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早在阳台上听到路边的方言叫卖声:“卖发糕了,卖发糕了……”我下意识地说了句:“有卖发糕的。”孩子爸颇有“默契”地看了我一眼,“我下去买一点吧!”
其实我只是被一种熟悉的乡音勾起一点孩时的记忆,未必真的想吃,毕竟,我对甜食不是太有兴趣。但被孩子爸这么一“提点”,小小的好奇心突然兴起——想去看看是不是记忆中的酒酿发糕,那就一起下楼吧!
循声而去,一位干瘦的老者推着辆旧自行车停在小区里的一条道路旁,上面绑着的一个小喇叭在不间断地播放着叫卖声——“卖发糕了”,好几个人围在那儿,还有一位年长的阿姨提着一袋发糕问:“你明天早上还来不来?”看来生意不错。我上前仔细一瞧,果然是小块的“酒酿发糕”,正想买,发现卖发糕的老者手上捏着一把纸币,在给人家找钱。我颇为失望地问了句:“请问手机支付可以吗?”老人摇着头说:“不可以,我不会用。”
说起来,我从什么时候起养成了出门不带钱的习惯呢?因为微信、支付宝付款实在很方便,便觉得带一部手机出门着实就够了。今天便遇上了尴尬事,三块钱一袋的发糕而已,我却因为没带现钱而买不到……脑子灵机一动,我可以向旁边的购买者借三块钱呀,然后用手机还给人家。还没等我开口,一位带着孩子在买发糕的漂亮女子主动说:“来,我借给你,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欣然地接过她递来的三个硬币,买下一小袋发糕,再迅速地用手机微信还了钱,并欢快地道了谢,心满意足。我发现面前的女子也是全程微笑着的,“予人玫瑰之手,历久仍有余馨”,多年前我曾用这个标题写过一篇文章,一定是这样的,我始终相信,今天更加相信。
拎着发糕上楼的时候,我想到,每一次回来,想吃的东西其实未必还是孩时的味道,可是在获得的那一刻,总是充盈着幸福。因为,“吃”是乡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