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中国最美古村落“后沟古村杯”诗文大奖赛征文启事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暖方式,倘若你愿意,何不挑一阳光明媚的日子,寻一古村,享受你的专属时光。”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多样;在漫长的岁月里,交通不便,信息隔绝,各自发展,自成形态,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并存与整体灿烂。如果没有了这花团锦簇般各族各地根性的传统村落,中华文化的灿烂从何而言?可是,最近一些村落调查和统计数字令我们心头骤紧。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已有近90万个村落消失,它们中有的自然风光旖旎动人,有的文化底蕴深远厚重。
而位于晋中榆次的后沟古村,作为古村落保护的代表作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示范基地,以其久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古老的建筑,原始的风貌,古朴的原住民,组成了一个活态的“历史空间”,而成为传统文明传承的典型与样板,成为中国古村落保护抢救的里程碑。为了发现保护承载历史记忆的古村落,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历史建筑的价值,更为了坚定文化自信,寻找失落的记忆,保护和复兴我们的家园,我们特举办中国最美古村落“后沟古村杯”征文大赛。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榆次区区委宣传部 榆次区文旅委
榆次文联
承办单位:
《潇河》杂志社 榆次诗歌协会
协办单位:
《天涯诗刊》杂志社 《新丝路》杂志社 《中国西部散文选刊》杂志社《沃土》杂志社 《中国草根》杂志社 《昆仑文学》杂志社《文学高地》杂志社 大家文学网 中国散文学会北戴河创作基地 中国作家在线网
组委会成员:
李杰 瞿永生 岳根生 白恩杰 路军锋 吕旭东 西玛珈旺 大卫 三色堇
大枪 刘志成 尚书 岳弢 孙振彦 任立 关海山 毕福堂 赵少琳 韩玉光
郝俊力 李小鹏 焦文俊 刘海源 张欣 原野 释圣静
二 、征稿条件
作品要求以描写中国最美古村落后沟古村为主题的诗歌、散文稿件,为作者原创,未在任何场合公开发表过的作品(包括微刊)。诗歌作品150行以内,散文三千字以内。
三、 投稿方式分为两种
1、网络投稿至大家文学网中国最美古村落“后沟古村杯”大赛专栏,网址:www.dajiawenxue.com大赛专栏。
2、将作品发送到电子邮箱:995624633@qq.com 1518490247@qq.com
【特别提示】作品标明最美古村落“后沟古村杯”字样。
参赛作品在稿件后注明真实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手机号码。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诗歌1名 散文1名
精美奖牌及奖金3000元、颁发荣誉证书
二等奖4名,诗歌2名 散文2名
精美奖牌及奖金2000元、颁发荣誉证书
三等奖6名,诗歌3名 散文3名
精美奖牌及奖金1000元、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奖10名,诗歌5名 散文5名
奖牌及奖金300元、颁发荣誉证书。
五、颁奖说明
1、2019年9月我们将在“最美古村落后沟古村”民俗文化节上举行颁奖仪式;
2、邀请知名诗人、作家以及部分获奖作者参加颁奖仪式;
3、开展中国最美古村落采风活动;
4、举行“中国最美古村落授牌仪式”。
六、参赛须知
1、主办单位有权将参赛作品在各级媒体上展示和传播,署原创作者名,参赛即视为同意;在作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阅读量和留言点赞会作为评委打分的重要依据,阅读量偏低不达标者决不允许进入复赛。
2、 本次征集活动不收参加者任何费用,不退稿;
3、参赛作品只投稿一次,不能重复投稿和抄袭他人作品,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作品所涉及的著作权等一切法律责任均由参赛者负责;
4、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联系电话:18635088668 17733596575







后沟古村简介
后沟古村落农耕文化景区地处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北与寿阳县交界处,隶属榆次区东赵乡,属丘陵山区,地理位置东经 112.8度,北纬 37.6度,村落西距榆次城区 22 公里,北距什贴镇7.5公里,南距东赵6公里(旅游专线)。东与寿阳县毗邻,现有住户人家,村民251人,耕地面积为1200亩(777992.2 2平方米)。村落虽然不大,但相对海拔高差不小,海拔最高974米,最低908米,相对高差达66米。境内黄土迭起、丘陵起伏,但气候适宜、水源优良、土壤净洁、空气清新,四季分明,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松柏常青。村中寺庙毗连,古建成群,不仅散发着浓厚的黄土气息,而且释放出悠久的纯朴民风。
传统古建筑特色
后沟村神庙系统相当完善,保存完好,全村有18座神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观音堂(明代天启六年即公元1626年已是"颓墙残壁"的古刹一座)、玉皇殿、关帝庙(建于清康熙年间,有300多年历史)、真武庙、魁星楼、文昌阁,还有1000多年历史的张氏饲堂。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唯一的古村落调查范本
民居文化特色
后沟窑洞式民居非常普遍,分为大居和半穴居两种窑洞,窑洞按建筑材料划分为土窑、石窑、砖窑, 建筑形式分为卷窑、上挖窑、独体窑、里外窑、山窑等。据研究,人类居室的发展脉络是从穴居到半穴居再到地上,这里的这种黄土窑洞就是一种古朴的人类居室。窑洞在做工上用木骨草泥墙,还有类似绑扎式的结构。窑洞选址因地制宜,春夏秋冬、南阴北阳,充分体现出了冬暖夏凉、春温秋爽。在后沟几乎所有的正屋都是窑洞式构造,有的院落还有东西厢房、南屋,构成了完整的四合院。在大门两侧,设有抱鼓石、门枕石,门帽上有墀头、彩绘,虽然年代久远,但风韵犹存。随着时代的变迁,后沟的窑洞也进行了多种形式上的改造和利用(上下窑、窑中窑、里外窑等)。除这些窑洞式建筑外,后沟还保存有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院落-一将军院、吊桥院和仪门院,其中将军院因张小赤而得名(曾任解放军南京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吊桥院(四合院)地处一处独立坳,四面绝壁,无路可通。其主人凿西壁成隧道,并在隧道中挖壕沟、设吊桥,形成一处落桥而通、起桥而绝的防卫森严的寨堡式居所;;仪门院 (三合院)在建筑学上把大门以内兼有影壁的门称之为仪门(礼仪之门),此们平时关闭,只有重大节日或重大庆典时才打开。
别具一格的排水系统
从村东北、西北的高处起,穿越院落,勾连各家各户,形成黄龙、黑龙两个派水体系,流经村西北、东南,最终归入龙门河中。水道深深埋在地下,各家院落都有入水口,显示出古村先人的智慧,专家称"后沟的排水系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乡村排水中绝无仅有,独具特色的"。
特色饮食文化和传统节日
后沟人吃的是自家种的近40个品种的五谷杂粮(小米、红面、豆面、玉米面等等)。蒸、煮、煎、烤、炸共计60多种烹饪方法。早晨一般吃小米粥儿山药蛋,鸡蛋拌汤炒不烂;中午是筱麦面栲姥姥割糕糕,绿豆面抿圪斗流尖尖,筱麦面吃托儿炯饼饼,由豆面剔八姑油墩墩;晚上吃二米米稀饭熬上豆,三擦油烙饼就上肉。
后沟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传统节日一年有几十个,特别是二十四节气都有着独特的过法。贴对联、贴门神、打年糕、酿酒、扭秧歌、舞龙灯、太平鼓等让人目不暇接。
丰富的土特产
后沟村南梁上有 10 0亩采摘园区,园内有果树 5 0 OD余株,包括:梨树、枣树、苹果树、杏树、山植树、桃树等,属自然季节性品种。从农历五月到农历九月,这些水果-一成熟,可充分体验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的的农耕文化生活。
后沟古村浓缩了保存前百年来黄土旱原弄更文明的传统经典:民间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传统工具、民风民俗,保留了中国,特别是中国北方汉民族前百年来自给自足的窗同文明。在这台历史冰箱中,古朴的农耕、饮食文化,纯正的自然文化,窗同的信仰文化,灵动的生态文化,构成了完整的民间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