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上江南吟
文/李刚军
蛙鼓蝉鸣蛐蛐叫,
欢歌笑语夏日到。
神奇宁夏多壮美,
塞上江南自妖饶。
人类遗址水洞沟,
中西文明塞上骄。
长城古道车辚辚,
藏兵洞下剑出鞘。
贺兰晴雪日神照,
史前岩画传世宝。
滚钟口前思岳王,①
踏破山缺铁马啸。
大漠孤烟黄河谣,
王维绝唱情不老。②
沙坡鸣钟水镇美,
白马拉缰筏子漂。③
神秘西夏始元昊,
王陵台榭落空郊。
好水川上念范公,④
心忧天下情未了。
水沙绝配天下妙,
沙湖苇舟鲢子跳。⑤
荷风送香游人醉,
百鸟多情撒千娇。
蒙恬统兵三十万,⑥
血洒兵沟不言还。
开渠屯田长城筑,
戍边安民功可鉴。
灵州会盟民族融,
太宗尊拥天可汗。⑦
城楼登基唐肃宗,⑧
平叛安史复长安。
六盘烟雨古萧关,
丝路文书作交换。
征战万里何所惧?
凉殿峡上吊大汗。⑨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军会师将台堡,
红旗漫卷六盘山。
镇北古堡牧羊圈,
贤亮点化变奇观。⑩
莫言谋子红高粱,
走向世界摘桂冠。
神奇宁夏游不尽,
塞上江南开新篇。
贺兰岿然雄风起,
长河不息梦将圆。

注:①岳王,即岳飞。南宋爱国将领 ,他留下的千古名篇《满江红》,充满了为国立功满腔忠义的豪气,其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更是豪气直冲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这首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这首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
②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使至塞上》等。特别是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留下了描写塞上大漠风光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绝句。
③白马拉缰,指美利渠直接从黄河引水时的引水拜,年复一年,向上延伸,就像拉着一匹白马的缰绳。筏子,指羊皮筏子,是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的运输工具。
④范公,指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一位值得崇敬的历史人物。1041年二月,宋夏大战于六盘山下的好水川口(今宁夏隆德),好水川之战宋军大败,作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相当于战区副司令)的范仲淹,在宋军失败后,没有推卸责任,而是主动上章自劾,贬官降级。后转为户部员外郎、耀州知府。好水川之战五年后的1046年,应巴陵郡守藤子京之约,写下了传世之作《岳阳楼记》,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及其深远。
⑤鲢子,即鲢鱼。是沙湖当家品种,犹以白鲢大鱼头著称。鲢鱼性急躁,善跳跃。其肉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
⑥蒙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引黄灌区第一人。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河套一带),修筑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兵沟,位于黄河以东,距银川约40公里。据史书记载,这里是秦汉时期屯兵之地,故称为“兵沟”。附近的“浑怀障”遗址为秦代大将蒙恬所筑。
⑦灵州会盟,指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赴灵州(今宁夏吴忠、灵武一带)与西北各部族使节数千隆重会盟,各少数民族首领纷纷向唐太宗献上最珍贵的礼物,尊唐太宗为“天至尊”“天可汗”(意即至高无上的共主),并表示“子子孙孙常为天至尊奴,死无所恨”。唐太宗深受感动,爽快地答应了将这些部族列入大唐州县的请求。唐太宗灵州结盟,是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少数民族盛会,开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之先河,把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作为大唐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原王朝和西北少数民族相互承认都是中华民族的支脉,这个认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正是建立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山之举,有效解除了唐初北方边塞的边患,开创了安定团结的局面,促进了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
⑧唐肃宗,即李亨。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李亨在灵州登基,并组织平叛安史,收复长安。灵州成为唐室中兴的策源地。
⑨可汗,指成吉思汗,即元太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建立了蒙古帝国,奠定了元朝的基础。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在六盘山行宫去世,之后被密葬。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对蒙古民族的形成有巨大意义;攻金灭夏,为全中国一统王朝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建立横跨亚欧的大帝国,打开了东西方的大通道,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⑩贤亮,指张贤亮,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年生于生于南京,江苏盱眙县人。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 莫言,即当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谋子,指张艺谋,著名导演,两位皆因《红高粱》而成为世界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