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牵无挂简历:本名吴洪滨,祖籍福建漳州,男高音歌剧演员,声乐教授。1995年于美国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后再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求学。2000年考进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后,定居维也纳至今。两次壮游了南北两极,游历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喜欢文字与摄影,执着追光,感恩生活。

【七律】清明祭祖有寄
文/无牵无挂
迎春花泣雨绵绵,涉水还乡祭祖先。
果酒香茶祈列族,冥金纸币寄黄泉。
悼灵子女脚根地,尽孝公孙心里天。
日复年修成习惯,胜于教育口空宣。
【七律】举家清明祭祖
文/无牵无挂
百世缅怀春化雨,千秋祭祀感清明。
携妻带子返桑梓,秉烛点香供礼牲。
秀水林花环墓地,苍松野竹语晨莺。
荣宗彩祖儿孙孝,启后光前福德生。
【七律】清明记忆
文/无牵无挂
清明恰似感恩节,老少齐同祭祖爹。
几束鲜花思奶奶,三杯薄酒敬爷爷。
慎终溯族来时路,秉烛修坟戴孝麻。
四起纸烟人静肃,缅怀薪火耀宗家。
【五绝】清明感伤
文/无牵无挂
自我离乡起,清明必返家。
如今临半百,客寄在天涯。

共震 共鸣 共情

萧郎,男,喜好中国传统文化,尤其爱好古典诗词。参与了《明通鉴》《罪惟录》《王越集》等多部古籍的整理校点、资料搜集工作,先后在多所学校进行传统文化讲座,参与普及推广少儿诵读经典活动,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交流。

吴君清明诗赏读
文/萧郎
【七律】清明祭祖有寄
文/无牵无挂
迎春花泣雨绵绵,涉水还乡祭祖先。
果酒香茶祈列族,冥金纸币寄黄泉。
悼灵子女脚根地,尽孝公孙心里天。
日复年修成习惯,胜于教育口空宣。
【七律】举家清明祭祖
文/无牵无挂
百世缅怀春化雨,千秋祭祀感清明。
携妻带子返桑梓,秉烛点香供礼牲。
秀水林花环墓地,苍松野竹语晨莺。
荣宗彩祖儿孙孝,启后光前福德生。
评赏: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人独有的一个节日。在这个季节,正是赏春出游的好时候,而对华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这节日有一特别的意义---扫坟祭祖。这是数千年来流传的优良传统。感念先人,传承信仰,是凝聚家族的重要方式。历代诗人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吴君前不久还在欧洲轮回演出,数日间辗转数国,于鞍马劳顿之中,仍不忘家乡之念,仍不忘悼亡之思。两首七律读来感人之深。
第一首以兴的手法起笔,迎春花盛开是清明最典型的景象,小时候看到一片黄艳艳的花丛时候,就知道清明近了。清明时节雨纷纷,在绵绵春雨中,诗人看到的不是明快清朗的春光,而是沾雨如泣的花容,这是因为诗人把自己的内在的心情也渲染到了外在的物象中,因为诗人正怀着悲恸的心情回乡祭祖。涉水还乡,既是实写诗人的旅程,也表达了旅程的不容易。颔联铺陈了祭祖时候的景象,对于生活在国内的人来说,可能觉得平平无奇,但对于常年在异国他乡的人来说,这些浓厚华夏传统的风俗,是那样的亲切,又是那样的感伤。颈联天与地的对仗非常好。祖先在诗人的心目中,其分量超过了任何的事物,最大大不过天,而先祖就是诗人的天。带着孩子参加祭祖,不但是完成一个重要的仪式,更是要让他们脚踏实地,不忘本源,把根留住。尾联总结的十分有力,诗人对祭祖一事,显然有深刻的领会,这不是简单的一个仪式,而是通过言传身教,通过反复灌输,通过年复一年的轮回,将孝道亲情不断弘扬,不断深化。
第二首,则是在前一首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阐述。清明之雨,是春风感化,也是亲情感化,因为这里面有百代千秋的浓厚感情。这感情不是一个人的,不是一时兴起的,所以诗人要带着妻子,带着孩子,在充满端庄肃穆的仪式中,感受气氛,体验历程,从而唤醒家族共同的记忆。在墓地中徜徉,诗人让亲人感受的不是如西方恐怖小说描述的阴森与凄冷,而是幽远清旷,是亲切中带着感伤,是悲怆中带着宽慰。环境与人心相互结合,正符合中国人天地人合一的精神内涵。而诗人携妇将雏、返乡梓、祭清明的用意也顺势说出,正是为了光宗耀祖、裕后承先。
两首诗,用词典雅,富有文采,显然诗人学养深厚。而其中凝聚的深厚浓烈的感情,更是让人激赏不已。华夏精神的薪火相传,也正是由此而见一斑。

西鹰,本名邓鸿,云南昆明人,现定居美国加州硅谷。留美材料工程博士,美国硅谷高科技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阅历丰富兴趣广泛。除了热爱科学技术外,还爱好文学、绘画、书法及摄影等艺术,近年来专心学习中国古典格律诗词。诗词作品多发表于各个诗社微刊。竹韵汉诗协会会员。现担任《竹韵汉诗会员专刊》副主编和《竹韵海外》副主编。

【七律】清明记忆
文/无牵无挂
清明恰似感恩节,老少齐同祭祖爹。
几束鲜花思奶奶,三杯薄酒敬爷爷。
慎终溯族来时路,秉烛修坟戴孝麻。
四起纸烟人静肃,缅怀薪火耀宗家。
西鹰评语:清明对于华人来说是一个祭奠感恩怀念的日子。即便远离家乡人在海外,清明的记忆也会让我们与故国家族先辈以及亲人们一起发生共鸣。这首诗很好地描述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传统。献花敬酒,秉烛化纸,感恩先辈,不忘族源,继承遗志。中二联对仗工整巧妙。颔联描写生动细致,颈联用典于无形,文笔老练。尾联以缅怀传承薪火光耀宗家来作为结语含意深长悠远。
【五绝】清明感伤
文/无牵无挂
自我离乡起,清明必返家。
如今临半百,客寄在天涯。
西鹰评语:对于远离祖国身在海外的侨胞,清明节难以返乡祭拜先辈无疑是我们海外华人心中的一种怅憾。作者用平实无华的语言表现出海外游子对于家乡亲人和先辈的思念和远在天涯的无奈。转结之句,半百之身客寄天涯,让人感觉到了作者心中的那份伤痛。

[著录理由] 没有多少比“故乡”、“乡愁”更易引起共鸣的话题了。“故乡”之乡愁,已成为弥漫许多人心头的一股浓浓情绪,挥之不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何况这种乡愁,在清明雨的浇灌下茂盛生长;它一寸一寸地生啊枯了还会荣,直到天荒地老……故乡,作为“乡愁”的载体,寄寓了多个层面的丰富内涵,积淀而成一个人类文化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
诗人写道:“迎春花泣雨绵绵,涉水还乡祭祖先”。每个人都有一个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也就是那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她是一个客观实在,存在于某一个地理坐标中,无论空间大小、东西南北,总有一个“点”在那里,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同时,每个人还有一个心理意义上的“故乡”。那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留存了许许多多终身难忘的个体记忆,以及群体共享的“集体记忆”;这些记忆共同构建而成心理意义上的“故乡”。

诗人的《清明》律绝,带着眼泪,带着浅笑,带着庄重的内心,突出了难以割舍的乡恋主题。目前海内外写格律诗的华人很多,真正入道者则寡。有些人写格律诗把自己折磨老了;有些人越写越年轻,就如同诗人无牵无挂(吴洪滨)一样,仿佛青春正在平仄丽音中穿越不老的时光,优雅而温馨。
诗人忠诚于信仰和理想,具有最慈悲襟怀,世界上的一切苦难,都包容在心,并把它咀嚼出甜味来。那么,对待美好事物,最是痴情;读书万卷、谴纶流香、词藻华丽,齐绽文人情怀;诗人无论青灯走笔在多少个阴天、黄昏、黑夜……哪怕初始时的光亮,一点点、一丝丝,亦或是那么短短的一瞬间,都能拨动他(她)内心的琴弦,给读者的心灵带来震撼和温暖。
(文/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尹玉峰)

【著录人简介】尹玉峰,沈阳市生人,现居北京。北京开放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柳师客座教授、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海外凤凰诗社荣誉顾问。Yufeng Yin, a native of Shenyang, lives in Beijing. Visiting Professor of Beijing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 Visiting Professor of Liu Shi, Guangxi, Director of the City Headline Editorial Committee,Honorary Advisor of Overseas Phoenix Poetry Socie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