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淼之龙

〈作者 万龙生 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院长)
殊途同归
——从《秋,我和你同步》谈起
在“世界华文文学传播研讨会”微信群,我读到署名張繼征的这首诗:
《秋,我和你同步》
楓葉渲染了季節,
露珠晶瑩了歲月;
秋,我和你同步,
落葉也似紛飛的彩蝶。
霧靄朦朧了山岳,
花瓣浪漫了田野;
秋,我和你同步,
落花猶如夢幻的世界。
雲卷雲舒藍天更高潔,
大雁南飛排著整齊的隊列;
秋風吹走了夏日的悶熱,
秋不孤寂有知音伴愉悅。
花開花落大地亦雀躍,
秋蟲啼鳴忙著最後的告別;
秋雨洗滌了夏日的塵埃,
秋不蕭瑟有凌寒的俊傑。
秋,我和你同步,
秋不是蕭瑟悲涼的季節;
秋,我和你同步,
秋正是陽光暖心的歲月!
(2019.08.11凌晨)
我非常喜欢,而且惊喜地发现这竟是一首非常规范的多重对称的参差体格律体新诗:一、二节对称;三、四节对称;第五节一二行与三四行节内对称。而且前四节都是一二四行押韵,第五节押偶韵;全诗依韵到底。而且其意蕴也非常独特,以“同步”为诗眼,层层递进,生发诗情。于是我就在几个格律体新诗群里广为转发,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一位80多岁的老诗姐竟跟帖说:“这是抒我之情。”
后来,蒙香港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沙浪会长告知:“張繼征兄是香港音樂文學學會會長、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他在歌詞創作方面,頗有成就,享譽音樂文學界,文字功力深厚。”我才知道这位张继征先生十分了得,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歌词家。于是我在微信群贴出自己关于诗歌分类的一种观点:“对诗,我有一种分类法:哑诗(不能朗诵,即使念了听众也莫名其妙的分行文字)、诵诗(听众能够通过听觉欣赏者)、歌诗(通过谱曲能唱能解者)。不言而喻,凡歌诗皆为诵诗;诵诗经过谱曲,即可成为歌诗。”这是就诗与歌的关系而论的。那么,张继征与就是一位歌诗诗人了。
后来继征先生与我建立了联系。显然他注意到我从格律体新诗的角度对此诗所作的格式分析,便回复我:“感謝您的欣賞和肯定!我是作为AABBC曲式的歌詞來寫的,行家從格律体的新詩來分析也規范。再次感謝您的肯定和鼓勵!”你看,他以AABBC曲式来写的这首作品,与我从格律体新诗格律规范所作的分析竟丝丝入扣,百分之百的吻合!
于是我很自然地想到这篇短文的标题:《殊途同归》。
闻一多先生当年强调格律体新诗(当时尚无此名)的“三美”,其第一要义便是“音乐美”。回顾诗之起源,最初是诗、歌合一的,后来才独立为体,但是其音乐的基因是怎么也不能丧失的。就是到如今,还有“歌诗”将二者合而为一呢。由此想到,目前的新诗,在散文化的道路上愈行愈远,“哑诗”占居了主流,简直异化到“无家可归”的地步,实在是匪夷所思!音乐性,诗之魂也!让我们学杜鹃泣血之呼吧:魂兮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