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泉湖之夜
风清扬
暮色四合,冰轮初上,淡墨的天空下笼罩着一方浅塘。它位于廊坊市区丹凤公园,是一个人工湖,名曰“凤泉湖”。此时,我正站在湖的南岸凭栏而望。在我周围,尽是前来纳凉的人群,他们与我同在一片星空下,享受着夏夜的美好与安宁。
夜色渐浓,白天里的那些翠绿的菖蒲与芦苇,已在月光下变成了绰约的暗影,并在湖边及浅水区随风摇曳。湖的周围有许多巨石,在明月的银辉下反射出青白的微光,我跃上了木栏西侧的一块平坦的方石,盘膝而坐后,闭目养神,试图将自己融入这一片空明。过了一会儿,远处嘈杂的音乐与车流的喧嚣,渐渐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声嘹亮的蛙鸣与游鱼拨弄的轻微水声。寂静中我想起了张若虚的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想,千百年来,一定也有人似我这般在月下静坐吧?
清风徐来,沁入鼻孔的是淡淡的苇香,它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欢乐的童年。我曾在同样明朗的月光下,拨开了家乡水塘边那茂密的苇丛,小心翼翼并又满怀希望的提起白日里投放的虾笼。谁又能真正地穿越时光,回到遥远的过去?恐怕也只有这轻灵的思绪。我静坐在这凤泉湖畔,依如置身于梦中的故乡。可这些芦苇又何止穿越了数十年?“葭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诗经中的芦苇,或许与今天的也并无不同吧?青青的苇叶还曾包裹着糯米,被蒸熟后投入江中,以祭祀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以,每当我看到芦苇时,总会有无限的遐想。
夜更深了,湖边的人们开始变得稀少了。除了水里的蛙鸣,讨厌的蚊虫也在我的周围哼起了夜曲。所有纷繁的思绪在此时,都戛然而止,我连忙坐起,并哑然失笑。我突然明白了:再奇妙的幻想也终究敌不过,现实中的这样一只小虫。肆意地将自己投入到历史的洪荒,与浩渺的宇宙中,人将是无比孤独的。小小的花蚊是在时刻地提醒着我们:真实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中,即使会遇到困难,会有不甘,但也会拥有久违的幸福。所有的这些——痛并着快乐,也许正是我们人生的全部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