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永春
我去过九寨沟,她就像一个大众情人,人人喜欢,人人思念;我到过天山大峡谷,他就像一个英俊潇洒的美少年;而宗家沟,在我心里却始终似一位含苞待放的美少女。当我得知宗家沟还是西王母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时,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洞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做梦都想再来这里看看。
再次来这里, 恰好是中秋刚过的早晨,太阳刚刚从东山顶缓缓升起,而宗家沟还是云雾潦绕,远观,山顶隐约突显怪石林立,似人,似兽,造型各异,引人遐想。灰白色的云雾,像仙女昨晚游玩时遗落的白沙巾,轻轻飘荡在半山腰,随风移动。
宗家沟在湟源西南16公里处,走进宗家沟,两侧崖壁植被丰茂,怪石成群,形成了雄、奇、险、秀的崖壁奇景。沟内山石天然成景,千奇百怪,自然小道纵横,天堑变通途,形成了一条条通往各景观区的道路。
此地山势峥嵘,峰峦纵横,沟脑通塞外,利于进退。沟内气候宜人,林木葱郁、山泉奔涌,风景绝佳,很适宜人类居住。有大小百多个洞窟,形成青海,甚至整个西北地区最为密集的洞窟群。适合一个人口较多的族群在此常年繁衍生息。
几个大的洞窟,洞顶有天然形成的纹饰,美伦美奂,不由使人想起古籍中关于西王母石室玉堂珠玑,焕若神宫的描写。
从玻璃桥向北下望,正前方是两边各有楼梯而上的木栈道,盘旋而上直达二号洞,平均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的吕祖洞。
站在玻璃栈道观景台,向远处僚望,西面,是拔地而起的自然景观狮子岭,巍峨不可侵犯的雄狮形象活灵活现,安详卧息,仿佛双目紧锁,毫不顾及游客擦肩而过。雄狮岭不远处的象鼻山把长长的鼻子伸入水中,如饥似渴地吮吸。旁边的骆驼峰犹如望着远方的北斗,摇着串铃在沙漠里行走。这里千山堆秀,各有气势,有的像僧人;有的像乌龟;有的像竹笋……它们矗立在高山之巅,以不同的姿态,展现着各自的博大胸怀和无穷魅力。
体验过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顺着滑道,我们都像孩子似的滑到山底。有许多孩子总觉得不过瘾,又从木栈道爬上去重新从滑道下来。
顺着大道继续向前,我们便来到象鼻山下的西王母塑像前拍照留影,由于旅游的人太多,想单独于王母像留影很难,所以只能与游人们抢着拍照。塑像后面,就是雄伟壮观的西王母大殿。十几年前我来过这里,那时这里还是原生态,象鼻山下有一个泉眼,泉水清彻见底,喝一口泉水,有点甘甜,清凉。如今这里修成了一个小型的人工湖,取名“瑶池”。瑶池四周种植的各种鲜花争相开放,香气袭人,令人陶醉。
站在此处,向西北望去,只见两侧崖壁植被茂盛,怪石成群,形成了雄、奇、险、秀的崖壁奇景。沟内山石天然成景,千奇百怪,令人神往。 为了近一步欣赏宗家沟山石的奇特,我背起相机,向左侧山沟进发,走了大约二十分钟,才发现这里山两旁的怪石更为奇特,比前面所见的景色更美,更奇,仿佛进入了动物世界。那些自然生成的山石各具特色,有的像青蛙观山、有的像大鹏展翅、有的似玉兔拜寿、有的似乌龟放哨、有的像野猫捉鼠、有的像猎狗守候、有的像海狮拜山、有的像调皮的猴子、有的像下山猛虎、我不停地拍照,生怕不小心脚下发出声响,惊跑了这些可爱的动物。突然,从西北面延生出来的一座小山,封住了整条山沟,山顶上突出的一块岩石像一只雄伟的金鸡,迎着早晨的阳光,静静地守候在那里。它的身后不远处一块高高矗直的山尖,像西游记里的大力牛魔王,活灵活现。再往里走就是广阔平淡的草原。顿时神清气爽,不由地想高歌一曲。
欣赏完奇峰怪石,我决定去探寻石洞,我花了大约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钻了四条山沟,原来这里每个山沟都有大小不等的山洞和石窟,有的只有窑洞大小、有的却有几间房屋那么大,最让我感叹和惊奇的,还是象鼻山左侧第一个山沟里的西王母石窟,也叫娘娘洞,为三号洞。目前还未完全开发。面积近三百平米,宽敞雄伟。洞外景象奇特,右为百丈红砂俏壁,左为松林缓坡,洞口有崎岖石阶沿右壁而下。前面是一片三千多平米的“广场”,可容纳数千人聚会,“广场”入口处有两道明显的关隘遗迹。 这里洞中有洞,洞旁藏洞。石室,石床,清浙可见。正中间还塑了一尊佛像。石洞都有明显的人工挖掘的痕迹,还有被烟熏火燎过的印迹。如果不进入这个山沟,只从沟口观察,是很难发现这个西王母曾经居住过的卧室。
在这里略坐休息后我继续向山沟进发,并爬上山顶,登高远望,大石头山,华石山,日月山等山体尽收眼底,一种前所未有的舒服感充满全身,这里景色迷人,风光无限,别有一帆滋味在心头。沿着山顶继续翻了几架山,据初步统计,在约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200—300余个大小不等的天然岩洞,较大的有玉岩洞、仙人洞、神仙洞、娘娘洞、天洞、桃儿洞、菩萨洞、二郎洞等,这些岩洞有的崎岖婉转、深不可测,有的高大宽敞宛如殿堂,不少洞壁烟熏火燎,黑漆一团,都有人工打磨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