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岳飞道:“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戚继光告诫部下说,賊是害民的,兵是杀賊的,民是养兵的,兵不杀賊甚而害民,养你何用?!“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四是有操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后出师表》、《诫子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飞绝笔)五是不迂腐,明朝的兵部侍郎于谦,“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明英宗好大喜功,盲目听信大太监王振的话,率五十万明军御驾亲征,忠言逆耳,在土木堡大败被俘。瓦剌首领也先带着他,直逼北京,“挟天子以令诸候”,妄图一举推翻明朝的统治。北京城内一片混乱,有些大臣提出迁都以避兵锋。于谦力排众议,大声斥责,你们没看到宋朝迁都的恶果吗?为了应对瓦剌胁迫明英宗,于谦等拥立明景帝,领导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为大明续命二百年。“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什么样的人迂腐,请大家联想一下春秋时期的宋襄公。
山东就是一块英雄辈出的土地。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养育无数英雄人物。从大舜、到太公、周公,从孔子,到孙子、孟子,从诸葛亮、到戚继光、范筑先、张自忠,从曾广福到焦裕禄、孔繁森,历代圣贤英模树立了山东人的精神标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忠孝仁义已经渗透到山东人的血脉之中,成为山东人的文化基因。这里赘述几句,夸奖人聪明,就说这人是个“诸葛亮”,为什么不是徐茂功或者刘伯温?恐怕不仅仅是聪明的原因,更重要是的忠诚和爱民,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对于古隆中到底是在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千百年来,两地的文人墨客,官府民间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争得是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我认为这是个好现象,说明这两地的人民敬仰英雄,崇尚圣贤。但应做到两点,一 实事求是,不能编造;二 适可而止,不是说对这个问题以后不争论了,有新的资料,观点,看法,没有新的东西也不要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到理越辩越明,不要水越搅越浑。正如湖北宜昌人顾嘉蘅新任河南南阳知府时,当地的名流就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顾嘉蘅用一副对联回答了他们:“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顾嘉蘅并非是唱高调,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当了五任南阳知府,历时近二十年,被百姓视为真正的父母官。)“诸葛大名垂宇宙”,大诗人杜甫、陆游对他推崇备至;既入文庙又入武庙又有几人?(惟二的另一个人就是大诗人杜甫的远祖魏晋时期的名将兼学者杜预。)(被河南人民引以为荣的诸葛亮,焦裕禄都是不折不扣的山东老乡;岳飞岳鹏举的祖籍是我们山东聊城,有据可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范筑先将军(山东馆陶人)和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忠贞保国,血染疆场,光耀千古,熠熠生辉。他们是鲁西的双子星,黄河的赤子,大运河的儿女,范将军家在运河西岸,张将军家在运河东岸。两地不过相距几十里。我常常为两位大英雄而自豪,我家距唐元镇张将军故里九公里,和范司令原来又同属馆陶县。陈百贵老师更光荣,他就是唐元镇的,和张将军故乡近在咫尺。不同于张自忠将军转战南北(张将军不用我赘述了。),范筑先将军主要在鲁西抗战,涉及聊城、德州、济南、泰安、菏泽以及冀南,豫北等地。抗战爆发以来,与党真诚合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建立抗日政权,武装由一个保安营扩大到三十五个支队,三路民军,约六万大军,收复了三十二个县的大片国土,不受日寇蹂躏。(央视热播大剧《铁血将军》,侯勇主演,就是反映范司令抗战的故事。)范将军一生简朴,勤政爱民。和士兵一样的粗茶淡饭,一样的粗布衣裳。每月薪水二百多大洋,他只要二十五块钱交给夫人维持生活,其余的全作公款用。在同徐向前师长会唔时,徐师长要设宴款待,范司令婉言谢绝,“国难当头,一切从简,就按你们平常一样吃饭就行。”无独有偶,作家梁实秋在前线采访张自忠将军的时候,就发现他吃的很简单,招待他们采访团的饭菜要好的多。联想到国统区那些大员,不由得大发感慨,真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啊!”还有件事能说明范司令的为人,当年他手下一个连长强奸了戏班里一个十五岁的少女,戏班告到军法处,处长包庇罪犯,范司令知道后,把他痛斥了一顿,处长辩解是为了六区和范司令的脸面着想,范司令不为所动,直接问按法律该当何罪,处长说按法律该枪毙,但这个罪犯是国民党县党部书记的亲外甥!范司令说:“不管他是谁,今天出布告,明天枪毙!”为此,聊城军民都说范司令是当今的包青天,戏班全体跪在范司令面前泪流满面,很多官兵都哭了。张自忠将军也曾处理过类似的一个案件:手下的一个士兵强奸了当地的一个民女,这个士兵还是张将军较为熟悉的人,作战也算英勇;张将军毫不动摇:糟蹋老百姓,不可饶恕,按法枪决。也可能朋友们会有一个疑问,会不会造成冤假错案?会不会是两位将军为平息民愤,沽名钓誉而一手遮天?决不会的!两案都是铁证如山,不容抵赖。戏班里的受害人当时撕下了施暴者军衣上的符号,这是独一无二的标志,还有证人证言;后者姑娘把暴徒的大腿抓伤了,张将军把附近几个村庄的驻军,约有数千人集合到一起,从自己开始脱衣检查,最终查出罪犯。一声枪响,山鸣谷应!张将军安排军法处长:示众三天,以示警诫;看好尸体,不要被狼撕狗啃了,然后成殓安葬。忽然冒出来一个念头:如果《水浒传》里的牛二遇到范司令或张将军会怎么样?大概有两种可能,改过自新或者避而远之,还想和原来一样横行霸道,欺压良善是不可能了,无论是范司令还是张将军,决不会容忍这样的渣滓猖狂!换句话说,牛二不是铁打的,两位将军却是打铁的!张将军在湖北省宜城县驻扎时,发现一条废弃的水渠,规模不小,有的地方大石开槽,腾空架起,开关枢纽之处,石头垒砌而成,水渠颇宽,可以想象当年工程之巨,作用之大。他向一些老人打听,才知道这就是比都江堰,郑国渠还要早的白起渠,被称为“中华第一渠。”不过白起可不是为了造福百姓所修,而是为了攻打楚国“以水代兵”的一条战渠,当时,淹死了楚国数十万军民,城池失守,从此楚国一撅不振,再难以与秦国抗衡。后来这条渠被百姓用为灌渠,滋润了鄂西北的大片良田。张将军考虑到要持久抗战,不仅需要军人浴血奋战,还需要后方大力支援,粮食是首要基础。如能把白起渠修复,就能大力发展农业,造福一方百姓。他亲自向湖北省政府主席拟了一份电文,请他们予以支持。张将军就在宜城县十里长山壮烈殉国,当地为了纪念张将军,曾把这条渠命名为“尽忱渠”。范将军和张将军为国家为民族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当时,范司令先是手臂负伤,后又被鬼子的飞机扫射打伤腿骨,手下抬着他去光岳楼北德国教会医院救治的途中,城已失守,大批鬼子冲进城来,范司令不愿得到德国人的庇护,宁死不当日本人的俘虏,命令手下各自逃生,然后自戕殉国。张司令当时亲临一线,形势越来越危急,手下劝他后撤,他严肃的说:“在这时刻,说话要慎重。”对参谋长安排,咱们责任重大,为国牺牲理所当然,不能叫朋友在此流血,派非战斗人员护送苏联顾问撤走。然后让总部非战斗人员撤走,眼看士兵伤亡殆尽,最后让随身副官撤走,力战牺牲。无独有偶,范将军和张将军都有古名将之风,我说的古名将是指的诸葛武候,岳大帅,戚少保;不是白起之流,我承认他是一流名将,但他的很多胜利是建立在秦国雄厚的国力上,国内基本上无人掣肘,多数情况下是以多胜少,以强凌弱。长平之战,前期是秦将王龁和赵将廉颇斗智斗勇,虽略占上风,廉颇老成持重,智勇双全,足以自保。怎么没见战神白起出来一战而定乾坤?却使出反间计,赵国把廉颇换成赵括,白起出战不过是柿子找软的捏罢了。白起此人杀戮太重,虽说慈不掌兵,义不理财,两军对垒,你死我活,战场杀敌无可厚非;除了上文提到的淹死楚国几十万军民,此战又坑杀赵国四十万战俘。山西省晋城高平市(长平之战所在地)有一种小吃白起肉,是一种烘烤的豆腐,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地百姓世代痛恨白起,为祭奠亡灵而创制的一种食品。从南宋年间起源的食品“油炸桧”也反映了老百姓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朴素情感。一开始是捏成两个面人,男的代表秦桧,女的代表王氏,一个面人身上切一刀,背靠背捏到一块炸熟,流传到现在就是油条。东南沿海地区有一种小吃光饼,中间有孔,可以用线串着,便于携带,一开始是戚家军的军粮,后来老百姓为纪念戚继光和戚家军,这种小吃就流传下来。曾任馆陶县尉的老英雄宗泽,浙江金华人,他经常买肉请乡亲们腌制劳军,后来创制了金华火腿,名扬天下,宗老英雄也被历代乡亲们奉为金华火腿的祖师爷。诸葛亮平定南中班师渡泸水,被风浪所阻,问询孟获得知需要用人头祭奠,诸葛亮说,战事平息,怎可妄杀无辜,于是命厨师以面为剂,以肉为馅,塑成人头形状,因以往用蛮人头祭奠,这种食品也被称为蛮头,后演变成馒头。
范张二位将军都被老百姓认为是关公转世。和岳飞经历有几分相似,都是早年丧父,事母至孝;以身许国,赤胆忠心;身先士卒,爱兵如子。他们一生把岳鹏举,戚继光作为人生楷模。范司令鲁西抗战之时,毛主席委托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带给他亲笔信和《论持久战》一书,对他鼓励和慰勉。张将军殉国以后,毛主席亲笔提词“尽忠报国”。为纪念两位将军,山东聊城曾改名筑先县,湖北宜城曾改名自忠县。两地既有现代化的纪念馆,也有传统的范公祠,张公祠。供人民凭吊,怀念。
《孙子兵法》云:夫兵形象水,水避高而趋下;兵避实而击虚。毛主席关于运动战的重要原则——“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一般情况下不与敌人硬碰硬。在我方武器落后,兵力较少的时候,敌人最希望我们与他们死拼。但是很多情况是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退无可退,生死存亡之际,狭路相逢勇者胜。长征路上的湘江战役,中央军,湘军,黔军,川军,滇军,桂军,粤军把红军围得如铁桶相似,蒋介石妄图把红军聚歼于湘江东岸。红军将士以向死而生的革命气概,杀出一条血路。中央红军一共分一,三,五,八,九五个军团,最后渡江的八军团一万多人,伤亡殆尽,余部编入九军团。其他各军团也是伤亡惨重。断后的红三十四师被敌重兵重重包围在湘江东岸,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伤重被俘,敌兵抬着他邀功请赏的途中,他撕开绷带,拽出肠子扯断,壮烈牺牲。“断肠明志”“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红军和人民不是鱼和水的关系,而是血和肉的关系。没有了解湘江战役的惨烈,你就认识不到遵义会议的伟大。
当蒋介石对红军和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反革命围剿,兵力分别为十万,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一百万,对革命武装围追堵截,必要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时候;一九三一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一九三二年,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一九三三年春,侵占山海关,热河,长城以北部分地区,锋芒直指平津。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蒋介石顽固的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对日寇不断妥协,先后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相继失败。在察哈尔领导抗日同盟军的吉鸿昌将军,坚决不同意顽固派妥协卖国的主张,何应钦手下有几十万军队,不来抗日,却用来排挤共产党,打击抗日同盟军。后来何应钦看到吉鸿昌将军油盐不进,软硬不吃,使出了“杀手锏”,勾结日寇,让出防区,在抗日同盟军的背后插上一刀……吉将军没有死在抗日的战场上,却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了。范司令在聊城保卫战本可以不死,本可率领大军,重创甚至歼灭日寇。韩复榘被蒋枪决后,继任的山东省主席沈某某,鲁西行辕主任李某某(和范司令,韩多峰(山东东平人,曾任临清四区专员,愿在范司令领导下,共同抗日,因为抗战坚决,被沈某某撤职)是西北军的同僚。)范司令手下的参谋长王某某都是顽固派。破坏抗战不遗余力,恐日病分子。沈某某在东阿县城(现在的平阴县东阿镇)遭到日寇围攻,被追到黄河滩上,命令范司令来救援,范司令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率军击败日寇,接他们到了聊城,他们惊魂稍定,就开始指手划脚,争夺军队的领导权,排斥共产党,强化国民党的思想控制。受到范司令的坚决抵制。他们一小撮反动分子看到改变不了范司令,为了他们妥协卖国,竟多次唆使地主反动武装阴谋杀害范司令,最后不顾民族大义,勾结日寇,在范司令准备出城指挥作战之时,把他缠住,待日寇即将合围之时溜之乎也。开门揖盗,借刀杀人!韩多峰专员也被地主武装杀伤。沈某某在得知聊城失陷,范死韩伤的消息后,丧心病狂地说:“幸甚,幸甚!”这就是中国版的“农夫与蛇”;现代版的“东郭先生和狼”。韩多峰专员当年已知天命之年,宦海沉浮,戎马半生,早已宠辱不惊,一心只想杀敌报国。美国进步人士卡尔逊少校在鲁西考察中国抗战形势时,称范司令和韩专员为抗日“双星”。在家养伤的时候,得知聊城失陷,范司令壮烈殉国的消息,不顾家人的劝说,放声大哭,哀悼敬爱的范大哥。
“谁不知生命的可贵,谁没有幸福渴望,你默默无闻的付出,写下了不朽篇章。”
黄河里勇救三人的王利建老师就是典型的山东人,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山东入勇敢、仁义、实在的特质。大家既为当事人成功脱险感到庆幸,又为王老师的义举而感动。不容易啊,毕竟年已半百,精力,体力难比少壮之时,面对是滔滔黄河,深不可测,耳畔是“绝望”的呼喊,多少人能有一跃而下的勇气?扪心自问,我能做到吗?生死关头,义天反顾,王老师做到了。这就是我们与英雄的差距,英雄并非高不可攀,英雄就在你我身边。
这又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什么是英雄?甘地是英雄吗?当然他不是懦夫,他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英雄,对我们来说,他是胶柱鼓瑟的偏执之徒,他是死不悔改的东郭先生。麦克阿瑟是英雄吗?他是极为优秀,但优秀就是英雄吗?他视弱国小国为无物,落后民族为草芥,狂妄自大,不过是一个超级屠夫而已。彭老总是英雄吗?他背靠祖国和人民,胸怀正义和勇气,率领志愿军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决战到最后一刻,战而胜之,为一切正义的人们而敬重。他是真正的英雄。当然,王老师不是伟大人物,他救人之后,转眼就消失在人群中,再不容易找到他。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一个普普通通的铁路人,就象钢轨一样正直、一样坚强、一样朴实。平凡的人,伟大的心。很多见义勇为的人事后经常被同一个相同的问题:你在当时想到英雄人物了吗?回答却是各式各样,不一而足。我大胆推测一下,王老师心中大概没时间想这个问题,三条人命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形势十万火急,千钧一发,心中大概只有一个想法:“救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还有闲暇考虑其它吗?黄河里救人是非常危险的,俗话说,救命的稻草。落水者出于本能会死死抓住所能抓住的任何东西,往往稍有不慎就自身难保。
我在多年以前,曾在刘庙火车站跟随王老师学习。第一印象王老师文质彬彬,为人热情谦和,工作兢兢业业。后来得知王老师并非一介书生,还是“武林中人”,身手矫健,是王保国老师的高徒,八极拳的正宗传人。这次黄河里救人,能够“全身而退”,得益于扎实的武功根底,良好的身体奉质。最为难得的是王老师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不求报答,悄然离去。人民危难时,他救人于水火,国家需要时,他将是一把奋然出鞘的利剑。后来获救者终于打听到了王老师,面对获救者的万分感激,王老师却是十分腼腆的。王老师就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英雄这个光荣的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怎样对待我们的英雄?一敬仰,二善待,三学习。
为什么要敬仰英雄,第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第二面对艰难困苦,英雄能够挺身而出。评价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方能不为所惑。第三,没有伟大人物(英雄)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英雄),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借用著名作家郁达夫悼念鲁迅先生的话。)英雄不是完人,不能求全责备,不会尽善尽美,英雄也有七情六欲,权利自由,英雄可以批评,但决不能任意袛毁。善待英雄,学习英雄,虽然不可能每人都能成为英雄,但每个人都能作一个好人。要杜绝两种倾向:作不了英雄就一撅不振;或者是不能千古流芳就要遗臭万年。平时忠于职守,干好本职工作。祖国需要时,召之即来。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积跬步而致千里。
英雄是什么?一言以蔽之,英雄就是最可爱的人。
附录:一 1936年10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分别在临清、聊城设第四、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四区下辖临清、高唐、清平、馆陶、邱县、夏津、武城、恩县、平原、禹城等县;六区下辖聊城、博平、茌平、堂邑、冠县、莘县、朝城、观城、濮县、范县、阳谷、寿张等县。范筑先将军任六区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军政一把手。
二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山东的形势严峻,日寇步步紧逼,韩复榘口头抗战,为了保存实力,命令部队南撤。他在第二次给范司令下令时说:“黄河以北再无中国的军队,你再不撤,以后就来不及了。”范司令耳闻目睹日寇横冲直撞,国民党望风而逃,人民流离失所,共产党英勇抗战的事实,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他对部下说:大敌当前,我们守土有责,不抵抗就撤走,何颜以对全国父老?我决心留在黄河以北守土抗战,愿随我回去就留下,不愿回去就渡河南退,决不勉强。向全国发出“皓电”,说明坚决守土抗战,誓死不渡黄河南,并呼吁全国接济军饷、武器,血战到底。全文如下:
南京海陆空大元帅蒋
山 东 省 政 府主席韩 钧鉴:
全国各报社、各通讯社、各机关、各学校、各人民团体钧鉴:
概自倭奴入寇,陷我华北,铁蹄所至,版图易色。现我大军南渡,黄河以北坐待沉沦。哀我民众,胥蹈水火,午夜彷徨,泣血椎心。筑先忝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和武装民众,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辞。所望饷项械弹,时予接济,俾能抗战到底,全其愚忠。引颈南望,不胜翘企。
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叩 皓(19日)
三 文中提到的王利建老师救人一事,说明一下情况。王老师是个摄影爱好者,当天和几个朋友来到鄄城县黄河岸边游玩,听到呼救声奋不顾身;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在河边游玩,丈夫会游泳,一时心胜,带着两个孩子在岸边浅水里玩耍,没想到黄河水大流急,还有漩涡,不由自主,越冲越远,命悬一线,妻子大声呼救,幸好遇到了王老师,王老师后来说,下水以后就觉得不对劲,黄河的水流完全不同于别的水域,就觉得自己也快完了。被救人的一家找到王老师致谢时说,要不是王大哥舍命相救,我们这两个家庭(其中一个孩子是亲戚家的)就都完了。
四 关于前文中的申冤的戏班,我在八十年代听过我父亲(他是三零后)和他的同龄人提过,班主叫马德魁,外号活李逵,是个名角。范司令在济南北洋大戏院看过他的演出,并到后台拜访过他。马的女儿马秀娥,四十年代,在馆陶县二区潘庄一带,当时是范司令十支队的驻地,创办了一个孩子(少儿)剧团,宣传抗日,反攻,土改等。我一个老师曾是其中的一员。
五 西北军 冯玉祥创立的军队,在任直系混成旅长期间,手下的五个团长鹿钟麟,宋哲元,张之江,李鸣钟,刘郁芬被称为五虎上将(早期);手下的营长孙连仲,孙良诚,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佟麟阁,韩多峰被称为十三太保,前五位又被称为五虎上将(中期);张自忠,吉鸿昌,冯治安,赵登禹,郑大章被称为后期五虎上将。张维玺是山东馆陶人,和范筑先将军是同村人,他五弟就是十支队司令员,一二九师新八旅旅长张维翰,他和彭雪枫将军同为西北军子弟,自幼同学。彭雪枫将军曾专程来聊城做统战工作。
六 范司令和张将军的照片 从照片来看,就知道什么叫威风凛凛,什么叫相貌堂堂,什么叫目光炯炯。
七 毛主席会见蒙哥马利的照片 可见两个世界级的英雄互相欣赏。
陈伟华,七零后,临清潘庄镇人,在聊城铁路上班。自幼爱好文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