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我的入党故事
文/黄维生
1988年12月23日是我人生政治生命最难忘的时刻,因为这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站在党旗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向党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如今,我的党龄已经33年了。回顾党对我的培养,真是感慨万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从我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开始,我就坚定“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
我是1975年上山下乡“知青”,1979年参加工作,分配在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电务段任驼峰信号工长。
可以说,我们所管辖的驼峰信号是全国最大的货物列车编组场,工作危险、故障率高,谁都不愿意当这个驼峰信号工长。
当段党委书记张国敏找我谈话的时候,深情地勉励我大胆地干,因为你还年轻。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干好就干,干不好就不干。出于好面子的我就答应了书记。
自从我接任驼峰信号工作以后,感觉责任重大。节假日出门必须和单位调度请假。当时最让人羡慕的是单位给我家里安装了电话,只要电务设备有故障随叫随到。打电话虽然不花钱,但是无论白天、半夜,只要单位设备有故障我必须及时赶到现场处理。职工值班处理不了的故障,我到现场必须解决,超过15分钟就按事故上报。
曾记得:有一天半夜,当我还睡在梦乡的时候,突然电话铃声响了,搅得全家都睡不好觉。听见职工电话回答:驼峰轨道电路不好,调车都停止了作业。新倒班的职工又处理不了,怎么办?我急忙穿上衣服赶到现场。寒冷的冬季冻得我透心的凉,有的职工说:“黄工长来了、技师来了一定能处理好。”我到了故障现场,三下五除二就把轨道电路故障排除了。其实,我就是用的轨道电路故障查找器:无论从送端或受端查找,都能排除故障,只要尽快排除故障就好。用轨道电路查找器骑在钢轨上,从轨道电路送端测量有电压,然后逐渐移动,等移动到没有电压时,这个地方就是故障点。从轨道电路受端测量没有电压,逐渐移动到有电压时,故障点就在此。我所处理的轨道电路故障就是工务的轨距杆绝缘不好,拆掉后,轨道电路就恢复正常,然后白天再让工务人员及时换上。
类似这样的“打扰电话”是家常便饭,所以家里人也不愿意我当这个工长。虽然每月补贴5元钱,但是长年累月地“骚扰”谁能受得了。宁可不要这操心费,也不愿意担这个责任。我们电务信号就是铁路行车安全的眼睛,确保安全不能违章作业。尤其驼峰信号风险性最大,包括人身安全。从前和我在一起工作的职工曹亮就是违章横越线路,被驼峰溜放的车辆横腰碾断,目不忍睹;张坤冬季违章作业除雪,被溜放车辆碾压一只脚。违章作业造成的人身伤害举不胜举。设备故障率极高,翻车掉道时有发生。各种事故在我的脑海里翻滚,于是我就不想当这个工长了。
在我打退堂鼓,在我无助的时候党委书记张国敏又找我谈心,耐心地做我的思想政治工作,让我重温党章,重宣入党誓词。书记的启发给了我极大的勇气和力量,我立志要当好驼峰信号工长,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经过全段上下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驼峰信号被沈阳铁路局评为先进集体、被铁道部评为标杆单位,1990年我获得路局先进生产者和优秀工班长,多年被段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这些都值得在我入党时期的回忆。然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1991年初夏的一天,铁道部副部长傅志寰来到驼峰信号工区的亲切接见。
铁道部副部长傅志寰徒步来到驼峰信号现场,他很想看看驼峰信号这个标杆单位究竟咋样。当段党委书记张国敏找到我时说:“部长要见你。”当时,我身穿工作服,腰间背着三大件(钳子、板子、螺丝刀)从现场跑过来,脏兮兮的手在衣服蹭了几下,急忙和副部长握手。陪同人员有各局的领导、电务系统领导30多人。副部长和蔼可亲地说:“我很欣赏驼峰信号的六化标准(设备密封化、双套化、报警化、标记化、插销化、量具仪表化),但这些还不够,你作为工长有什么打算?”我说:“设备虽然陈旧,但是检修管理必须跟上去。我们驼峰信号工区制定了十项安全措施。”接着我一口气背下了“一看、二听、三摸、四敲、五照、六汇报、七卡死、八分析、九总结、十提高。”副部长听我倒背如流,十分高兴地说:“那我们就到现场看看。”当各局领导参观驼峰信号设备,检查到HF7电缆盒时,惊呆了现场所有的人。
HF7电缆盒像锅盖那么大,是连接信号电缆的关键设备。盒内能装48芯电缆7条,可容纳端子排336根电缆配线。工艺标准是用胶质红头绳绑扎,然后紧固在端子排上。挺立像鹅头,散开像花瓣。各铁路局领导赞不绝口地说:“你们能够把电务设备管理得像花朵一样美丽,的确不易。难得部长领我们来参观。”
副部长不但参观了设备,还检查了管理台账:信号机、轨道电路、电空转辙机测试记录,工区的材料资金收入、支出等等。确认准确无误后,得到了副部长难忘的微笑,一句“再接再厉”至今还在我的耳畔回响……
改革开放后的驼峰场:高高耸立的楼房,全自动化的标准场,绿意葱茏环境,电力机车代替了蒸汽机车,设备的不断更新减少了许多故障和人生事故的发生,驼峰编组溜放作业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党组织十分关心职工的生活,开办了职工小食堂,安全生产和职工收入逐步提高,这都是党的好领导,我们才会有今天的喜悦和生活的小康。
难忘的一次献血,1988年我们单位党组织号召全体党员义务献血,我毅然报名参加。“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我们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当我来到医院献血的时候,看到那么粗的针管十分忐忑,心里像揣个小兔子似的蹦蹦直跳。医生告诉我说:“你不用怕,一会就好了。”当200cc的血抽完之后,我就觉得头晕,医生让我休息一会有所好转。单位公车把我送回家,还给我放了几天假,赠送了慰问品。我从内心感谢党组织的关怀和照顾,我没有理由不好好为党工作,为了铁路运输安全,我必须当好这个工长。
在我献血的时候,还有一段小插曲:我单位有一位同事,献血抽到一半就晕倒了,当时,我看到他的小脸苍白,很害怕,医生只能停止献血了。虽然他不如我能顺利坚持下来,但是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爱心深深地感动了我,因为他做到了力所能及。还有更不如我的一位同事,膀大腰圆,身体状况十分好,但化验血液却不合格。为什么呢?据说他在献血之前喝酒了,这种做法很不道德,医生化验也会检查出来。只是不说罢了,在众人之下给他一点面子就是了。
敬佩第一个不如我的同事,因为他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我瞧不起第二个不如我的同事,因为他太虚伪了,为了争名争利,遭人唾弃。我们共产党人就应该胸襟坦荡,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像入党誓词那样去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2016年我退休后,写了两本书:《心声》和《身边好人谷多绵》。
第一本《心声》完成于2016年,30万字的,写自己儿子黄彧2001年全区高考状元及成长经历的纪实性作品。《心声》付梓后,无偿捐赠全区百姓200本,收藏于苏家屯区档案馆。
我为什么要写《心声》,这个原因,我同龄人都能理解。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文革”中度过的,没有读过正规大学,参加工作后,靠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所以,我想在我儿子身上实现我的梦想——考上大学。从儿子小的时候,我就严格要求他,让他努力学习。他没有辜负我的期望,2001年,他以652分的成绩,夺取了苏家屯区理科高考状元。后来,又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现已被美国微软公司总部聘用10年了。我把这些及我的梦想、我的生活感悟,都写在了《心声》中。
我曾经读过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的长篇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作品的情节至今已有些模糊,但女主人公弗兰西要做的三件事我却记忆犹新:这就是要生一个孩子,种一棵树,写一本书。她做到了,我今天也自豪地告诉大家:我的一生也做了三件事:我也有一个值得我骄傲的儿子,我也写了一本书,我更栽了一棵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棵树就是我的儿子。
《心声》这本书出版的目的就是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我的人生的感悟。分享我人生的苦辣酸甜……让感兴趣的家长阅读、让每个学生有所借鉴、让全区的骄子都能成才。
我很喜欢元朝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这本《心声》,也是一枝墨梅,它给我的心灵带来慰藉,给这个世界留下点淡淡的墨香……
第二本是《身边好人谷多绵》。我为什么要写《身边好人谷多绵》?
我与谷多绵同是铁路战线职工,相识时间不长,但从中感觉到:他就是活着的雷锋,身边的郭明义。确切地说,他就是雷锋传人。
一个年逾半百的,而且还是沈阳动车段一名大客车司机,竟然能在苏家屯火车站前广场和枫杨路上捡烟头、捡垃圾 20 年,并在苏家屯八一镇佟罗村租用两亩大棚,种植绿色蔬菜无偿捐献本单位和敬老院20多年。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自购84消毒液,为居民楼道义务消毒。多次自愿无偿捐献血小板,将来还准备无偿捐献遗体。最近几年的公益活动还增加了摆放共享单车,又成立了”谷多绵志愿服务队”。
2018年沈阳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沈阳市身边好人”、沈阳动车段授予“最美沈动人”荣誉称号。同年入围阿里巴巴正能量人物全国50强,奖励5000元奖金全部捐献给山东怪病女孩小硕。还有解救醉汉马大爷,千里还愿送郑秀芬老人的骨灰,这些都是由沈阳晚报刊载。整治维修苏家屯车站广场,不让乱停乱放的车辆进入广场等等。谷多绵所做的好事,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
一个平民百姓,始终如一日地做好事,而且坚持多年,风雨无阻。这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因此,我欣然命笔,历经三个月的时间写了《身边好人谷多绵》。并在百度发表了《雷锋式的谷多绵》《飞菜花》,世界诗歌联合总会、诗歌中国发表《谷多绵颂》等作品。 该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随采随写,文笔虽然粗糙,文章分段叙述,但却表达了我对谷多绵的敬佩之情。
起初,我是抱着好奇心和怀疑的态度,明察暗访了好几次,这种好奇心和怀疑完全被颠覆了。每当我看到谷多绵在街道上捡垃圾,尤其是捡狗屎,感动的泪水就止不住地流。在寒冷的冬季,谁不愿意在家里“猫冬”,可他却在大街小巷、站前广场到处“流浪”——捡垃圾。而且还能坚持20多年,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发扬,雷锋传人的闪耀。有时看到这种场面,我就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拍下了这精彩难忘的镜头,回到家里就急忙写了心中的感受,我不写出来于心不忍。
谷多绵的善举,在沈阳刮起了“烟头不落地,沈阳更美丽”的雄风, 共享单车横竖成行,又成了沈城一道亮丽的风景,“谷多绵文明示范路” 在苏家屯区闪烁着更加耀眼的光辉!
衷心希望《身边好人谷多绵》能成为更多人的效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了100周年之际,展示我们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欣然命笔,写了“我的入党故事”回顾党对我培养的经历,促使我今后坚定信仰跟党走,砥砺前行攀高峰!

2021年 6 月2日
作者简介:辽宁沈阳人,网名辰熙,大专学历。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电务段职工,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2020年10月在百度上发表作品《雨中的胡世宗》《祖国颂》《雷锋式的谷多绵》。爱好诗歌、散文、喜欢摄影。
曾在火凤凰海外头条发表作品《为祖国而歌,为雷锋而赞》《知青感言》《我为什么要写(身边好人谷多绵)》、在诗歌中国发表作品《赞十九大代表吴书香》《听胡世宗报告感怀》《谷多绵颂》、在区宣传部《苏新事儿》发表文章《人民广场的笑声》等作品。2016年30万字的,写自己儿子黄彧2001年全区高考状元成长经历的纪实性作品《心声》付梓,无偿捐赠全区百姓200本,收藏于苏家屯区档案馆。2018年11月创作的纪实性散文《高铁情思》入选苏家屯政协编印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见证》一书,2019年6月独立完成了单会生老师50万字的自传体纪实作品《岁月留痕》的编印工作。2020年10月《身边好人谷多绵》一书付梓,印刷300本,无偿捐赠区政府和社区,并收藏于苏家屯区档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