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州(现在的菏泽)郭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双河西浒郭老庄,始祖为权公。

据县志记载,权公为晋大夫郭偃的后代,但无法考证。九世祖郭允厚,字万舆,号默千,世居曹州城(今菏泽市),为明朝万历丁未(公元1607年)进士。他勤政爱民,爱国忠君,廉洁奉公,从一个县令一步一个台阶升迁至户部尚书。其父郭堵是明朝隆庆戊辰(公元1568年)进士,也是明朝一品官,他的祖父、曾祖父也曾入阁。为表彰郭允厚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功绩,明天启七年崇祯帝颁发圣旨,敕封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封郭允厚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师”。原来崇祯皇帝亲笔书写的“太子太师”金匾,就悬挂在郭氏宗祠。可惜的是,老宗祠拆除时,匾额被长门收藏,后因1958年大跃进、大合作,吃大锅饭,被强行征用为案板,遭破坏。

据传,九世祖郭允厚去世,天启皇帝非常伤心,念老师恩情,下旨修建郭林,在山东省菏泽市双河西浒郭老庄南面(今菏泽拖拉机厂位置),赵王河西滨。
林门是子午向,巨大的石制林门,两旁石狮蹲居,威武壮观,石柱盘龙绕凤,活灵活现,横梁上斗大的“郭林”二字清晰可见。一进林门,“四世一品”牌坊巍然屹立,神道两旁石马、石羊,或站或卧,或奔或嬉,栩栩如生。传说,有人曾亲眼看见,月朗星稀的夜晚,郭家的石马、石羊成群结队的到赵王河边喝水,受惊后又匆匆窜入郭林。


在林门两侧矗立着十二块石碑,据说明朝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府(即十三个省),当时曹州隶属兖州府,九世祖郭允厚一生十七任,基本上踏遍了祖国大地,各省都有他的为官政迹,皇上为表彰老师的丰功伟绩,命全国各州府送功德碑一块。结果有十二省按时送达,只有一省提调官不知何故延误,在郭允厚下葬后,才走到焦米寨,只好将碑立在焦米寨,因害怕皇帝怪罪,押送官员引咎自杀。由此可见,明朝律法相当严酷。

郭林遍植柏树,数百年后,树干合抱,阴翳蔽日,故经常有野兔、黄大仙出没,一些喜鹊、斑鸠、野鸽、麻雀、猫头鹰等野鸟成群结队的在此憩息。因此,也招来一些猎人到此捕猎,结果都一无所获,最后都不敢到此捕猎了。据猎人讲,在郭林张好的网却总捕不住鸟;若用土枪,总哑火,出了林门,向外放枪都能打响,看见野物窜入树林,向里开火,枪就哑。在林中有时还迷向,干转圈出不来,俗称遭遇“鬼打墙”,没办法了,待转到尚书墓前只有跪下叩头,默默祷告,才能看见神道,逃出来。他们说是尚书爷有好生之德,不让杀生云云。郭林由此充满了神圣与神秘色彩,再加上一些人绘声绘色、神了鬼了的传说,更增加了人们的敬畏之心。
在林门西南面东南面分别有宋家林和范家林。后来宋家绝了,没人打理,郭家人一直帮其照看,保证郭家一直有人送(宋)饭(范)吃。

建国后,菏泽兴建拖拉机厂,郭家林残遭破坏,石门、石柱、石碑、石狮、石牌坊、石马、石羊不知所踪。数百棵几百年的几抱粗的柏树被伐掉,令郭家后人悲愤不已。据说1966年文化大革命,扒的尚书墓。当时林地周围都禁严了,郭家一个人都不能去看,否则,严肃处理。后来听说尚书墓很大,修的非常坚固,挖开厚厚的夯土,才露出墓室,开始没找到墓门,费了好大劲才在墓室东南角砸开个很小的洞,先钻进一个人去查看,找到墓门得以打开。据说墓室非常的大,由三间组成,每间都有棺木,棺木保存完好安放在钢丝绳上,是悬棺,棺木下面是个很大的井,里面盛有水银,保护尸体不腐。至于挖到什么文物,只有当时那些参与的当事人才能知道。
拖拉机厂建成后,在厂围墙外还有数十亩郭家林地,由郭家一支后人耕种、照看,郭家大部分后人早已迁出郭老庄,立村居住。拖拉机厂后来扩建又被征用,圈地建设后郭家人才得知。为此郭家人为这片剩余的林地打起了官司,由于行政区划分和1984年左右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种地一支的郭氏后人,为了自身利益,不帮本族宗亲作证,反帮郭老庄同村的外姓人,与迁出宗亲闹僵,从此出宗不续。呜呼!时代的悲剧,造就了我们如今郭家的无奈与悲哀!
(此文由郭氏二十世后人,年近九十高龄的郭炳轩宗长口述,郭炳正执笔编写成篇。谨以此文铭记历史,激励后人,敬祖塾亲,睦族和邻,爱国守法,尊老爱幼,敬岗创业,再创辉煌!)
投稿须知:
一、初稿须为原创首发,没在其他平台发表投稿,需阳光健康、无涉政、涉黄、涉敏感话题及低级趣味的内容;
二、严禁抄袭文责自负,一经发现,永不录用其投的任何稿件;
三、平台保护对收录作品做适当微调的权利,不同意者勿投;
四、平台投稿文体不限,诗歌歌赋、散文、小说、新闻、企业活动、企业产品推荐、企业公益活动等均可;
五、已投作品录用后,勿在转投其他平台。对一稿多投者,造成原创作品撞车无法推送者,平台不在录用此人的作品。
投稿信箱:sdzhjs@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