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说的是2013 年出版的《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以下简称《新编》)。清代的孙洙,即蘅塘退士,其《唐诗三百首》刊行于1763 年(乾隆二十八年),共收唐代77 人的作品310 首。此书流布历久不衰,影响深远,超过所有其他唐诗选本。从前此书是唐诗,甚至是中国传统诗的启蒙课本,现在则是中学生、大学生的唐诗甚至是中国传统诗的良佳入门书,或通识读本。俗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偷诗是雅贼所为,由此可见此书对促进国人文雅、风雅之气的重大作用。英国诗歌的极著名选本有1861 年面世的《英诗金库》(Francis Palgrave 编 的The Golden Treasury of English Songs and Lyrics),其影响有类于《唐诗三百首》;不过中英二书何者影响更大,非好好比较难以论述。无论如何,著名选本的影响大矣哉。《新编》所选三百多首诗,与蘅塘退士的选本完全不重复。李元洛所选作品分为四大类,即“自然篇”“社会篇”“人生篇”“艺术篇”。他凭着数十年来惟精惟一于诗的经验,凭着精深的诗学累积,以其独到的眼光选出三百佳篇,把蘅塘的遗珠以玉盘捧出,自然令人美不暇赏。《新编》全新,至于其“今读”,则他联系社会现实,兼及现代各地汉语新诗,写来个性活现,文采飞扬;若非底蕴如此、才情如此,怎能臻此境界?《新编》后来出了台湾版本,推荐出版此书的余光中先生还写了序。86 岁的诗翁,下笔前细细比较过蘅塘旧选和《新编》的一些诗人篇目多寡,大文豪一时成为小文员,余光中一时成为余光中的秘书(余氏有妙文题为《我是余光中的秘书》),罗列、分析资料,然后论而赏之,可见对《新编》此书极为重视。余翁认为此书的最大优点,是李氏在解析个别诗篇之余,还“抛珠引玉,时常买一送一,甚至买一送三”,即多引古今篇句以印证、以贯通。《新编》把蘅塘旧选的遗珠如张若虚、罗隐捞起,诗翁因此说“若虚不虚、罗隐不隐”了。李元洛自然也补了蘅塘旧选所遗的李贺,因此我可补充说,一般读者因为《新编》补入了李长吉(李贺),李诗有了更多人诵读,这就“长吉大吉”“长吉长久”了。我细读《新编》后写了书评,有种种美言,其一是它的“自然篇”有“环保”之目,选的诗包括据称是白居易所作的《鸟》: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论诗,认为要为时为事而作;李元洛选诗,也有时代的因素,环保诗即是。此诗见于一些儿童诗选,以后当更长传。不过,杜甫的社会诗名作,竟无一首入选,有点可惜。但此书受重视真可羡:修订后,2019 年中华书局为它推出新版本,名为《唐诗分类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