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二,我们兄弟姐妹七人,聚在老家哥哥盖的二层楼房的独家小院里。
吃过午饭,我们围坐在火炉旁陪着母亲,有讲故事的,有说笑话的,有唱戏的,也有唱歌的。
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这样温馨和谐的气氛,使我们感到无比的开心和幸福。
我坐在六十多岁的哥哥和嫂嫂身边,哥哥感慨的说,今天咱一家人在这宽敞舒适的楼房里过新年,真幸福!现在想想,二三十年前,我离开老家在外创业,如果不是一路有好心人相助,我哪有今天住楼房的福气呀!不管何时何地,我永远忘不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渡过难关的恩人!哥哥一边悲喜交加的感叹着,一边擦拭着眼角激动的泪水。
哥哥是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退伍军人,回乡后在我村教学。二三十年前,哥哥辞掉了教学工作,只带了一台缝纫机,就领着一家五口人离开故乡,身无分文,去到举目无亲的洛阳,开始了艰难曲折的创业生涯。
那时哥哥家的三个孩子中,大孩子七岁,小孩子才二岁。为了孩子们将来有个好的出路,哥哥毅然决然离开农村老家,来到了这个既向往又陌生的城市。
出来不易,谋生更难。初来乍到,在这个举目无亲的繁华城市里,哥哥心里十分茫然,非常无助。但是,虽然前面的路很渺茫,但一家五口人天天得吃喝,想做生意又没有本钱,这的确实不争的事实。天无绝人之路。哥哥想:出路,出路,出来才有路,出来就应该有路,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
哥哥有一手非常熟练的驾驶技术,还有正规的驾驶执照,经过深思熟虑,哥哥和嫂嫂商量:开出租车。没有车,就租别人的出租车,别人白天开,哥哥就晚上开。
嫂嫂也很快找到了一天兼三职的工作,承包了洛阳师范学院一个教学楼一至六楼的卫生,包揽了一个澡堂晚上结束后清洁地面卫生的工作,这些都是又脏又累很辛苦又不挣钱的活,但是不怕吃苦的嫂嫂从没怨言,尽心尽力干好这来自不易的工作,工作空闲时间,嫂嫂还给一个退休老人一天做三顿饭,这是嫂嫂的第三份工作。
就这样,哥哥晚上开出租车,白天休息,打乱了正常的作息时间。二三十年前开出租,不像现在出租司机都有导航和较高的安全保证,能保障司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哥哥说有一天晚上,他拉了三个年轻人去邙山岭,走到偏僻的路段,哥哥被抢劫了,不仅身上仅有的几十元钱被抢走,并且还受了伤。可哥哥还是急中生智开车甩掉了歹徒对他的再次伤害,现在想想,还心有余悸。哥哥说那时生活的艰难是说不完,道不尽的。
嫂嫂更不容易,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起早贪黑,干三份工作,忙碌和辛苦就可想而知了。每天忙完工作,累的腰酸背疼,可嫂嫂从没喊苦说累,很珍惜这些工作。
哥哥还说,每到师范学院卫生大检查,是嫂嫂最忙的时候,嫂嫂忙不过来,一家人都来帮忙打扫。当时,还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子,一双小手紧抱着比自己胳膊还粗的拖把杆,撅着小屁股,吃力的拖着地,小脸蛋累得通红通红的,时不时引来师生们的怜悯和赞扬,说这么小的孩子都知道帮大人干活,哥哥每次说到这里,哽咽着说不下去。
这时,哥哥端起茶杯,喝了几口茶接着说:那时,真的很心疼年幼的孩子们,跟着我们吃苦受累。可现在想想,这些经历,都是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金钱买不到的。不过,这也使他们懂得了,先苦后甜,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这不,苦日子总算熬过去了,现在孩子们都大了,也都有了自己独立的一片小天地。哥哥欣慰的说着。
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从艰难困苦中熬过来的,在那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岁月中,真的少不了好心人无私的帮助。
哥哥说,现在不种地了,粮食都是买着吃,可那时吃的粮食都是自己十几亩地种的。每到农忙时,总要回老家收割。那时,没有现在的机械化收种,全是人工,一忙就是一个多月,所以只能把三个年幼的孩子留给房东阿姨照顾。房东阿姨对孩子们照顾得很好,一个多月忙完来时,他们三个孩子都吃得胖乎乎的,脸红扑扑的。
哥哥还说,那时因为交不起房租,时常搬家,没有固定的住所,在不断的搬家中,孩子们提起搬家都害怕了,现在都记不清搬过多少次家。
哥哥回忆说,每到交房租的时候他最发愁,因为实在没钱交房租,可哥哥又不想拖欠房租,就实话实说告诉了房东。房东是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好人。他跟哥哥说,我看你也是个本分的实在人,你什么时候有钱,你再交房租。房东还非常信任哥哥,把三层楼房的出租交给哥哥管理,哥哥就成了出租房的管理者和维修人员。哥哥非常感激房东对他的关照和体谅,很用心把租房人什么时候入住和离开,包括收水电费,都认真的记录,然后交给房东。有时出租房的下水道堵塞,哥哥就想方设法疏通下水道,有时堵得太很,还得亲自用手抠挖才能疏通。哥哥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对咱好,咱也得对起人家。
哥哥还说,那时,他最发愁的事还有孩子们开学的时候,因为三个孩子上学得交一千多块的借读费,一千多块在那时,可不是个小数目。
哥哥和嫂嫂忙忙碌碌挣的钱,仅够维持平日的生活费用,哪有钱交借读费。
哥哥实在没办法,只得厚着脸皮去找校长说明真实情况,没想到,校长竟破例答应减免一半借读费,这下可解决了哥哥的燃眉之急。哥哥说前段时间见到这个校长,谈起此事,人家早已忘记了。可哥哥说,他永远也忘记不了这个校长的恩情。
哥哥知道晚上开出租车不是长久之计,久而久之会损害身体,所以,不开时就不断寻找其它适合自己的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哥哥得知师范学院附近有一家饭店转让。哥哥很想租用,但是不知道这样好的地理位置为啥要转让,见到店主后才知人家去更大的城市发展。
哥哥很诚恳把自己的想法和现况一一跟店主交谈,店主是个明白人,很支持哥哥的想法,就以当时最低价七千元转让给哥哥,哥哥如获珍宝,又喜又惊,可又发愁没有钱,七千元在当时对哥哥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哥哥和嫂嫂商量着借钱也要把这个店接管过来,就张罗着去亲朋好友家借钱。
哥哥很诚恳向亲戚朋友说明借钱的原因,然而,亲戚朋友不但不理解不支持,反而说哥哥不务正业,一个农民不好好种地,去大城市挣钱,是异想天开的行为,挖苦嘲笑哥哥,还说救急不救穷!哥哥本想着能从亲戚朋友家借来钱,谁知满怀希望而去,却带着失望而归。
哥哥说,他听说乡下最亲的亲戚家刚卖了一头猪和一头牛,他就和上小学的大儿子,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开着出租车去一百多公里外的亲戚家借钱。谁知走到半路上,天下起大雨,那时候村与村之间没有现在的水泥路,都是土路,车在泥泞的道路上很难行走。哥哥冒着大雨和儿子在车后面推着车走,浑身都湿透了,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说明来意后亲戚却回绝了。
哥哥非常失望,又冒着大雨艰难的回到洛阳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了。
哥哥说当时从亲戚家出来,那种寒心失望、孤独无助的感觉,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当时,哥哥堂堂七尺男儿却落下了伤心的眼泪。
哥哥深深感触到:人穷莫投亲,投亲寒人心;穷走大街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的说法真的太切合实际了。
此时此刻,心灰意冷的哥哥明白了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亲朋好友借钱给你,是情分,不借是本份。哥哥说自己认准的事,决不放弃!再难也要走下去!
眼看着离交转让费的时间越来越近,可这钱筹集的远远不够,能借钱的地方都去了。有的不借,有的答应借,后来到取钱时又变卦了。
哥哥和嫂嫂一筹莫展,心乱如麻,该去哪里凑钱呢?
嫂嫂想了又想,对哥哥说,咱去问问赵阿姨,看看她能不能借给咱点钱。说的这个赵阿姨,叫赵润梅,是师范学院的退休老师。她平易近人,见人笑眯眯的,从不歧视乡下人,总是很热情给嫂嫂打招呼,经常夸嫂嫂勤快,卫生打扫的干净,还劝嫂嫂要劳逸结合,注意身体。
嫂嫂是个贤惠善良的人,对待老人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给老人一天三顿饭做的很可口,让老人非常满意。老人高兴得见到街坊邻居就夸嫂嫂,说嫂嫂像亲闺女一样。就这样,邻居们一传十,十传百,小区附近的人都知道嫂嫂是个好心人。赵阿姨也为这件事常常夸嫂嫂,一来二去,嫂嫂和赵阿姨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嫂嫂打算去赵阿姨家借钱的想法给哥哥说,哥哥直摇头,说咱和人家非亲非故的,仅仅是认识,怎么好意思开口借钱,人家不会相信咱的。
后来,嫂嫂多次见到赵阿姨,欲言又止,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样开口说。
过了几天,嫂嫂见哥哥,饭不思,茶不想,愁眉苦脸的样子,怪心疼的。就再次说,咱去问问赵阿姨吧,哥哥一再拒绝,说:你想去,你去,我不去。
嫂嫂鼓起勇气,惴惴不安的敲开了赵阿姨家的门。憋红了脸,非常不好意思,吞吞吐吐说明了来意,问赵阿姨是否能借给自己两百元钱。
赵阿姨听后笑眯眯的说:"这是好事啊,闺女。"赵阿姨说着,顺手从柜子里取出一本存折,对嫂嫂说:"闺女,这是存折,拿上。缺多少,取多少,别再为难了。"赵阿姨这样爽快的答应,并且把存折给了嫂嫂,嫂嫂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艰难的借钱过程,历历在目。此时,嫂嫂热泪盈眶,双手发抖的接过存折,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嫂嫂对我说,咱农村人哪见过存折,赵阿姨不仅把存折给咱,还很放心的把存折的密码告诉了嫂嫂。嫂嫂说,她接过存折,苦笑着说:"赵阿姨,存折你还是拿着吧,我们农村人没见过存折,也不会用。"
第二天,赵阿姨早早的把钱从银行里取了出来,并且亲自送到哥哥家。嫂嫂说,当时那种感激之情,真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赵阿姨还说,什么时候缺钱随时来取。
就这样,在哥哥嫂嫂走头无路的时候,赵阿姨毫不犹豫伸出了援助之手。从此,改变了哥哥一家人的命运,哥哥信心百倍,带领一家人,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
哥哥嫂嫂接管了饭店后,在侄女和侄儿的帮助下,生意做的红红火火的。不仅还清了所有借款,还在老家盖了两层楼房的独家小院。现在,孩子们也都在市里买了房和车。不仅有了自己的饭店,还开了连锁店。
哥哥嫂嫂心怀感恩的说,如果没有当年好心人的帮助和赵阿姨慷慨解囊,我们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哥哥是性情中人,始终没有忘记赵阿姨的恩情,几十年如一日,每当过年过节,哥哥总是带着一家人,去看望赵阿姨。每逢赵阿姨过生日,哥哥嫂嫂总少不了前去祝福她老人家。赵阿姨生病时,哥哥嫂嫂像对待自己的亲娘一样忙前忙后照顾。平时,哥哥嫂嫂还隔三差五去看望老人家嘘寒问暖。哥哥还说,一定要给老人家养老送终。还告诫自己的三个孩子,要做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一定记着赵奶奶的大恩大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哥哥嫂嫂还尊称赵阿姨为:恩母!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哥哥在外辛苦奔波,深深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做人之道!
这真是:忆当年,泪水涟涟;看今朝,幸福满满!今非昔比,悲喜交加。恩母情,比天高,似海深,永难忘,刻心间。
最后祝:恩母安康长寿,家庭和睦,幸福度晚年!
顺祝:所有的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简介:昝丽苗,微信名:无名,人生理念:爱心持家,相夫教子,与人为善,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