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的端午节》
作者:欧阳文。朗诵:花样年华
我记忆中的端午节这天,就是包粽子、赛龙舟、缝香囊、吃五黄。这些传统习俗正在人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我发现留存在每代人的端午印记有深有浅,但我总是记得,妈妈过端午节这天很开心,她总是亲手为我们包粽子,我在旁边看着、帮着、粽子包得又紧又漂亮,还听她讲过端午的过去故事,那情景让我回味,也让我思索,端午节那浓郁的过节氛围好像就在昨天一样。
我小时候并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也不知道屈原,但知道端午过后天气真正转热,每到端午前后,大人会带着小孩一起劳作,把屋前屋后花园空地里的杂草除尽,消除蛇虫的避身之所。小孩子身上也会被涂上适量雄黄,能驱虫杀菌。家家户户门口挂上艾草,能有效杀虫驱虫。那时候过节吃的品种少,有一点点就相当开心了。
尽管以前的端午节过得艰苦,但是妈妈能滔滔不绝地讲上许久,我深深地怀念儿时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我记忆中的端午节,还是停留在我爸妈的口口相传中,就是吃五黄等传统习俗,正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所淡化。
在今天孩子们心中,端午节只是一个传统节日,但从没有很正式过过这个节,留在他们记忆中越来越少,最多也只是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小片断。我小时候过端午,我们要吃南瓜、鸭蛋、鸡蛋等。那时我们过节吃东西要讲究带个‘黄’字,后来条件好了还能吃到蟹黄。回忆起儿时的端午节,不是粽子,不是香囊,更不是龙舟,而实质上是上一堂原汁原味的中国乡土文化课。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缺衣少食的艰苦岁月,对于现在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儿时过端午节,就意味着有好东西吃。那时的条件,不允许我们在生活上有什么讲究,但是端午的时候,家家都会在饭桌上呈上“五黄”。所谓“五黄”是指黄鱼、黄鳝、黄瓜、蛋黄、雄黄,那时的黄鱼和黄鳝都很便宜,花几毛钱就能做上一盘香喷喷的“蒸黄鱼”,在当时算是难得的美味。
那时候妈妈总对我说,端午节是让人的灵魂和精神回家的节日。让人更惦记亲情和朋友,祈福安康。从那以后,我一直记得,让我们懂得一切来之不易的生活,学会感恩与珍惜,学会更多的人生取舍。


诵读者:花样年华,姓名:杜燕梅。曾为部队文工团话剧演员,热爱诵读。退休后,发挥余热,为老年驿站爱好朗诵老年朋友授课,畅游在诗的海洋里,用声音传播世间的大爱和美丽!61岁开始学习钢琴,素描绘画,书法,兴趣爱好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