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六十五
作者:张昆华
自由二哥2019.02.12
人到六十五,距古来稀没几年了,据说联合国的新标准,六十五还是青年,是真的吗?
身体差的,六十五已算老人,出门畏寒暑,走路佝着腰,夜难寐,饭不香,该多注意调养了。身体好的,还真的像青年,不是还有六十五骑二八大杠去西藏的吗,更甚者,去登珠穆朗玛。
去年又体检了一把,还好,各项指标正常,只是心率就像身高,正常偏低。这也好啊,身材偏低省布料,心率偏低少磨损心脏。
年轻时总觉得人生很长,可以做好多好多事,现在明白了,人生最好的时光,没多少年。

六十五的人,如果父母还健在,那是好福气,抓紧多尽尽孝,多叫几声爹妈。别等到没有爹妈可叫了才后悔:我对爹妈,没尽到心,有愧呀!
但是,人到六十五,夫妻双方的父母,大多都已过世,算是脱了“儿皮”,在家里是最老的一辈,该想想老年生活了。
古话说世上难逢百岁人,现代人也不追求百岁,只追求活出高质量,老年时也能吃能动,别躺在床上靠人伺候,最好,走时也洒脱,别折腾儿女。

都说为儿为女一辈子,为何不说是为自己呢?别整得那么高尚,传宗接代,是你的责任,亲生骨肉,心甘情愿去苦去累。老了,别去指望儿女,不论儿女,孝与不孝。
不必对死考虑太多,或早或晚,都是一股青烟,一小袋骨灰。想想身边的熟人或朋友,有多少聪明的不聪明的、能干的不能干的先你而去,会觉得释然。该考虑的,是活着时怎样快乐生活。

人生的幸福靠自己创造,老年的快乐也只能自己去寻找。
其实到这个年龄,快乐很简单:能吃能睡能玩能闹、能做点喜欢做的事而已。最重要的,是要心胸开阔。一身轻松,自然会开心。
不管喜欢清静还是喜欢热闹,晚年有一群伴,肯定会增添不少快乐。这里说的“伴”,是指经常往来的亲朋好友。
六十五,不会去讨好巴结谁了,那谁又还会讨好巴结你呢?经常见面的,或者能打个电话相互问候的,除了亲戚,都称得上是金不换的朋友。就算是狐朋狗友,至少臭味相投。如果还能新碰上趣味相近的,相见恨晚,那说明是上辈子修的缘份,来还愿的,好好珍惜吧。注意,珍惜,就要真心、用心,否则,不管是新朋还是旧友,关系都会疏远。

主义和思想,几十年的信仰,到这个年龄,还信奉一条:平安主义。冒险的事别再去干,开车速度放慢,先人灵前烧柱香许个愿,祈祷的一定是:全家平安!
别老是怀念岁月了,尽管会忍不住,尽管你当年多牛叉,或多凄凉。一怀念,都是艰辛,都是沧桑,那些年过来的,有几个不是这样?最值得怀念的,是相互的情份,谁谁谁帮过你,哪怕只是一件小事,甚至只是你落魄时对你一张真诚的笑脸,一句暖心的话。
人生总会有很多遗憾,过去了就过去了,别去记挂,谁的人生没有遗憾呢?也许是无心,也许是不得已罢了。
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如果你真做了不少好事,甚至有恩于某某某,千万别去想它,想多了,自找无趣。而且,你好心做的事,对别人不一定好呢。
一句话:人生,但求无愧于心!
晚年有点爱好,会增添不少乐趣。这几年常打桥牌,以桥会友,感觉美妙,有人标榜是高素质人士玩的,我看未必,智力游戏而已。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唱歌跳舞,旅游摄影,别认为什么风雅清高,别觉得什么无聊俗套,只要于人于己无害,全凭兴趣吧。就算是钓钓鱼、斗斗地主、打打麻将,或者,学烧两道好菜,只要开心就好。
前几年还和人讨论,究竟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如今自己也逐渐有一种心态:我是老人我怕谁?只是,心中的善念,始终占上风头,要不然,又一个老头变坏了。这世上本就没有坏人,只有做了坏事的人。我很庆幸,我没有做过坏事,以后也不会。
诗和远方,美好的向往,关健在于心情开朗。否则,诗中行行是悲伤,远方也处处是苟且,到处去流浪,有什么诗情画意,风和日丽?
最好,能够读点书,丰富点知识,学海无涯。对新东西,能学则学,时代变化太快,我们跟不上,但是,别掉得太远吧,就像现在出门,拿着钞票有时都买不到吃的。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好像都不远了,天知道我们还会碰到多少新东西,兴许,我们还能遨游太空呢,兴许呢?
最好,别再去折腾。商场如战场,我们归后勤部队,顶多当个不带长的参谋,如果再去冲锋,碰上大喜大悲,老心脏受得了,脑血管也不一定受得了。
想得开、看得淡、放得下,守住做人的底线,抛开无谓的烦恼,多与亲友们来往,多做点有趣的小事,能学点东西更好,这是我现在想到的。
与朋友们分享,与年龄无关。
己亥年春写于昆明

作者简介:张昆华,云南人,笔名:自由二哥。十三岁打工到国企负责人、公务员,后下海经商,现退休居昆明。

朗诵者简历: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之声》微刊平台总编;《城市头条》编辑;《花瓣雨》文化工作室总编;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多家微刊平台实力派主播;能驾驭各种体裁的作品诵读;为微刊平台朗诵作品目前千余首;配音秀达人;配音秀作品八百余首;温婉清冽的女神音,使作品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