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芒草又长高了
思念是一节一节绳结
纠缠拧得紧紧的往事
拧出酸涩涩的梦
滴湿阶前石板路
太阳秋着
不管四季风如何吹
一缕一缕炊烟
仍旧撑起昏冥冥的天
那长长的烟斗
正冒着一星一星火光
你爱唱的南音
鬰鬰嗓音卷向山背
海承载你和你的漂流
一路一路过洋而来
过洋而来的异乡从此成为
血肉相连的家园
不是不想回去
船舷已断
年岁啃着你的筋骨
一根老老的拐杖
敲不开大地的沉默
你辗转的睡姿
辗转着千里外关于海的微笑……
每夜每夜灯下呆坐
默想你的遗憾你的伤悲
望望窗外又望望窗外
只有那轮乍浮乍沉的月亮
把心事琢磨成另一颗月亮……
哎,芒草又长高了
太阳依然秋秋
去年种的菊
开得比满天星还灿烂

浅谈《芒草又长高了》的乡愁意识
文/李悦岭
又一首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而写出的怀乡诗,之所以说《芒草又长高了》是怀乡诗而不归入怀亲诗一栏,怀乡诗的特点并不像怀亲诗那样有代表性的专为特指的人群与事极致的刻画抒怀。如著名诗人桑恒昌的怀亲诗,以围绕父母亲人好友极致的抒写。情感隐藏的深,往往用很少的几个意象就能完成意境所达到的效果,触动心灵的地方就是诗中蕴含着思想不能言及的美学部分。或是情感升华时那种不能自拔的生命状态。怀鹰先生的诗在某个方面,虽然也具备怀亲诗某些特点。但总体上呈现出的情感基调更多的赋予乡愁的色彩。“思念”这个独特的意象诠释生命的意义,在某一时刻,被诗人用文字的方式释放出来,成就了怀鹰式的乡愁诗。
怀鹰先生对诗理解把握有超强的控制力,展现出不俗的艺术才华。一首诗就像被拧成一股绳一样结实,根本看不到毛刺,干净利落地扔在你面前。
思念是一节一节绳结
纠缠拧得紧紧的往事
拧出酸涩涩的梦
滴湿阶前石板路
……
一连串的通感修辞,把“思念”刻画到了极致。递进式的艺术压缩,把情感挤进狭窄的空间里。“往事”、“酸涩涩的梦”、“阶前石板路”这些串联起来的意象符号,又似诗人的骨骼承受着沉重的难忍之痛。
诗艺的成熟,决定了诗人的成功,起码在这首诗里体现出来。而在那些成熟的技艺背后,总能让人看到一个灵魂飘浮在空中。第六感管支撑起来的诗的世界,多了些空灵。这些元素因子恰恰是诗人有意铺陈的情愫。
……
不管四季风如何吹
一缕一缕炊烟
仍旧撑起昏冥冥的天
那长长的烟斗
正冒着一星星火光……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没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即使有了写诗的冲动,也很难写出像以上这样出彩的诗句。诗人怀鹰独到的诗观,处理诗的老练与自信让他的诗继续循着通感意境的路去完成滋养在生命中的那个乡愁。或许,一路走的艰辛,甚至跌跌撞撞,他还是用海一样宽阔的语境把沉重的感觉诉说出来了。真的不容易。
……
海承载你和你的漂流
一路一路过洋而来
……
不是不想回去
船舷已断
年岁啃着你的筋骨
一根老老的拐杖
敲不开大地的沉默
……
语句中承载着历史的无奈和文化的沉重。其中,沁浸着诗人怀乡的殷殷楚痛。一切呈现在心灵上的现实,就是现实;一切陈列情感中的虚幻,不是虚幻。历史何尝不是机缘巧合,当想回乡的人“每夜每夜灯下发呆坐”,各种原因种在不能返乡的人的心里面的遗憾和悲伤,怎能不让想返乡的人去“默想”或“望望窗外又望望窗外”的无奈挣扎?而残酷的现实是,“只有那轮乍浮乍沉的月亮/把心事琢磨成另一颗月亮”而遥寄天涯了。
传统古典美学依然影响着诗人审美情趣。诗人怀鹰对古典意象的打磨处理具有一定的现代性。月亮这个古老的意象不止是“思”的象征,也是诗人心的物象。是心灵感应的又一表征。
自律的诗歌语言,本身具备很深的意境。师法自然,少些人为的雕琢,一首诗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足以看到创造它的诗人,其精神和灵魂与他的诗早已融合在一起了。看看结尾就知道,诗人怀鹰用怎样的创作态度去经营、完善现代诗学的理念。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
哎,芒草又长高了
太阳依然秋秋
去年种的菊
开得比满天星还灿烂
这段诗简短明了,浅白的不能再浅白了。诗人一声叹息,“哎,芒草又长高了”已经抖落出隐匿在心底苍茫世界中那个乡愁。岁月依然在那里闪烁。尽管“太阳依然秋秋”,可从诗人眼里看到了“去年种的菊/开得比满天星还灿烂”的美丽心境。乡愁意识延一文化认同,丰富了这首诗的内涵。
怀鹰,原名李承璋,祖籍福建南安,新加坡公民。曾担任电视台华语戏剧组编剧、媒体城记者、撰稿人及导播、《联合早报网》高级编辑。出版25部包括诗、散文、散文诗、小品、评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等著作,得过25项海内外文学奖项。新加坡书写文学协会理事,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文艺协会永久会员,目前为专业作家。
李悦岭:山东日照人。诗人、学者。主要从事《金瓶梅》作者及文本研究,曾应邀参加2015年第十一届徐州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