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思(散文)
田边
又逢清明时节,突然有一种想要宣泄释放的冲动。60年前我刚上小学时的清明时节,一次突然来临的雨,让我幼小的心灵刻下了永远地怀念。那灵魂深处潜伏的懵懂岁月,还有一直顽固的在梦境中出现的回忆,似乎终于可以在某一个日子里,独自静守着一座刻着亲人名字的石碑诉说了。
有人既喜欢这个季节的雨,温柔缠绵;也怕这个季节的雨,忧伤思念。说不出的个中滋味,就如同那青色的果子,苦涩里夹杂着淡淡清香。
我却不喜欢这个季节的雨。那年那天,我坐在教室里,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蒙蒙细雨,整个世界都罩在轻纱样的雨雾中。雨点轻轻地拍打着窗棂,发出沙沙的响声,我没心思听老师讲课,只忧心着我没带伞和雨帽该怎么回家……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滴滴答答往下掉。落在地上溅起一朵又一朵小水花,轻柔的细雨夹杂着清冷的春风落在建筑物上,偶尔发出撞击金属的清脆声,这湿莹莹的声音,恰似漾着忧伤的雨丝,从眼底划入心坎,润透了三千六百个毛孔,好像永不会停息,缠绵,忧郁……
我一直都不喜欢下雨天。特别是春天的雨,雨点,有时轻盈,有时沉重,柔柔的飘过发丝却浑然不知,落在睫毛上,嘴唇上,轻柔的冰冷着肌肤,让心不自觉有冷的感觉。
但此时,我的潜意识被几滴洒在我额头上的雨触发,竟莫名地任由思绪在雨中神游,喜欢聆听雨滴的吟唱,喜欢一切臣服于雨天的原野,我便在原野的一处寻找那一堆厚重的终极地思念。
特别是清明时节,有了雨的存在,才让这个苍白的季节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但时不时也会给我平淡的心蒙上一层拂不去的忧思。
自古多少文人墨客都把雨和心境连在一起,或忧伤,或缠绵,似乎雨生来就是为离愁别绪所生、所存在。
总喜欢心中充满怀念和感喟时,一个人静静的坐下听雨,摒弃杂念,只一心一意遨游在对过去的怀念里。这时候的雨就成了修饰感情,寄托心思的使者,带领我飘回遥远的梦中小山村。
在如烟如丝的朦胧雨雾里,我总会想起那个遥远的小山村,记忆里的土坯房、一群嬉笑着在雨里玩耍,全然不顾毛毛细雨淋湿了衣服的孩子,还有穿着碎花小衫,笑意盈盈的温柔面孔。
那时的农村娃特别皮实,父母基本都是散养,下小雨从不打伞也不会有人去接。没有了父母的约束,孩子们反倒乐得自在,在雨里撒欢打闹成了他们雨天的一大乐趣。
父母40多岁生下我,对我有点娇生惯养,尽管穷,衣不蔽体,食不饱肚,我却没少在父母哥姐面前撒娇挨懒。那时的学校很小,但离家却有点远。
……就在那个我刚上学的年岁,在那个撞上清明下雨的日子,我随放学钟声响起忐忑不安地伫立在教室边期盼着,忽然瞧见母亲迈着她碎而急的步子来接我,她驼着背,比常人矮一大截,一把蓝布伞遮住了她整个身子,可哪一瞬间,我感到母亲特别高大。我无视同学们投来各种复杂奇怪的眼光,跑上前依偎进母亲温暖的怀里,昂着小脑袋自豪地回眸着因未带伞帽而仍然倦缩在走廊上的同学们。
小时候的那些雨天,我从未淋湿过一点,反倒是母亲一把蓝布伞把我包裹的严严实实, 到家的时候,母亲的衣服却几乎都是湿的了。
只因为又一个清明雨季,我失去了最爱的母亲。从此原本看雨的诗意心情,就开始变得忧伤缠绵。弹指挥间,母亲离开我已三十七年,每当清明时节,雨丝地飘曵便变成了我无法截止地思念。
此时,小雨依然不紧不慢地下着,愰惚有那么一瞬间,我看见母亲笑盈盈的向我走来,撑着那把蓝色布伞。我兴奋的跑过去试图抱住她,但迎接我的确是冰冷的雨水和破碎的梦幻。
记忆里的雨打湿的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的心,它在心的深处扎根,生芽,慢慢的结蕊,最后开出一朵思念的花,它汲取我的情感做养分,吞噬我的思念成精髓,在我灵魂深处顽固的磐结,一触即痛。
记忆总是忧伤美好的,就如同餐桌上的美味珍品,饥饿时渴望着它的美好,品味后却总会觉得,始终还差一口,却总是吃不出想要的那种滋味…
童年的记忆一直湿漉漉的,被雨淋湿后怎样晾晒也无济于事,就在那个阴暗角落里静静的躺着,见不到光,但却异常的干净清香,没有一点发霉的味道。
雨,还在下着,幽幽的诉说着思念,又是清明时节的雨。折一束菊花送给您吧,母亲!另一个世界的您听见了吗?雨丝尽是我的思念,我在想您,母亲!
2020年3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