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父亲与女儿的灵魂对话》
作者:秦 颖
旁白 : 张小鹏
父亲: 无 垠
小丽: 秦 颖
燕燕: 马小马
后期制作:酷音&影子
邻家大哥:邻家小妹小丽的父亲已去世一年多,在狱警家属院成长起来的我们,对狱警的工作与生活既陌生又熟悉,当听着上班铃声,恍惚是到了前生…
小丽:小时候总怕同学问我家在哪里?怕他们嘲笑我:住在监狱里。直到上高一,我不再胆怯。记得那是一个春天,有位同学的亲戚从上海给她带来一件外套,非常漂亮,我也想要,又一想根本不可能,您看透我的心思,领我到“二道门”(监区和外界的隔离带)量尺寸,没过多久,我就穿上了和同学一模一样的外套,同学们见了都羡慕不已。从此后,我骄傲的对同学们说,我爸爸是警察,我的家在狱警大院里。
父亲:女孩嘛要打扮得漂漂亮亮,仅管家里不富裕,但是只要你们想要什么,我都尽量满足。你还记得吗,在你步入社会、到单位上班,我还特意带你又去“二道门”,给你做了套服装。当时我想女孩子大了,工作了,要穿像样点的衣服!
小丽:怎么不记得呢,当时家里还有外债,我不好意思要呢。父亲,您总是那样默默地付出,不仅照顾我们,还要照顾表弟表妹,他们两个都是在初二时候,来咱家这里上学,说是相信您能教育好他们。
燕燕:姑父,我是燕燕,在异地的两年学习生活,让我终生难忘。记得有一次您感冒很严重,持续半个月都没好,但是仍在黎明时分起床,给我做早餐,那手端着热气腾腾的馒头、微笑着向我走来的高高身影,仿佛还是昨天。
父亲:燕燕,你也是我的女儿,13 14岁是长身体的时候,要保证吃饱吃好,初中也是人生转折点,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走岔了路。
燕燕:那时不懂这些道理,现在回头看,那两年学习生活,的确改变了我的一生。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省艺术师范学校,当时心里非常高兴,但是高额的学费让父母望而却步,在您和大姑不断地说服下,我才顺利就学,如今成为一名一级人民教师。您对我父亲说的话,是这么掷地有声 :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
邻家大哥:这是一个狱警普普通通的生活缩影,工作性质决定他们和外界社会联系不太密切,但是他们每天也缺不了柴米油盐,也有悲欢离合。光阴荏苒,下班铃声仍旧一如既往地响彻在大院内……
小丽:父亲,最后一次见您,是在医院,因买洗脚盆而和您争执不休,那时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不知道这是我们的生离死别啊,如果再来一次,我一定会把您扶到床上,给您轻轻按摩那疲劳的肩背……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在亲人故去时,自己却不在身边,再见时就只是墙上的那张老照片……
父亲:小丽啊,那天中午你千里迢迢回家,下午我就住院拔牙,直到你走我还没出院,要知道那是永别,我一定会说:出门在外,要照顾好自己!这也是我深深地遗憾!你知道我有多么不舍?我心里最放不下的是你啊……
燕燕:姑父,您就是我的父亲,我们舍不得您啊,中秋节是您的生日,我特意到您的墓前,给您做了碗长寿面,祈祷您和我们长长久久在一起 … 我仿佛听到了,您说好好教育孩子,让她成为一名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人才!您是这样说的吗?
父亲:是啊,孩子是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好好培养,让她成为你的骄傲,我在九泉之下也能得到慰藉。同时,你也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加油吧,燕燕!小丽你也一样,保重身体,它是革命的本钱。
小丽:父亲,您的谆谆教诲我铭记于心,以前我只看到的是您那张“阶级斗争脸”,从而忽略了您那如涓涓细流般的温情,请原谅我的粗心大意,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女儿
燕燕:姑父,您说的那句话“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我不会忘记 ! 下辈子我要成为您真正的女儿!
邻家大哥: 在狱警大院里,90%的干警都是退役军人,他们中有参加过红军营的,也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年少时出生入死,冲锋在前,解放全中国,退伍后不忘初心,在司法战线上挥洒血汗……再次证明他们是钢铁般的战士! 他们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卫士,也是
温暖慈祥的父亲。古老的铃声依然晨鸣暮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不变的工作,实则年年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今年他们继续紧随全国抗疫步伐,为确保所辖区内“零感染”而不懈努力着……
作者 朗诵者
沁颖:文学爱好者,追求的目标是用声音的五彩线编织美好生活
后期制作:酷音&影子,原名 王颖,酷音工作室编辑。辽宁省朗诵艺术协会会员,辽宁博雅诗词协会会员;因为喜欢表演,成为了当年的文艺青年;因为喜欢朗读,余生有了方向感;用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用声音,把中国形象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