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注:刘海藩,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原会长。2014年5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上图左:罗序伦,右:刘海藩。
下图:罗序伦夫妇与刘海藩(中)在一起

相识恨晚 离别太难
文/罗序伦
有缘能与海藩校长相识是我人生最大幸事。
与海藩校长相识是在2011年冬的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年会上。海藩校长时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在年会上,我们共同探讨了中国的书画艺术,我发现海藩校长博古通今,对中国书画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当代流派及历史渊源所知甚详,不觉钦佩有加。临别时我赠送海藩校长一幅墨梅图,海藩校长赠我书法作品“真情大爱满人间”,彼此相识。
2012年春季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举办一次活动,我和海藩校长提前入会场,在休息室时,海藩校长亲切地问我学画画的情况。我就把学画的心得和感悟向校长作了简要汇报。因出席会议领导陆续来到会场,海藩校长说:“老师,您说的太好了,我教了一辈子的书,你今天讲的书画领域理论,对我来说还都是新的知识,等会后,安排时间到我家我们好好谈谈。”会后,海藩校长专门安排李军鹏同志带我前往他家做客。在家中,校长夫妇热情接待了我。
我和海藩校长接着上次的话题,从如何弘扬继承传统文化,到艺术创新,书画艺术欣赏及其价值观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时,有朋友前来请校长题字,于是我们又来到了校长办公室,校长题好字,我和校长交流画竹,校长凭着对书画艺术具有的卓越灵感,在我画完画作,校长也提笔挥毫成幅,在场朋友报以热烈鼓掌,纷纷向校长求画。
中午校长和我们十多个朋友共餐,校长首先举杯站起来说:“今天,借这桌薄酒,拜罗序伦先生为老师,跟罗老师学书画,学书画理论。”我受宠若惊,慌忙站起来说:“我拜校长为老师,向校长学习。”接着,校长向我频频举杯说:“我给老师敬酒。”我深知,这是校长对我人生最大的激励,亦体现校长虚心好学,礼贤下士,平易近人的胸怀。此后遇见,校长总是问长问短,从绘画创作,到家庭生活琐事等,对我真是关怀备至。
校长和我经常谈到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如何使书画艺术最大价值化。他强调书画艺术一定要为党的文化强国战略作出贡献。2012年6月,在海藩校长和白占群秘书长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我们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的领导下成立了书画院,他亲自担任书画院名誉院长。
2013年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指导下,书画院从举办“学习十八大精神,百名部长、将军,社会名流、书画家和爱心人士大型书画展”,到“伴飞神十 圆梦天宫,书画艺术搭载及展览”,海藩校长都认真帮助策划,积极投稿参加,从新闻发布会到展览开幕都亲自出席。校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老师,凡你开展的活动,请事前告诉我,我一定出席。”
当校长得知我以书画为社会作出了一些爱心活动,他对我大加鼓励,并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的年度大会上介绍我的事迹,给予了我莫大的激励。
海藩校长虚怀若谷。2013年出席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年会上,校长将自己编辑出版的精美诗集“海藩集”赠送予我,并在诗集首页上亲笔题写“序伦先生指正。”题好后,当众给大家解释道:“先生,就是我的老师。”
我接到“海藩集”连夜拜读,写了一首感言:
捧读诗集喜若狂,刘公垂爱赐华章。
莫道诗词雕虫技,哲理深蕴道义扬。
音声平仄流古韵,字句珠玑翰墨香。
胸有千千情谊笃,笔生种种泛春光。
信口如云歌盛世,诲人不倦树栋梁。
笔端凝重意深远,尔雅溢彩铸辉煌。
幸逢海藩集问世,诗坛应添气万象。
校长知道后,见到我十分谦虚地说:“老师夸赞,有过,有过!”
2014年,春节前夕,我因要回深圳过节,就请李军鹏同志陪同我与夫人焦传翠到校长家辞行。海藩校长此时已经辞去了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职务,他真诚地向我说“老师,这下我有时间了,开春后,我陪同你们到各地走一走,把慈善活动深入下去,把书画院的活动开展好。”
未想到,春节后我从南方归来,忽闻校长住院,我和夫人焦传翠赶到医院看他,他刚做完手术,见到我们笑着说:“怎么把老师惊动来了。”我打趣地说:“闻校长身体有不适,我们岂能不来。”校长连声说,“谢谢,谢谢了。”
我接着把今年策划的活动方案向他做了汇报,校长恳切地说:“这个策划方案很好,这是把书画艺术与慈善事业融合的一条创新之路,完全符合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中国和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这是一件好事,好事就要做好。”
我说:“请校长放心,我和同志们一定努力。”校长频频点头说,“好!好!好!”。以后,我每到医院去看望他,校长都对我们的活动十分关切,询问活动筹备情况,并给于筹备工作上的详细指导。
万万没有想到,校长病情日渐严重,更令人无法相信的是病情居然不可逆转。我一次去看校长,校长久久握着我的手不放,说:“老师,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没有跟老师学好画。”我安慰校长说,“校长安心养病,待身体修养好后,我们再画。”
在校长弥留之际,我和夫人又去看他,他闭着眼,向我轻轻挥手示意。次日上午,我又陪同校长夫人刘莲大姐赶到医院看校长。校长夫人拉着校长手说“老头子,我来看你了”。校长儿子接着说:“爸爸,罗老师又来看您了!”这时,校长慢慢睁开眼睛向我微笑,在场人都非常高兴。
我赶紧俯身拉着校长手说:“校长,好好休息,我们会常来看您的。”校长闭上眼睛不到半分钟,又用力睁开眼向我微笑,他的眼神是那样的慈祥,微笑是那样的灿烂......没想到,这一次,竟成了最后一次见面!
5月13日中午1点半,我们听闻噩耗,急忙赶到医院,校长刚离开我们,我见他是那样安详,仿佛刚睡去。晚上,我回到家中,再也按耐不住心中悲痛,我含泪挥毫写下下面这首诗:
悼念刘海藩校长
文/罗序伦
海藩校长!您在哪里?
海藩校长!您在哪里?
海藩校长,
莫非您在休息!
您太累了,
您好好休息吧!
甲午四月艳阳天,
刘公驾鹤从容归。
儒雅风度仍如昨,
斯人遽逝痛心扉。
刘公博学最务实,
两袖清风千古垂。
举贤任能为兴国,
浩然正气胸襟巍。
著书立说昭世人,
肝胆相照结师谊。
朝乾夕惕称典范,
励人励己常教诲。
英灵已作蓬莱客,
伤心只为哲人萎。
从此不见尊君影,
再聆清言可向谁?
老泪无多哭知己,
苍天何遽夺我友?
悲哉!今日成永别。
痛兮!何时再相逢?

罗序伦: 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教育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诗人、学者、中国梦组委会主任、慈善中国万里行发起人和领导者、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专家学者管理委员会副会长、民政部社会工作基金社区文化基金顾问、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世界艺术家”级别品审资格认证顾问、世界华人艺术家大会顾问、第十届全国电视文艺“百家奖"评析终审评委、中国传媒记者协会会长、中国领导力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名誉会长、慈善中国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专家学者管理委员书画创作研究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