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荐:东渡诗社季风 (日本)
海外头条总编审:王在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火凤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云游天水 古往今来 莲绽青空 苍茫墨海
——季风《题白云如莲》
刘知白(1915—2003),名庭坦,字知白,号白云、老藤、老梅、野竹翁、如莲老人等。安徽凤阳人。1925年从外祖父家得《芥子园画谱》始习山水画。1933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4年拜该校国画科主任顾彦平为入室弟子,潜心研究、临摹顾氏“过云楼”历代藏画,并随师造访苏吴名流、藏家。1938年携夫人流徙于湘、桂、川、黔诸省,以教书、治印、鬻画为生。1948年在广西全州首提 “学时有他无我,化时有我无他”的画学思想。1949年定居贵州贵阳。1964年就职于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工艺设计、中国画创作、研究。生前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刘知白晚年以大自然为师,将古法化为己用,创造了泼墨大写意山水画的新技法,成为中国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泼墨大家。出版图书画册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刘知白》等15种。



观山——赏白云如莲的画感
文/季风(日本)
被一道黑
切成两半
身
若在雪天游龙
墨、浸透世外
化为仙境
是谁的神笔
看
白云如莲
魂在山中


在白云如莲草堂
文/季风(日本)
一座山又一座山
走入草堂
就进入群山之中
淹没于山
在山的怀抱
自己也化作山
山为何在烟雨里
浓重深厚
云因何在峰峦间
轻灵空悠
是谁用大山说话
让喧闹的世界
默言
一片云飘然西天
墨染山魂的画仙
每次拜过
就经历一回
大山的洗练
心身就增生一股
大山的骨气
白云如莲草堂
山一般的头颅
高昂
作者简介:季风,男,原名张忠军,曾用笔名萌朦,八十年代开始写诗,有诗作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1992年旅居日本,曾与友人创办文学杂志《蓝》。其后休笔。近年又起笔,部分作品发表在《中文导报》《东方时报》《阳光导报》等日本华文媒体,以及一些文学杂志,网络平台等,现为日本华文作家协会会员。


白云之歌
文/冯其庸
大画家刘白云去世了,终年八十九岁。他走得很安详很平静,他临走时要作画,初时画得很写实,很具象,跟平时作画一样。渐渐地,变形了,抽象了,幻化了,无所谓山也无所谓云了,他也在幻化中走了。他吃了一辈子的苦,作了一辈子的画。画就是他,他也就是画。我为之作歌曰:
白云白云,来去无心。
来也飘飘,去也轻轻。
谓尔已去,
尔在山颠,尔在水滨,
尔在木末,尔在青萍。
谓尔已来,
尔也无形。
尔在虚空,尔在溟溟。
尔在无何有之乡,尔在广漠之无垠!
白云白云,来去无心。
无所谓来,无所谓去。
去就是来,来就是去。
去来之间,早已无形。
白云白云,
谓尔有形,尔已无形。
谓尔无形,尔也有形。
白云白云,
归为大化,归为溟溟。
与天地合一,以宇宙为心。
悠悠白云,万世长存!
2003年8月15日 凌晨四时于北京

冯其庸(1924-2017),江苏无锡人。著名红学家、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教授。生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赠刘白云画师
文/冯其庸
隐逸天南老画师, 超超画笔绝人知。
只有金陵白秃子,百载神交相与痴。
二石超超画笔稀,天南又见白云飞。
神州自古多奇逸, 寂寂空山一布衣。
画到如莲有几人,纵横点画率天真。
请君试向天边望,云去云来岂有心。
参透苍苍笔底妙,潇潇风雨起六朝。
辋川若见莲翁笔,应悟洪荒是寂廖。










■ 辑评
知白先生一生从事六法,成就卓然。其水墨挥泼自如,行云流水,非大家不克瑧此境界也。
—杨仁恺(前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

我最激赏刘老的这些山水画,笔墨之高,已入化境,也即是达到了自由的境界。刘老的画我感到已经人格化了,而刘老的人也已经与天地、山水、自然浑然默契了,这真是画家最难达到的最高境界!
——冯其庸(前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知白先生晚年创造的作品,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路碑,是一个遥远而又明亮的星辰。他在最贫穷的岁月里像神话一样的喂大了他的11个孩子的同时他也喂大了他的艺术。他的画是一个不甘沉沦的知识分子和自己谈心的结果。先生在生命上、在对待艺术的态度上,给予我们的教育也许比他的画还要更多。
—柯文辉(文化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从知白先生之人生与作品中,我们不难体味出一个当代条件下的普通人那不平常的灵魂,不难觉悟到那种在以绘画求生存与求慰藉之背景上所弥漫出来的伟大的人文精神。
——陈绶祥(著名学者、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刘知白先生晚年的大泼墨山水在早年的骨法用笔上已化为一种苍莽的风骨,清趣加野逸,于王洽、大千之外,别具风韵,蕴籍有味。
——陈传席(著名学者、美术史论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刘知白晚年使笔墨自身的精神承载能力在大泼墨中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方面,他创造了自己的泼墨规范,另一方面,他又进入了不为规范束缚的大自由、大自在境界。刘知白创造的泼墨高峰在文人画脉中不仅是空前的,很可能也是绝后的。
——刘骁纯(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

刘知白先生晚年的画已经超越了既有的中国画评价体系,非常理所能评判。他已经进入了自由的境界、惟我的境界、无法的境界。其独到的艺术追求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他的泼墨山水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或者说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知白先生在他那个年代,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能始终坚守自己的人格,可以说是伟大!将其成就与黄宾虹、傅抱石、齐白石等近现代大师并列也丝毫不为过。
——倪建林(南京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

刘知白把中国画的笔墨的表现力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甚至比画花鸟的徐渭、八大他们走得更远。他的艺术体现了传统和创新的两端。他的创新包含了一种文化的深度,一种笔墨的自由和心灵的自由。
——李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

他把传统艺术发展到了高峰,既集了传统之大成,同时又开了现代中国画的先河。
——翟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刘知白先生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一位很重要的艺术家,尤其是20世纪下半期。他的艺术放在那里是永久的。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已经站在了传统与现代的临界点上,预示了新世纪中国水墨转向抽象与表现的历史趋势。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主编)

刘知白先生在构图、笔墨、用笔的方法已经突破了过去的那些程式化的东西。他晚年更多的是在表现自然之神,达到了一种天真烂漫的境界。黄宾虹之后,刘知白将中国山水画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李松涛 (历任《美术》《中国美术》主编)

只有把传统中所有画家的用墨用笔之法有个了解、研究之后,才会悟到刘先生和传统不一样的地方。
周积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美术系学教研室主任)

他一直隐在当代画坛的后面,就像古代“高士传”或“隐逸传”中的人。白云老人的画是隔绝了红尘的,把它拿在手上,或者把它持在墙上,其生展流动处,即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血脉与意境。
——刘墨(著名学者、美术评论家、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

他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没有谁能替代的画家。他的画宁静,纯粹!
——程大利(山水画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前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他把泼墨和破墨二法在山水画里发挥到了极致。如果说黄宾虹是这方面的一个里程碑,那刘知白也是另外一座高峰。
——李世南(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五十年来,他闭门临池,潜心丹青,从不自炫自彰,守恒不变,独立无傍。
——姜澄清(文化学者、贵州大学教授)




















































刘知白个展及群展
1934年 凤阳 “三白画展”(王东白、朱申白、刘知白)
1935年 蚌埠 “李伯英、刘知白双人展”
1936年 苏州“刘知白山水画展”
1942年 全县 “刘知白山水画展”
1942年 桂林 “广西省美展”
1945年 重庆 “刘知白山水花鸟画展”
1947年 凤阳 “刘知白、邓同禄画展”
1948年 凤阳 “刘知白山水展”
1949年 广西全州,四川重庆 “刘知白山水花鸟画展”
1983年 贵阳 “刘知白中国画展”(《贡嘎山色》等5件作品由贵州省博物馆、贵阳市美协收藏)
1988年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 “刘知白中国画展”(《山塘如镜月光明》《万壑松风万树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0 年 贵阳 贵州省博物馆 “刘知白中国画展暨刘知白艺术研讨会” (贵州省博物馆收藏泼墨山水一件)
2004年 北京 “荣宝斋迎春书画展”特邀刘知白8件遗作展出
2005年 成都 “世纪与天堂--第二届成都双年展”(成都国际会展中心收藏山水一件)
2007年 南京 “江南三逸--尤无曲 吴耦丁 刘知白中国画展”
2008年 北京 “宋庄国际艺术年展”特邀刘知白3件水墨作品参展
2009年 北京 宋庄“水墨社会”特邀刘知白8件遗作参展
2011年 北京 1月,刘知白12件遗作应邀参加“第三届亚洲艺术博览会”,组委会为已故画家刘知白颁发“亚洲艺术大师奖”。10月,6件遗作参展“第104届巴黎秋季艺术沙龙”
2012年 北京 1月,26件遗作应邀参加“第四届亚洲艺术博览会”。4月,“知白守黑 如莲化境——刘知白水墨艺术展”在北京798太和艺术空间展出。11月,《山塘如镜月光明》入选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搜尽奇峰——20世纪中国山水画选展》,称其创造了泼墨大写意山水画的新技法,成为中国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泼墨大家之一。12月,中国国家画院收藏刘知白作品21件,课徒稿、信函28件,写生稿23件
2013年 北京 1月,30件遗作应邀参加“第五届亚洲艺术博览会”。6月,北京,“南北宗--回望董其昌”中国山水画学术研究展特邀刘知白4件遗作参展。7月,中国国家画院,《刘知白中国画展暨艺术研讨会》。11月,“2013年中国创新书画艺术家提名展”,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为刘知白颁发“中国创新书画艺术家”奖。12月,今日美术馆,刘知白8件遗作应邀参加“水法与墨道”。5月,扬州美术馆,“跨世纪的画史脊梁——江南三老尤无曲、熊纬书、刘知白书画展”。8月,常州恽南田美术馆,《刘知白中国画展暨艺术研讨会》。12月,2件遗作应邀参加“流动的水墨双年展”(广州-上海-北京)
2014年 北京 4月,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作品展--刘知白个案研究陈列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云南文联、贵州文联、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等单位联合主办)。5月,北京炎黄艺术馆,刘知白8件遗作应邀参加“第六届亚洲艺术博览会暨北京春季沙龙”。7月,798树下画廊,“不朽丹青-陈子庄 方召麐 刘知白 王敬恒作品展”。8月,南京 金陵美术馆,“遗忘的经典--二十世纪后期中国画大家精品9人展”。秦皇岛 秦皇岛美术馆,“丹青傲骨-现代中国画大家精品展”。10月,合肥 九留米友好美术馆,“白云归故乡-刘知白中国画展暨艺术研讨会”
2016年 北京 中国美术馆,“百年知白-刘知白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贵州省文史研究馆(11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6年 贵阳 “黔山风骨-纪念刘知白先生诞辰100周年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 主办:贵州省文史研究馆(1件作品被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收藏)
2018年 2月15-24日,法国利尼翁河畔尚邦市尚邦国际艺术园,“刘知白个展”
2018年 法国 4月,阿诺奈市26FK画廊,“刘知白个展”。6月,巴黎New image画廊,“刘知白个展”
2019年 法国 5月,雅桑-里奥蒂,耶雅桑文化中心,“刘知白-欧洲巡展第四站”

关于东渡诗群
为促进在日华人的文学创作,文学交流活动,兹决定于2020年5月1日劳动节这天,组建成立“东渡诗群”
东渡诗群仅限于在日本居住的华人汉语写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同时也适当的邀请一些其他文学团体的代表杂志编辑老师等客座群中指导交流。
东渡诗群是以诗歌,散文为主,同时也涉及其它文学形式的文学艺术专门群,除文学艺术以外的话题禁言。
东渡诗群受托于一些文学杂志,网刊等,为其组稿的同时,也自发的组稿向外投送,以文学团体的阵容展示我们在日华人的文学风貌。
东渡诗群,意在打造在日本华人文学艺术的园地,本着文字面前人人平等,互帮互助互学互敬共进,团结友爱的精神,不拘一格,提倡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欢迎各路文学友人入群,希望文友们在群里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