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李森泉(中国)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丝绸之路上的芭子场
作者:李森泉(中国)
通往丝绸之路的北道上
途经玉门关、河仓城的
必经之地的效谷城下
有一千年古村落,名叫芭子场
这块不大的沙漠绿洲
四面靠滩如孤岛
成一处悬在茫茫漠海中的世外桃源
芭子场,成丝绸之路上
一个神秘的地方
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却因霍去病的后勤保障基地而出名
却因是赵破奴大将筑郡城而名扬
也因是征击匈奴的古战场而留名
更因编红柳笆芨芨草囤、生锁阳
盛产沙漠人生、枸杞果、骆驼草
成塞上明珠,把大敦煌辉煌

古战场——芭子场,传说
千年前只有六户半人家
因土豪庄园李家堡而出名
因远古遗存的李家楼遗址天下皆知
沙漠中的头道泉、二道泉、三道泉
把咽喉要道丝绸之路紧密相连
因荒漠甘泉走出沙漠腹地
丝绸商、南来北往的小贩
在驼峰上挂着羊皮水袋
在马鞍下吊着葫芦水壶、酒壶
靠涓涓的泉水走进玉门关
这条丝绸之路上演绎着
动人的丝绸故事和传奇
一个红柳笆、一个芨芨筐
一车盐,一袋锁阳茶
都讲述着边塞城赵家圈墩
还有盐池店、丁家台、马家堡的故事
走进野茫茫的红柳滩
百里牧场骏马驰聘
风吹草地见牛羊
遥想当年古战场
何其辉煌,又何其沧桑
漠海中的拉驼人,赶牛车的人
把关内的粮食、柳笆、食盐
一车车、一队队运往大小方盘城
抵御着关外匈奴人
确保了汉长城前线的供给
把大后方根据地巩固
丝绸之路上的芭子场
把霍去病的效谷城盛大
又把赵破奴的塞城辉煌
熄灭了汉长城上的烽火狼烟
止戈为武、化干戈为玉帛
芭子场的红柳把边关粮仓武装
芭子场的芨芨笆筑起了边塞防线
使塞上长城永不倒
边关的泉水从古流到今
走在这条古老的丝路上
隐约可听到驼铃声还在叮当
仿佛胡笳、羌笛、琵琶、曾乙编钟的
悦耳音乐,若隐若现海市蜃楼
蒙古包、神奇的古堡中有胡女歌舞
胡旋舞、伎乐天、楼兰美女、千手观音
在幻景中手舞足蹈
大漠奇观映入眼帘
甘泉喷涌成一池春水
众多妙龄少女在海市仙境沐浴

海市鲜花开放、百花争艳
沙石梁上亭台楼阁、美丽壮观
仙山蜃楼男欢女爱、追逐嬉戏
如梦大唐盛世芙蓉园
把草滩、漠海、戈壁幻化成
天水一色、天上人间
一队队骆驼、马匹、牛车
在幻觉中往来、奔驰
闪现着珍珠、琥珀、美玉之光
芭子场千古的古战场上
金戈铁马、刀光剑影
匈奴人、契丹人、蒙古人、满族人
在这儿演绎着五胡十六国的历史
漠海中的孤岛,鸟语花香
五谷丰登,六蓄兴旺
成瓜果飘香的乐园
炎热的夏季在漠海深处
灯塔、金字塔、蜃楼入梦
穿越千年丝路隧道
与匈奴人对话,鲜为人知的历史
诉说着这个古老的六户半村的孤岛上
原来半户人家是个光棍
原配妻子被蒙古人在新婚之夜抢走
夺去了初夜权,不屈的贞妇跳入水井
从此,为报夺妻之恨
成一个人的炊烟,流浪中度日
一个人的江湖,行走漠海成刀客
常出没在西湖湿地芦苇荡
留存下烤吃野味的灶台
留下了贼窑洞、大盗墩的传奇遗迹
冷兵器在青纱帐显神威
复仇雪恨,光棍成蒙面人
夜烧敖包一雪前耻
漠海上点燃的星星之火
燎原成千年的熊熊大火
蒙元帝国覆灭,大明江山崛起
北山青青草木皆兵
西湖、北湖风光迷人
蓝天白云朵朵景色美
天空成另一个海洋
把地上的漠海映照装饰
西部风情陶醉天下有情人
大将军卫青的烽火台依在
霍去病的拴马桩
留存在马圈摊上
马帮土匪的马蹄踏进漠海孤岛
铁打的习家堡传佳话
马家堡成土匪强盗的兵营
丁家台上大点兵
将军扬威芭子场
国泰民安河西安
至今传说着剿匪的故事

我站在李家楼的墩堡遗址上
张望着千古丝绸之路上的车辙
仰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遥想着河仓城里的红柳笆
芨芨笆的军需仓库、粮仓重地
大汉军民共守汉长城的壮举
石梁上残存的烽燧台、箭楼
泉边留存的骆印、风沙中
掩埋的皮革、尸骨
古道西风瘦马中的行者
让我思绪万千、热泪流淌
先人何其艰辛,又何其伟大
把智慧和勇敢留在古道
后来者只能在徒步中寻找影子
李家堡安在、杨家地主庄园
在沙海中消失,那六户半人家的后裔
去了何方,想在柳芨笆的梦中复活
站在烽火台上点一堆狼烟
唤醒人们的记忆,让警钟长鸣
记住乡愁,把失去的找回来
二道泉湿地泉水喷涌
牧羊人赶着羊群饮水
野骆驼出现在西湖马迷兔滩
普氏野马成汗血宝马的种子
天马故乡响起驼铃声
飞天的家园又圆红柳文化梦
红柳的产品走进效谷人家
也走进美丽乡村游的红柳梦
看今朝,新一代风流人物
浩浩荡荡走在芭子场新修的
丝绸之路上,向春风中的玉门关走去
踏着前人的足迹
秋收冬藏广积粮
在河仓城庆祝九月的丰收节
在勤效得谷的效谷城把火炬点燃
沿芭子场上的古丝绸之路奔跑
传承精神旗帜飘扬

作者简介
李森泉(笔名:山木),甘肃敦煌,国际诗词协会会员,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本科班,长期在基层从事文化、宣传、司法等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彰。业余时间长期坚持诗歌、散文、小说、新闻等创作,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上千篇,作品获得有关部门表彰奖励。在国际诗词协会、国际诗歌网、《见证中国崛起》组委会,组织的诗文大赛中获得银奖、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作家文学成就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