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雪漫说:“人生中有很多美好难忘的时光,大抵都是与自己独处之时”,我亦有同感。
最早的独处时光是那段漫长的读书年代。在我投入学习时,时常忘了四周的环境,家人以正常的脚步走到我的身边,我常常“无动于衷”,未曾觉察。以至于多少年之后母亲还记得这样的细节,每每与亲朋好友们提及,满是自豪。应该感谢那一段时光,清晨捧着书本在屋后的草地上大声朗读,夜晚守着一盏青灯做着枯燥的练习,哪怕小伙伴们一个个中途离开了校园,哪怕有太多诸如“女儿都是泼出去的水”之类的杂音,我还能固执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提到:我爱热闹,也爱冷清;爱群居,也爱独处。我大概更爱独处。因为在很多热闹的时刻,我会莫名地陷入一个人思考的氛围里,这是从自己喜欢上写诗开始的吗?与党派的一个姐姐共同参加培训,等待出发的那一刻,我看到朋友圈里已经有北方的朋友在晒冬天里的一场雪,心有所动,即兴写了首小诗,表达盼雪的心情。事后她一脸惊讶地说:“刚刚我们还在一起说话呢!你怎么就写好一首诗了?”初始我颇有些羞愧,怕别人觉得我不够重视他(她)。这样的经历多了之后,我也就“心安理得”起来——忠于自己的灵魂也是一种真诚。
周国平说“独处也是一种能力”,我未敢以此自诩。“独处”于我,大约称得上一种习惯。生活繁重,假如可以寻一些轻盈的时光许自己修篱种菊,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在这样的时光里,默默地体验,默默地感悟,任思绪飘飞,看云卷云舒,哪怕只是独酌一杯清茶,也能看到一份澄明,也能享受一份轻灵。这样的每一次独处,都是在喧嚣的尘世里找回那个返璞归真的自我。
独处,“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学着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便知应该坚守的生活;学着仰望星空,便知应该选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