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乡
文/袁宏清
一
一条曲幽通径的绵延小路
从古至今
承载着家乡的这片黄土地
千百年的家乡
庄稼人沿着那条弯曲而古老的乡径
进山狩猎
刀耕火种

二
曾经
这里是一片人文土地
这片土地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并留有“高山茅屋出翰林”的故事
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清朝进士袁宝彝
官授营缮司工部主政,吏部尚书
为官一任造福乡里
自掏腰包捐银数千
号召举人彭天方等名人绅士捐物捐款
创办书院
讲授《四书五经》
传授儒家经典
为家乡的教育事业铺砖添瓦
留有黄土矿资源书院
寨市虎谿书院并撰写《虎谿书院章程碑》
还办有南山,汉章、正业、慰文等书院
为绥宁的教育立下汗马功劳

三
曾经
这里是一片英雄土地
这片英雄土地孕育了无数的革命先烈
如刘光演,匡非非,袁公信,刘虎臣等等
这片土地上曾经
留有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革命领导人的足迹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
一场惨烈而悲壮的鸡公坡战斗
这场战斗让红二军团红五师师长贺炳炎
痛失右臂
成为独臂将军
也是这场战斗夺走了刘汉卿,黄炳元
两位团长的宝贵生命
同样是这场悲惨的战斗
七十五名指战员光荣牺牲
是他们用躯体阻挡了国民党军章亮基
钟光仁二个师的猛烈进攻
歼敌二百多人
为红二红六军团西入贵州
北上抗日扫平障碍
还是在这片土地上
一九五0年黄土矿保卫战
解放军一六三师二个排八十余人
以铜锣山为掩体
击败国民党残余及土匪二千多人
创造了近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四
曾经
这里是一片神秘土地
这里有过仙人架桥的神话故事
这里有过湘西赶尸的离奇传说
这里有过兄弟成仙的美丽神话
唐氏“三阡”兄弟为人老实
是当地有口皆碑的孝子
为当地民众守家护院
与妖魔鬼怪及野兽做着殊死搏斗
其事迹感天动地
玉帝下旨
招安天庭封为“三阡圣公”

五
多少个曾经
由那片土地写进乡愁
多少个曾经
由那条溪流谱进赞歌
湿漉漉的晚风
尽管你用思念的长线
放飞心系乡愁的风筝
我仍然懂得
这里的文化底蕴让人惊心
这里的地域文化使人动魄
这里有说不尽的民间传说
这里有讲不完神话故事
这里有传说中的湘黔古道
有大圣桥,龙王桥,杨家桥
有安南桥,石仙桥,斋粑桥
这六座风雨桥
就像镶嵌在湘黔古道上的六颗明珠
还有大圣桥北边的观音阁
下桐溪的朝阳寺香烟缥缈
肖家湾的朝阳庵灯火辉煌
小安村的迴龙庵神通五湖
石仙桥的惜字塔雄伟壮丽
自然村的渠渡庙灵显四海
牛栏冲的金牛寺香客云集
佛道儒三教俱全
有成千上万的奇花异草
有数以千计的飞禽走兽
菩萨脑曲径通幽
倒水洞三潭飞瀑
羊山青峰峦叠嶂
驼背江峡谷逸林
鸡公坡华峰耸翠
封神岩松杉葱郁
屈指可数的仙人脚、鼓子山、爱钵井
十八毛湾、焦崖、赵子龙
箩盖山等自然风光赏心悦目,秀色可餐
这些人文地理,古典神话、田园风光
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巫傩文化
哪一个不是家乡的民间经典
哪一件不是家乡的物华天宝

作者简介:
袁宏清,男,1966年出生,湖南绥宁人,农民,文学爱好者,写点东西聊以自慰。凤凰诗社五支社入驻诗人,三湘诗韵诗歌学会会员。在《山东诗歌》《凤凰诗刊》《三湘诗韵》《长江诗歌》《东方诗报》《湖南城市广播电视报》《邵阳日报》《温州日报》《新浪网新闻中心》《温州都市报》等多家报纸杂志及多家网络都市头条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