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拾贝
小时候那些事
21 五里铺杂忆(五)
我又上学了。
一个逃荒要饭、捡煤渣、给饭馆放羊的穷孩子,怎么会走进了五里铺《矿立小学》呢?
说来话长,先从放羊娃说起吧!
回忆起放羊娃的事,得先扯几句西安小吃——羊肉泡馍。
凡是到过西安的人,大多都会去羊肉汤馆,吃一饹娄(特制的大海碗)羊肉泡馍。
头上勒着白羊肚毛巾的陕西汉子,来往西安的士农工商,慕名“西安正宗”的招牌,就会高兴的走进汤馆,坐到简易的饭桌前,饭店伙计,会打声招呼,立即拿来一个,像小盆样的大海碗,放到你跟前。
有人掏出自带的干粮,有人把买来的锅盔,(当地特制的,.像头盔样的,锅炕烧饼,切着卖。)慢悠悠的,按照自己饭量的大小,掰成小碎块,放到大海碗里。
然后,叫来跑堂的伙计,拴好标记,端给汤锅掌勺的师傅。经过羊肉汤的反复冲泡,放肉加汤,一碗香醇美味的羊肉泡镆,让你尽情享受。
桌子上的油辣椒、酱油醋、蒜瓣子,按照各自的爱好、口味,随便调用,如果饭量大,汤喝完了,可以让伙计,再添点汤,直到喝够肚饱,吃的满头大汗淋漓为止。
吃完羊肉泡馍,细品滋味,那个舒服劲、满足感,恰似神仙一般。
羊肉泡馍,成为西安的名牌小吃。
因为食客多、利润大,五里铺的街上,也开了一家羊肉泡馍馆,招牌上写着“西安正宗”,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不过生意到是蛮红火的。
为了保证羊肉新鲜,货源充足,饭馆养了一小群羊,经常保持在十来只左右,自杀自卖。
经过别人介绍,我告别了义兄义弟 ,不再去渣场捡煤渣。
成为西安正宗,五里铺羊肉泡馍馆,放羊的羊倌。
工钱多少,那是大人们的事,我管不了。我只管放羊,吃住都在饭馆,日夜与羊为伴。
每天,吃过早饭,拿起放羊鞭,吹着口哨,甩着响鞭,吆喝着,把羊群赶到山上,或赶到河滩。
羊群中有一个领头的羊,叫头羊,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杀掉的。畜生好像也通点人性,头羊走到那里,其它的羊,都会跟随着它走。放羊娃的窍门,只要把头羊调理好,其它的羊就省心多了。
为了和头羊搞好关系,我在吃饭时,把掰碎泡汤的锅盔馍,省下一点,装在兜里,打开羊圈门,先给头羊吃点锅盔馍,吹着口哨,头羊就听音跟着我,带领着羊群走向山坡或河滩。
白云悠悠,
羊鞭炸响。
忘掉苦难,
安心放羊。
回忆起上矿立小学的事,就得先说说娘的良苦用心。
娘一輩子没有读过书,但却深知读书的重要,娘不识字,但不能让我成为睁眼瞎。
上学首先是得有钱。其次是认识校长或老师。
娘为了赚钱和创造条件,让我读书,不顧瘦弱的身体,托同村周天永当矿警的姐夫,在五里铺紧挨“矿立小学”的矿工医院,当上了一名洗衣被、洗床单的勤杂工。
娘不仅干活实在,而且心中暗有打算,医院和学校是近邻,医院的医生或许认识学校的人。
我放羊有点空就会到医院找娘,记得有一个姓李的女医生,是河南老乡。娘为了讨好李医生,在下班后,不顾疲劳,经常帮李医生干活,收拾家务。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心换人心,娘的勤劳,换来了李医生的好感和同情。
娘的良苦用心,
有了回报。
通过李医生的关系。
我终于走进了,
五里铺矿立小学。
我又上学了,
看着娘,
消瘦的身影,
皱裂的双手,
泡白的手指甲,
站立不直的腰,
娘啊娘
为了让我上学,
心中的苦涩,
谁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