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的月色笼罩着这个群山环绕着四周的小村庄,寂静得有些叫人害怕,偶尔还能听到几声狼嚎。带着一天辛劳之后的疲惫,大多数人已经进入了梦乡。然而,山间的小路上却正走着两个年轻人——一个是要出远门的,一个是来送行的。
没有人打破持久的宁静,两人一前一后小心翼翼地朝前走着。只是前面的他不住地朝后看,只是后面的她一直低着头。
走完了一段长长的田埂路,就要翻越一座大山了。
他开了手电筒,她终于开口了。“递一个包给我吧!”
他坚决地摇了一下头,“我背得动。”
她的心猛然被触动了。背得动?如果他真能背得动的话,又怎么会离家出走呢?“紫鹃,小心点。”前面的他温柔地叮嘱着。
她不禁停了下来,凝望着他的背影。“为什么他从来不让我分担他的痛苦呢?”
“紫鹃……”他也停了下来。“你怎么了?”
她想迎上他的目光,想看出他的心思……黑暗里却未能如愿。
他突然转过身去,独自向山上爬着。显然,他是在回避她了。
沉默一直伴随着他们走完了山路。他不能不说话了,因为去山外的车子一来,他就得离开她了。
“娟,相信我,我一定会回来的,这里毕竟是我的家乡,还有含辛茹苦养育我长大的母亲。”
她再也忍不住了,伏在他的肩膀上伤心地哭泣着。
“立刚,我不问你出走的原因,你一定有你的道理,我只希望你不要忘记我,记得给我写信。”
“嗯。”他的声音也变得哽咽。
一辆三轮车开过来了,她放开了他,帮他拦停了车子。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扭头上了车。
日子在等待中流逝,半年后她终于收到了他寄来的厚厚的一封信,她迫不及待地想看信,手却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好半天才打开信封。
“娟:
日子过得是不是很快?转眼间我出来已经六个月了。应该早点给你写信的,可是因为刚来时忙于找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写信,更不愿意让你为我担心。现在我很幸运地进了一家服装公司当推销员。
娟,你一定想知道我离家的原因。你该了解我的,我这次出走并非为了逃避现实。高考落榜,乡亲们嘲笑我的责骂我的,我统通都能理解。毕竟,为了我读书,大家借钱的、出力的,真的是帮了我很多,帮了我们家很多。我也没想到平时成绩不错的自己怎么就在最重要的考试中失利了。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面对这些,我确实也伤心过,恨自己不够争气。但是,痛定思痛之后,我觉得自己也不是个懦弱的人,上大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我不愿意守着几亩薄田过一辈子,总要出来见见世面,我要学点本领,要多赚点钱,让操劳了大半辈子的母亲过上几天好日子。
有机会,我还要继续读书的,城里有夜校有成人大学什么的,我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当然,找工作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也碰了很多壁,后来听老乡说一家服装公司要招收几名推销员,我就去应聘了,他们让我先试一个月,现在已经正式被录用。请你帮我向我母亲解释一下,让她老人家放心,下个月我就可以寄些钱回去了。
……”
她激动地将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她替他高兴,也为他骄傲。她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母亲,那个自从儿子离家便终日垂泪的老妇人,十多年前孩子爸病逝后,唯一的儿子就是她的全部希望和精神寄托了。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关上房门,拿出五六张信纸,她要将他走后所发生的的一切都告诉他,包括她的思念和他母亲的牵挂。还有一件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们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正缺授课老师,他走后的第二天,刚好校长来他,本来打算请他去当民办教师的,他的出走令校长大失所望。后来,校长想起来她也是上过高中的,只因为高三时她的父亲得了一场大病才被迫辍学。论起学习成绩来,当年的她是不比他逊色的。她欣然地答应了校长的请求,虽然只是临时代课,而且工资很低,可她深知山里的孩子读书有多么不容易,她愿意将自己所学的不多的知识全部都传授给身边的孩子们。她要问问他是否支持自己的决定。
三个星期后,她收到了他的一封快信和一张汇款单,她很快就拆了信。
“娟:
看了你的信之后,我激动了很久,也沉思了很久。我很赞同你的选择,咱们山里娃上学不容易呀!你我算是幸运的,还上了高中。城里人不愿意去山窝里教书,我们作为山里人,难道不应该为乡亲们做点贡献吗?娟,城里的培训班很多,等我攒足了钱,一定要多学点本领回去,那时候我们同心协力,为办好山村教育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我还打算寄点书给你,你有时间看看,多传授点实用的知识给咱们山里的孩子吧!
娟,有志同道合的你相伴,我真心觉得幸运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当日我们共同读书、共同劳动的场景,想的最多的还是离别时的那个夜晚……暂且把这份深情埋在心里吧,相信不久之后我就会回到你的身边!
……”
她雀跃的心似屋外的画眉鸟,天籁之音都是来自真诚的回声。
来往的书信累积成册,记录了无数个飞逝的日日夜夜。
连续三年的时间里,他只在春节的时候返乡,带回来各种小吃分给了远近邻里,当日讥讽过他指责过他的人们早忘了彼此的芥蒂。带给她的礼物中总是以书本居多,她记得他的期望和彼此的约定。
第四年回来,他送了她一部手机,他说,等书信太慢,不如发信息吧,每天知道彼此的状态,多好!
他外出第五年的那个春节前夕,他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归来,竟然还有两个长得颇为气派的中年男子随行。他说,再也不走了。
那两个企业家是来援建希望小学的,他顾不上先去看她,就领着两个客人去了村长家。
而她,闻讯赶来,站在路边远远地看着他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