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迷航”的心
--席慕蓉《沙堡》赏析
到了最后 黑暗的浪潮
总是会吞蚀尽我的每一种期待
每一个梦想
故事一旦开始 再怎样曲折
也只是在逐步走近结束的方向
我当然明白
所有美丽的呈现只是为了消失
所有令我颤抖与焚烧的相见啊
只是为了分别
可是 你不能禁止我在这海边
用我仅有的时间来不断
营造或者重温每一部分的细节
当海洋逐渐升高
迷航的船舶终于都在远方沉没
我当然明白 今夜之后
我为你而留下的痕迹
不会比一座沙堡更多

席慕蓉写的《沙堡》,并不是带领我们去观赏大自然的美,而是表达一种幻灭的心情。她在海边堆一座“沙堡”,沙堡本身其实是一个虚妄的存在,随时都会在海浪的冲刷下消失无踪,但在堆沙堡的过程中,诗人仍然品尝到一种苍凉的美丽。而沙堡的完成也不是心情的抵达,也许更多的是心情的堆砌。不管怎样,沙堡仍然有它特殊之美,即使是瞬间的美,也足够让人咀嚼。
诗歌开头是这么写的:
“到了最后 黑暗的浪潮
总是会吞蚀尽我的每一种期待
每一个梦想”
诗人在“期待”什么呢?
诗人又有什么“梦想”?
开头的三句诗,也可以放到最后,这是一种倒装句式的写法。
“到了最后”的最后,应当是沙堡已完成了,沙堡是被诗人隐喻成某种人生的路程。我们知道,诗人写沙堡,不纯粹写沙堡,是有所寄托。“黑暗的浪潮”即指实体的海浪,也指人生这个硕大无比黑暗无边的“浪潮”。这股浪潮远比海浪汹涌得多,它形成了一种无从抗拒的压力。“总是会吞蚀尽我的每一种期待/每一个梦想”,诗人原来是有所期待和梦想的,但都被现实这“黑暗的浪潮”吞蚀尽了,那是一种相当无奈苍凉的心境。
所以,“故事一旦开始 再怎样曲折/也只是在逐步走近结束的方向”,人生中的故事万万千千,从一开始是注定要走向结束(死亡);花尽管开得灿烂,最后等待它的是凋谢,黄昏的彩霞是绚丽的,转眼即消散,整个大自然的程序便是如此,人生自也不例外。很宿命很凄迷很悲凉的心绪,营造出一种悲观主义的氛围。在席慕容的眼中,美丽的景象只是稍纵即逝,人生的故事可能很曲折精采,很引人入胜,但到了最后,依然是一片虚空。
“所有美丽的呈现只是为了消失
所有令我颤抖与焚烧的相见啊
只是为了分别”
悲观主义色彩依然沿着诗歌的轨道滑行,诗人无法从这心造的幻觉中抽身而出,这个世界的“期待”和“梦想”已死亡了,我们还剩下什么呢?但席慕蓉哀伤而富有力度的诗句,却令我深深的为之沉思。“所有美丽的呈现只是为了消失”,美丽的景美丽的情感或许只是一种点缀,它们呈现的方式和内容各自回异,但在诗人心头浮动的几乎不留痕迹,包括时间的流动。这些美丽的终究要消失,而且是因为“消失”而曾经存在过。存在是过去式,消失是一种结局;所有的期待与梦想都只是幻象,而消失却是“美丽的存在”,如此的哀悼哀怨,使我们对这个美丽的世界不再有感动。
因为美丽的消失,那种刻骨铭心的“相见”,也只是为了“分别”,扣紧了前一句的哀叹。相见是令诗人“颤抖与焚烧”的激情,然而最终也与美丽俱灭,多么无可奈何的消失和分别。
“可是 你不能禁止我在这海边
用我仅有的时间来不断
营造或者重温每一部分的细节”
由此来看,诗人与“你”的相见,并不是愉快的,充满着愤怒的情绪。诗人在“颤抖与焚烧”之馀,为了寻找一个疏通的管道,所以在海边堆沙堡,借以舒解心头的“怒火”,沙堡是一个象征,感情脆弱的象征。
从诗中所透露出来的讯息,这个“你”该是个“有问题”的人,所以诗人用了“你不能禁止我在这海边……”这样的诗句,但诗人为什么要“营造或者重温每一部分的细节”?逝者如斯夫,美丽的消失已够让我们去荡气回肠了,为什么还要“重温”那些已消失了的“细节”?看来,诗人在情感方面是不够潇洒的,而且心态有点矛盾--当诗人不再有所期待和梦想之后,这样的心情是拖泥带水,美丽的心情也就不再美丽了。
“当海洋逐渐升高
迷航的船舶终于都在远方沉没”
这是一种迷惘的情感。“迷航的船舶”犹似诗人迷航的心,渐渐的沉没了。
“我当然明白 今夜之后
我为你而留下的痕迹
不会比一座沙堡更多”
诗人要为“你”留下什么“痕迹”呢?看来仍然是一团虚无。沙堡会在“黑暗的浪潮”中隐去,你的痕迹是写在水上的名字,焉能留存?
席慕蓉的《沙堡》写的全是虚象,只是借用这个暂时的存在来衬托心情,而这心情是一段对过去感情的哀伤和回忆,写得不那么深刻,可以说诗人是徘徊在幻灭与实在之间,但内心深处被包拢在一种深沉的感伤之中,以致于“迷航”。
席慕蓉的诗一般都写得比较华美,诗句有一种“沉思录”的概括,表面读来浅显,却蕴含绵绵的诗意,但诗句的跳跃间,往往会出现衔接得不够圆满的地方,这也许是诗人顺着自己的心情和心境来写。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
怀鹰,原名李承璋,祖籍福建南安,新加坡公民。曾担任电视台华语戏剧组编剧、媒体城记者、撰稿人及导播、《联合早报网》高级编辑。出版25部包括诗、散文、散文诗、小品、评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等著作,得过25项海内外文学奖项。新加坡书写文学协会理事,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文艺协会永久会员,目前为专业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