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创诗社网校不仅在网上开展免费授课,而且积极与成都地方政府及学校合作,免费开展诗词讲座,身体力行传承诗词文化,引领诗意人生。
主讲老师简介

沈婉玲

沈婉玲,网名:辛勤。四川成都人,当代诗词曲赋名家,现任众创诗社理事会副会长兼主编,众创诗词曲赋网校校长,主讲。个人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各类诗词比赛大奖,作品散见全国各大诗词报刊及各大诗词网络平台交流。
讲座主要内容:(详细内容请点微刊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XYhlsbRR3pkhxlhnJQWhHw)
一、诗的基本知识
1、 什么叫诗?
历史上,把一切有韵的文体作品,统称为诗。诗是一种最早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偶,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分为两种: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称为七言绝句。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律,七字一句的称为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2 、什么叫律诗?
律诗:顾名思义就是符合格律的诗。律诗因格律严谨而得名。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这些内容,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讲一一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3 什么是格律?
格律=格+律
格和律不是一回事,格包括: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和压韵。律包括:音律、声律、韵律.。格和律合起来就是格律。
起、承、转、合是律诗中最基本的骨架;平仄,大多数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普通话来说:一、二声的字为平;三、四声的字称为仄。
用平水韵来讲:分为上平下平,平水韵中上声、去声、入声统称为仄声字,上平下平均为平声字。
字数,就是一首律诗(排律例外)总的字数是有规定的,七律56个字,五律40个字;七言绝句28个字,五言绝句20个字。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一些规定的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同一个韵部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和谐感。这些被使用了的有相同韵母的字叫做韵字。
韵律是指如何用韵,用韵的规则,韵字究竟应该如何去压才是对的,我们平时听说的“倒韵、串韵、僻韵、窄韵”等等,这些都属于韵律的范畴。
4 、什么叫格式?
格式是指对律诗的八个分句里字的平仄的严格规定。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起句(又称“首联”),第二联叫承句(又称“颔联”),第三联叫转句(又称“颈联”),第四联叫合句,又称“尾联”)。每一联都有两个分句,一首律诗共有八个分句。组成这八个分句的句子,就是以下的四个基本句式:
1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 ) 仄仄平平仄仄平
3 ) 仄仄平平平仄仄
4 ) 平平仄仄仄平平
5、什么叫平水韵?
近体诗用韵根据的就是“平水韵”,由其刊行者是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上平声15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声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上声29部,如一董、二肿、三讲、四纸……等;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寘……等;入声17部,如一屋、二沃、三觉、四质……等。
二、词的基本知识
上面我们分析了三首唐诗,下面我们来学习宋代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牌作品。同样先学习什么叫词?
1 什么叫词?
词是一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2 什么叫曲子词?
曲子词是词的最初名称。也是词体最确切的全称,词是配乐演唱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子即指音乐,词即指歌词,清人刘熙载曾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
词与曲是密不可分的。在词体初创时期,也即唐、五代到宋初时期,词均被称为曲子词,后来,词与音乐逐渐分离,曲子词才简称为“词。
3 什么叫长短句?
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4什么叫词牌?
词牌,也叫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三、什么是元曲?
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曲两种。
四、辞赋简介
1、什么是辞
我们说的辞,通常是指“楚辞”。因为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故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楚辞又称“楚词”,这是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文体。其作品特色:句式比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作语助词。】
2、什么是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它萌生于战国时代,成形于晋魏六朝,兴盛于汉唐之间,宋元明清有所衰落。
先秦时代,“赋”字最初的意思是指吟诵诗篇。《周礼·春官·大司乐》有云:“倍(指背诵)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由此可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背诵,而需要用特别的【声调】来诵读。
除此,“赋”还有【直言铺陈】的意义。在《诗经》的六艺里,风雅颂是指其分类,赋比兴则是其表现手法。
这里的赋即 直言铺陈之义。是一种表现手法。
赋既不归于散文,又不能列入于诗。其性质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我们都知道:诗是韵文,文指散文体,属于非韵文。为何这样说?
因为:赋一般是用韵的,尤其是骈赋与律赋,与诗歌一样讲究声律,都可以视为韵文;但是从结构、语言等方面考察,有不少赋,如散体、七体、设论体诸赋及唐代兴起的文赋,则又比较接近于散文,也可完全归入散文的范畴。在自汉至唐的发展过程中,赋有时向文靠拢,有时又与诗关系密切,始终“徘徊”于诗、文之间。
所以,也有人说:赋是兼有诗和文特点的“两栖动物”。
赋:讲究文采、词藻、对偶、用韵,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3、什么是辞赋
由于辞与赋都是“不歌而诵”的文体,所以汉代辞、赋常常连称或混称。《史记·司马相如传》有:“会景帝不好辞赋”之言。班固《离骚序》言:“(屈原)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汉书·王褒传》言:“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由以上这些引证,可知辞赋已经混称了。
总结:辞赋: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这种文体,形式上继承《楚辞》的一些特点,但较多运用散文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