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 荣誉顾问 冬 雪(美国)
图片选自百度

生活中的诗情、墨韵、茶香
作者 赵汝铎
生活中我是一个喜欢小资情调的唯美主义者,总想把生活搞得有声有色,那怕是微小细节的触摸,也要有一种情调。说句老实话,人只能在现实的日子里活着,可人活着又总要去寻求一点自己的想法活着,尤其不会忘掉曾经的某种浪漫感觉,总想每一天的日子活得有滋有味。平日里我喜欢舞文弄墨,在我的生活中到处都蕴含着诗的意境和画的色彩,到处都飘逸着墨的芳香。而这一切不是在高等学府讲台上阐述的那种学术内涵,也不是拍卖行叫卖的铜臭作品,它就在我真实的生活里。只要去扑捉,去发现,去打捞,就像莲池里的鱼儿,游荡在娇艳粉色的莲花中,让人遐思联翩,回味无穷。
今年六月,我乘高铁由上海去杭州见未婚妻。一路上我无心顾及窗外飞速闪过的景致,只想早点与她重逢。我的未婚妻是一位清秀美丽且有教养有爱心的江南才女。起居于书香门第,温柔的性格中带着一种执着。她写得一手好字,在国内外也小有名气。这次还约我同去北京参加‘中国关爱下一代爱心行’活动。列车缓缓驶进杭州东站,我下了车快步向出站口走去。接站口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众多的人群中,我一眼就看到她焦急等待的面孔。她身着青花旗袍,肩上披着白色嵌花丝绸围巾,看上去还是那么端庄大方。她见我走出站口,上前拉住我的手说:“路上辛苦吧。”我说:“还好。”,我提着旅行箱跟着她走出车站大厅。她把我带到距她家不远的宾馆住下,此时的夕阳早已落在了天边。我感到有些疲倦,就在宾馆餐厅简单地吃了一口。晚饭后,她看我有些困倦,对我说:“我回去,你先上楼休息一下,明天我带你去看西湖。”我说:“好的。”我把她送到宾馆门口,望着她的车子渐渐离去,转身回到大厅乘坐电梯。回到房间,我换上睡衣,痛痛快快地泡了个热水澡。洗浴完毕,感觉去掉了一身的疲劳,躺在上床,望着窗外寂静的夜空,闭上眼睛陷入沉思。杭州这座城市在我心中即熟悉又陌生。记得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那时起,心里就想着有朝一日一定要到苏杭去亲自感受一下‘人间天堂’的美景。如今,我真的踏上这坐城市的土地,实现了自己已久的梦想,一种说不出的感受,随着宁静的夜色走进梦香……
第二天早晨,我正在卫生间洗漱。忽然一阵‘叮铃,叮铃’的门铃声,我想一定是她到了。急忙擦了一把脸,走出洗漱间打开房门一眼见到她。她笑着问我:“早!昨晚睡得怎么样?”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还好。”接着我说:“先等我一下,屋里太乱了。”我将自己的物品简单整理一下,她上前帮我收拾,很快就整理完了。我拉开窗帘看到外面的天气要下雨的样子,她告诉我这里天气就是这样,现在是梅雨季节变化大。 “今天气还能去吗?”我问。“没问题。我们去望湖楼喝茶。”她肯定地说。我俩一同乘电梯来到一楼大厅,走到停车场。她拿出钥匙开开车门,我在副驾驶的位置坐下,习惯地将安全带系好。她熟练地将车发动起来,我想着就要亲眼看到西湖了,心里有一种按钮耐不住的喜悦。轿车沿通往西湖方向的公路驶去。
一路上,她绘声绘色地向我介绍杭州秀丽的景色和风土人情,我听得入了神。这里空气湿润清新,绿树成荫。高速公路的护栏台上摆放着鲜花,汽车仿佛行驶在花的世界。转眼间,天空下起蒙蒙小雨。车子很快驶进北山路。杭州停车也非常困难,人们生活富裕,购买私家车的人越来也多,不像我当年离开的时候,说来还真幸运,在西湖边不远处停车场找到一个车位。车停好后,我们来到西湖边最有名的茶楼‘望湖楼’,当地很多人喜欢到这儿聊天品茶。据说当年乾隆下江南都会在此赏景品茶,还留下许多情缘佳话。望湖楼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两层古香古色楼阁,整个庭阁为紫红色大漆,茶厅的连扇门上刻着精美细致的花纹,。地面木板由于历时悠久出现一些裂痕,被客人踩踏后会发出‘嘎嘎’的响声。我俩沿楼梯上到二楼,在靠玉兰树旁的桌前坐下,服务员过来为我们点了瓜子和一壶龙井茶。龙井茶是杭州的特产,喝起来清香爽口,还有消暑解热的功能,当地人非常喜爱喝茶,已形成杭州城一道独特的茶文化风景。
坐在望湖楼,一边品着沁心润肺的龙井茶,一边看着眼前细雨中的垂柳,望着远处雨雾缭绕的群山,烟雨蒙蒙的湖面,一只小船从弯曲的断桥洞中穿过,这是多么美的一幅《雨雾西湖》图啊!望着大自然秀丽的景色,顿时诗兴大发,马上打开手机备忘录,写下“西湖雨落沏龙井/断桥风起冲云禰/望湖楼台观帘景/堤岸垂柳点涟漪……”的诗句,也许,这就是一个诗人特有的性格和情怀吧。写完后就满怀激情地读给她听,她听后赞不绝口地说:“不愧是个诗人,写得真好!我要用书法写出来。”。我被她这么一说倒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说:“惭愧,惭愧。”我端起茶杯深情地望着她,她也端起茶杯望着我,一种情感,一份懂得全部浸泡在这浓浓的茶里……。
第三天上午,她把我接到家中。她家住在一个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的小区,一片二十几层的高楼在蓝天中矗立。我们乘坐电梯到达三层,她拿出钥匙打开房门,她先走进客厅,我随后进去。厅内那组仿古红木家具和墙上悬挂的书画一下映入我的眼帘。客厅墙角两把太师椅稳稳地坐在那里。立柜脚下十几盆的兰花长得枝叶茂盛。书柜上摆放着各式奖杯和奖状,整个客厅散发着书香气息。窗外一阵微风吹过,柳枝随风摇摆。树上的麻雀在靠近窗台的枝叶上歪着头,仿佛在窥视我驿动的心。我俩坐下相互聊了一些生活和艺术方面的事。之后,只见她起身站在画案前,铺好一张宣纸,拿起砚台里的墨条开始磨墨。只见墨条在她手中有节奏地旋转,不时发出‘沙沙’的响声。墨渐渐地黑了,那‘沙沙’的声音却依然回荡在我的耳边,它仿佛给我讲述一个书法人的心酸故事。也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我安静地站在那里注视着,深深品味砚池中浓浓的墨香。看着她手中的笔锋在宣纸上不停地运行,好似在茫茫原野上,踏出一行坚实的脚印。那笔墨苍劲有力,每一笔点、横、撇、捺都体现着东西两汉书法的简约和童真,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转眼间一副“小草不妨怀远志/芳阑谁为发幽妍”的对联完成了。望着桌上墨迹未干的字体,一种感叹油然而生。这不正是“傲骨兰香尽幽远”的写照吗?让我不禁想起王羲之《兰亭序》所述,“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是啊!我眼前这些发黄的宣纸突然显得那么沧桑,它仿佛就像一位久经风霜的老者,拖着沉重的脚步,正沿着“仰韶文化”这远古遗落的痕迹,慢慢地,慢慢地向我走来……
写完字她把笔放在砚台上,我赶紧沏上一杯淡茶,放在旁边的桌子上说:“写得太棒了,快喝口水吧!”。他微笑着看了看我,瞬间,我感到一股爱的暖流涌上心头,我闻到整个客厅散发出浓浓的墨的香,这个温馨的时刻,让我感到在享受艺术,享受生活,享受她笔墨间给我留下的那份温情。我突然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她看出我的心思,将毛笔递给我,用鼓励的语气说:“写吧,你一定行。”我站在桌前双手合十,静默了心绪,鼓起勇气,沾上重重的焦墨,写下‘情缘’二字。我多想在这两个字中找回世间失去的真情。忽然心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惧怕,握笔的手在不停地颤抖,我不知曾经落笔的那一瞬间,是否能承受六千多年来文人墨客的豪情?是否能感受从高山流水的怀柔墨迹,到抑扬顿挫的泰山笔锋中,蕴含多少古今书法家艰辛历程?那字里行间的墨迹,又流露出多少文人志士不眠的惆怅?
思一番情怀,悟一味禅茶,更加深感“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郑板桥《高山幽兰》)的内涵,也方知书法家笔如其人,有着桀骜不驯的性格,如同草原天路上的骏马,奔腾、豪放。那激情而粗糙的宣纸,在柔软而温润的笔墨间,一会如行云流水,一会如巨龙腾飞,一会如恋人轻声细语,一会如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我终于明白这么多年来,她笔尖滴淌的墨汁,不正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足迹?不正是灵魂深处滚动的琼浆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依然沉浸在茶香与墨香弥漫的客厅。这种馨香醉了笔,醉了纸,醉了墨,也醉了我对书法的眷恋之情,那诗情墨韵和淡淡的茶香,为我生活中添加了独有的味道。
2019年12月3日写于纽约宅

作者:赵汝铎,笔名,冬雪,美籍华人。原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为纽约全球艺术家联盟文学委员会主席、纽约华文作家协会会员、北美华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 、海外文轩作家协会终身会员、《纽约文联网刊》社长、总编、火凤凰《海外头条》荣誉顾问。曾出版诗集《雪梦》及电视长篇小说《战火轻音》等八部专著。散文、诗歌散文曾发表于《诗潮》、《侨报》、《世界日报》等多家海内外华文报刊、杂志,作品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