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生李金香
文/梁继松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是不是以为我们的主人公李金香很平凡呢?才不是,平凡人生只是她的网名。
李金香,女,70后,文安县新镇镇孔家务人。春蕾诗社社长,文安县作家协会,散文学会会员,用手下的笔记录美好人生。当大家看到她的简历后,会不会对她突生景仰,却又因恐其名号响亮,不易接触呢?并不是,她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姐姐。
谈起我和她的第一次接触,是很戏剧性的。我是一个懒散人,因我的“蝶梦”姐姐鼓励我写文章,我最初加入了县里的文学微信群。当然,文安微信群里文学大佬甚多,我就一小菜鸟而已。我最初写了一篇文章——《孤单的老头》。描述了一个鳏寡孤独的拾荒者,不以贫困为苦,努力生活的故事。初学者大多眼高手低,我也不例外。我便想请文学群的老师们,帮我润色一下。
我的请求信息刚发出,“平凡人生”便让我加她好友,并将原文发她。我暗笑道,这位老师和我的脾气好像,都是急性子。很快,金香老师就把文章改完了,发给了我。她帮我理清了段落,改正了个别的词语,并把个别的句子调整了一下先后顺序。我认真的看完之后,非常佩服,连忙道谢,并大力的赞扬了她的文采。她却笑言:“我就读了三年半小学,可别叫我老师,怪不好意思的。”我腹诽——莫不是谦虚或调侃于我?她在询问了我的年龄后,让我喊她姐。这个称呼我一直喊到现在。
姐姐的性格开朗,也乐于助人。当初的文学群里,高人比比皆是。也有一些老师对我多有指点,细想起来,可能是怕话语严厉,会伤到我的自尊,所以都很客气。对于我来说,那时的我面对文学几乎是一张白纸,很期待得到老师们的指导,哪怕仅是只言片语,也是弥足珍贵。
随着与金香姐接触愈多,越能体会她的直爽。她自己建了一个“诗文雅舍群”,主要召集喜欢爱好文学的朋友,里面以文安本土人居多。群里也有不少异地的文学大咖,例如白荷老师、云雾老师、原野老师、潇湘愚女老师……。当然,也有很多的诗词爱好者,我们每天都会写很多篇幅。作为群主和美篇的制作人,金香姐会对每一篇作品进行审核,检查是否积极向上,是否符合格律,她也会直言不讳其中的笔误之处。大家一般会欣然接受,也有的人可能一时感觉面子上抹不开,这时便会发生冲突。关于这一点,她也会感觉几分心寒。但还是一如既往的嫉“错”如仇。
对了,后来我终于知道,她说的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真的不是随口一说。我也曾奇怪她那一篇篇精美而又深刻的文章,倒底是从哪里迸出来的?从和她聊天中得知,她少年时期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在她六岁那年就失去母亲和爷爷两位亲人。十二岁就辍了学,帮家里大人分担生活的压力,可是当她步入中年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又对文学创作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她不断的拜师,不断的认识新词汇,也不断的领悟写作的窍门。在种种艰难的磨砺下,金香姐积累了大量的生活阅历,再加上她的刻苦学习,写作上突飞猛进。如今的她,已年近五十,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却依然高涨。
她比较喜欢写民间传说,和农村的新鲜事。她的作品一般很亲民的。金香姐一直在农村生活,相夫教子,也有很多要好的姐妹。有一件事我特别佩服她,她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描写了五个姐妹的聚会,里边还掺杂了孙男娣女的捣乱。若干个人物的说、笑、逗、闹,经她笔下描述,文理清楚,每个人的特征、性格也泾渭分明!真是很厉害,这体现了她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入微。法国的大文豪莫泊桑也深谙此道,他曾特意地锻炼自己,每天用生动简练的语言,去描述与他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可是我们的才女金香姐,又是如何写出那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呢?我知道,她很喜欢阅读此类文章,并从中汲取文化营养,寻找创作灵感。记得有一次,已近凌晨了,我当时向她请教一个词汇的用法,她回答完毕后,问我想不想读鬼故事?大半夜的,闻听“鬼故事”三个字,我一个大男子汉顿时感觉头皮发麻,心里发怵。想必那时她正津津有味地读着吧。再后来,我看她写鬼故事或是神话,已经不再是一篇两篇单独写了,而是整个系列的写。术业有专攻呀!怪不得她能把文章写得那样好。
金香姐是众所周知的开心果。她是没有烦恼事吗?我看未必见得。可是她无论是在微信群里还是诗友们的聚会上,总是最活跃的一个。一会唱段戏曲,一会来段Rap,一会又唱起欢快的歌来。若是你跟她在一起,能不被她感染吗?
李金香如今也堪称是文安县的文化名人了。她年前又创建了春蕾诗社,并召集了众多的诗词爱好者加入。她比以前更忙碌了。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她就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开心果,一位平易近人的好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