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十五的月亮
作者 思 洋
诵读 王家明
又是一个中秋节。
我静静地仰卧床前,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望着远方高楼上闪烁的霓虹灯,在银色的月光里不停的变幻出五颜六色的光。在这闪烁的灯光里,月亮像一个刚刚步入婚礼殿堂的姑娘,一身洁白的婚纱像瀑布一样从她的脖颈飞泄而下。她婀娜地走到我的窗前,用纤细的手指轻叩我的窗棂,而后娇柔地对我露出甜蜜的笑容。
中秋,在我从小的记忆里,那是一个十分美好的节日。她没有春节鞭炮齐鸣的喧嚣,没有端午节怀念屈子沉江的那种深沉压抑。中秋恰逢盛夏刚过,秋风凉爽怡人,没有了夏日的狂躁,更添了几分秋色的美景。中秋更是收获的季节,那满园的果香,原野的金黄,渔家的放歌,草原骏马奔腾,都为这美好的中秋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献上一首最美的赞歌。

小时的中秋是在幻想中度过的。我曾经依在母亲的怀中,听她讲嫦娥的故事,听她讲牛郎织女的离别,听她讲玉兔在月宫里负责捣药的传说,那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飞到天上,牵起嫦娥的裙纱,与玉兔为伴,为牛郎织女摇船,让他们永远脱离生离死别的苦海。
学生时候的中秋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中度过的。每到中秋,我便想起李白,想起苏轼,欧阳修,想起骆宾王,想起李清照。吟颂着他们写下的一首首美丽的诗章,梦想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诗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青年时候的中秋是在高耸的祁连山下,望着月色下矗立的“东风”导弹度过的。那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一段时光。那皎洁的月光就像我青春的年华,那高耸的祁连山就是我的理想,那矗立的“东风导弹”凝结着我坚强的意志。“大漠沙中雪,燕山月似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不能把酒问天,但我在明亮的月色下,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对祖国的忠诚,通过我的双手,让明月下那支铮亮的钢枪,变的滚烫似火。

如今,随着年过花甲,随着日月的流逝,这中秋不知何时已悄悄幻化成为怀念的节日。那冷冷的月光为我无言地诉说,诉说着离别的乡愁,诉说着对天堂母亲的怀念,诉说着对我那最最慈祥的父亲的追思。只是,这种怀念,这种眷恋,这种追思,伴随着头上的白发,越来越沉重,越来越遥远。
又是一个中秋,
又是一个银盘高悬的月夜,
又是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日子,
我拾起思念,背起乡愁,“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思洋,北京人 军旅生活近三十年,上校军衔。转业后任某中央单位人事处长,党委办公室主任,记者,主编等。有诗歌、散文发表和出版。
王家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访谈嘉宾和特约观察员。多家媒体网络平台主播。多次在北京市和全国朗诵比赛中获奖。喜欢用声音诠释作品,传递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