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先生书(之三)
先生,自从你1988年,只身进甘孜藏区以来,你就以天人的姿态一直在康巴高原行走着。经济,从来没有进入过你考虑的范围。加之,你的父亲杨安涛是一个为了理想可以散尽千金之人。血液的遗传和你的天性,让你始终活在精神的世界里,没有关注过经济。你错过了一次次发财的机会。
(杨单树先生生前留影)
先生,因你对经济的放弃,你最后走的时候,除了你报社的一套房子、我们共同存下的8万元钱以及借给亲戚朋友的一些外债外,你再也没有钱了。
先生,你在走之前,面对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反复思考,该怎样将它们用到该用的地方去。你生前,有两个最大的心愿。一是,出书、传道。二是,建“仙人诗院”。你想将来,把你的著作和你核心弟子的著作,都纳入“仙人诗院”,在大地上,建一处“爱与诗性宗教”的精神之所。你说,大地作为我们的家园,必须有精神的纪念之所。比如孔庙,比如黄帝陵,比如纪念碑。你说,如果中华大地上没有这些精神的纪念之所,是难以想象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你相信,通过你一生的践行和写作以及你弟子们一生的践行和写作,“仙人诗院”对于后人的心灵是一定有意义的。为了无碍地实现你的心愿,你在走之前,两次立下遗嘱,将房子赠与我一人。
(杨单树先生生前工作室一景)
之所以你如此立遗嘱,是因为,2012年,我们正式在一起生活时,你即一再对我说,我和你的关系,本质的是师生关系。你是我的上师。我和你共同的生活,就是我的修行。你走时,再三考虑,在弟子中,选定了我,由我来牵头完成你的遗愿,并为我的生活提供经济的保障。
那两封关于房子的遗书,其中一份是你在身体极度虚弱时写下的。你怕这份遗书不被认可,6月26日,你在和兄弟光文见面之后,在身心愉悦之下,又写了一份风格完全独属于你的遗书。你在遗书里说,“2016年,我退休后选择了王朝书的老家泸定县冷碛镇小板场村生活。三年里,王朝书给予我的精心照顾,苍天可鉴。在小板场的三年,成为我人生中最安宁、最幸福的时光;与正是在这三年里,我完成了最重要的两部作品,即抒情史诗《时间的舞者》与思想随笔《绝对安宁》。”你希望,你的女儿杨小鳗在看到这封声情并茂的遗书后,能理解你的所为。
先生,你的女儿是和你心意相通的。在你走后,我对杨小鳗讲述了你为何将房子如此交代后,她当即表示愿意全力达成你的遗愿。我们共同商量,将你身后的现金、房子以及外债等都写进了“杨丹叔著作基金”。先生,我将手里的钱除掉女儿这期开学的学费外,其余的都交给了杨小鳗。你葬礼的费用,则因报社同事的送礼,而得以开支。先生,基金由杨小鳗管理执行,由我规划安排与实施。先生,成立基金这件事,事先,没和你商量过。请你原谅!这样安排,你别担心。在你走之前,我就对你说过,我在康定购有房,我已有生活的底气。我一定会找到自己生存的途径的。先生,生存的压力会激发我的生命意志的。我也对我的女儿讲清楚了,你的房子的用处。
先生,我还想说的是,虽然你走之前交代,不愿将你的葬礼搞得热热闹闹的,但是,听闻消息后,你的大学同学陈红,在你葬礼的当天早上,从成都冒着大雨赶到了康定,代表了你们的大学全班同学看了你最后一眼。你的几个高中同学也来了。只是我对他们不认识。多有怠慢。你文学路上的在康的好友们窦零、格绒追美、梅萨、毛桃、列美平措及老领导郭昌平及你的好朋友李建彩、李永刚等人和报社同仁及在康的你的学生们,都来为你送行了。此外,康巴文学界的朋友和你的学生们,还在微信群里,集体为你祈福。我就不一一列出名字了。我想,你都会为他们祝福的。
先生,你到底去了哪里?
作者 王朝书 编辑 刘燕 汉语文化国际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