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心中的梦
文/孙希彬
题苏小小墓 慕才亭里栖香魂,千年芳踪何处寻。
仗义疏财留佳话,文采风流今尚闻。
富贵荣华岂留恋,随缘随性但率真。
千古洒脱一奇女,总使游人念佳人。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某家的大作,早年在下游览西湖时写下了这首《题苏小小墓》。
苏小小是南北朝时的南齐名妓,生活在钱塘(今杭州)。先世曾为东晋官员,后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十分宠爱,因为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又有文采,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门前总是车来车往。于是,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才女。南齐有一首《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鬃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首表达少女敢爱情感的诗,据说就是苏小小所作。
相传,苏小小爱过一个叫阮郁的豪门公子,也是爱得轰轰烈烈,可是阮郁被父亲招回,不准再与苏小小来往。苏小小难过了一些时候,便放下了,照旧与她看得上的文人雅士来往,周旋在男人的世界里。观察使孟浪途经钱塘时,对苏小小非常痴迷,却遭到了她的拒绝。而后,苏小小慧眼识人,仗义疏财,资助落魄书生鲍仁进京赶考。后来,鲍仁金榜题名。
苏小小的结局却哀艳凄绝。她偶得风寒,但她认为自己已享尽荣华富贵,看透世态炎凉,拒绝治疗,年仅19岁就香消玉损了。鲍仁金榜题名后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正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将其隆重下葬,埋于杭州西湖西泠桥侧,在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就是今天所说的“慕才亭”。
——我原来也是知道苏小小的,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直到2005年秋到杭州西湖游览了慕才亭,才对苏小小有了更多的了解。
关于苏小小,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都写过缅怀苏小小的诗文。近代的曹聚仁,甚至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 “茶花女” 。白居易有诗云:“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清代诗人袁枚也对苏小小非常仰慕,曾随身携带私章一枚,上刻“钱塘苏小是乡亲”。
文化大师余秋雨则在《西湖梦》里说,“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一位妓女竞如此尊贵地长久安享景仰,原因是颇为深刻的”。他还说,“由情至美,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然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转捩,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妓女生涯当然是不值得赞颂的,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确实,在苏小小短暂的生命中,一直率性烂漫,崇尚自我,不仅跟着感觉走,而且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 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为什么苏小小勾起那么多人的恻隐之心?为什么那么多的文人骚客仰慕苏小小,传颂苏小小?
美丽有才,多情仗义,洒脱随性,敢爱敢恨,苏小小本身的形象就是一个梦,一个男人心中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