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村义塔的传说
王海军口述 陈广领整理
在西平县西关桥西路南,有一个小村子,名叫小店。这个村以诚实重义而闻名遐迩。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江南举子进京赶考,途经西平小店村时,天已昏黑,饥渴难耐,人困马乏,从石板桥缓步登上洪河大堤,向北一望,看到零零散散的几户人家,他心里不禁大失所望,走到村口,有一家客店,门额上书“诚信客店”。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门口,店家慌忙出迎,举子步入客厅,环顾四周,尽管陈设简陋,倒也干净。于是,坐下要了一些饭菜,饱餐一顿,店家打来热水,洗漱完毕,倒头便睡。
一觉醒来,东方已露鱼肚白,他连忙起身,让店家打火做饭,他草草用餐,甩凳跨鞍,一路急行。
看看天又黄昏,进店投宿,一摸腰身,找不到钱褡子,登时,汗如雨下,思前想后,觉得钱褡子一定是忘在了西平小店旅馆,回去找吧,又怕店家不承认,不找吧,离京城尚有一千多里,而自己身无分文,如何赶考啊。无奈,只有忍痛割爱,把坐骑卖给店家,徒步进京。
举子金榜题名,吏部授予山西芮城知县,后荣任甘肃州知州,由于政务繁忙,无暇回乡省亲。
十多年后,治所政治清明,黎民乐业,公退之暇,双亲思亲,将政务交于同知,荣归故里。
途中,想起十多年前钱褡子丢失的往事,想看看“诚信客店”是否诚信。于是,转道河南西平小店。他与随行人员乔装打扮,要了一些粗茶淡饭,还与店家讨价还价,显得十分寒酸。饭后茶语,与店家攀谈,在交谈中得知老店主已经过世,少店主当家,提起当年的往事,少店主领着他走到里屋山墙前,指着墙壁上方一个木橛子上挂的钱褡子说:“我不知道这个钱褡子是不是您的,先父在时,常提及此事,天天盼失主来取,始终不见人影,这也成为他老人家的终生憾事。”知府说:“这个钱褡子正是在下遗忘于此的物品”。话未落音,少店主拉开柜门,从里面取出一个升子,端到知府面前说:“我不知道您的钱褡子里面装有多少钱,也不知道现在褡子里现在还有多少钱,只知道从里面落下一个,我们就捡起来放到这里面,您数数够不够”。少店主又搬条板凳,将钱褡子取下,知府把两处的钱都倒在桌子上,数了数,一文不差。他喜出望外,感慨万千,脱口说道:“西平真乃礼仪之邦,仁善之地也”。立即吩咐随行人员取来纹银百两,锦绣十匹,嘉奖少店主,少店主坚辞不收,知府又找来里正劝说,里正说:“我们这个村子的人都如此,我们都是凭良心挣钱,凭诚信做生意,您不用再费事了,我去劝也无用”。知府只好作罢。
次日,知府为表彰小店村民的义举,找来西平县令,自己捐一千两纹银,交给县令,让他组织能工巧匠,在小店村建一座旌德砖塔。这座砖塔巍然屹立数百年,上世纪中初期的老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现在,虽然不见了砖塔,但小店村民诚实守信的美德,依然像光芒四射的灯塔,照耀着中州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