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印象
安徽省东至县人民法院 叶宏开

对东流的认识,始于七十年代初,那时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儿童。第一次来到东流,是跟着父亲来到了“五七”大学,印象中“五七”大学是幢庭院式的建筑,房子有着民国时期的风韵,青砖黛瓦,飞檐斗拱,古朴典雅,教室为二层小楼,楼上铺设了木质地板,一层下设回廊,三面房屋围成深深的庭院。当时父亲被委派来教书,是一期短暂的农村医生培训,大约学员有五、六十人,教师都是从全县各医院抽调过来的医生。父亲从乡下接我过来,在东流住了一个星期,由于年龄太小,只记得一天傍晚父亲带我到朋友家串门,朋友家的房子倚江而建,第一次见到长江,只觉得江水滔滔,烟波浩渺,煞是壮观。还记一次长长的队伍,从新街一直走到老街,记得老街街道很窄,两边的房子很旧,斑驳的墙体,漆黑的大门,光滑的青石板路,我跟着父亲后面,队伍中一直喊着口号,已记不清是什么内容了,长大后才知道是文革后期的游行。对于东流,儿时的记忆仅此而已。
第二次来到东流,是怀揣梦想,带着父亲的期望和母亲的不舍,在炎炎的九月踏进了东流中学。这所有着厚重历史和曾经辉煌的学校,带给我太多的记忆,一条径直水泥大道从校门延伸到教学楼,两边细细的银杏树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日夜。操场的跑道上留下挥汗如雨的青春,当清晨的曙光投射到校园,树林里传来了郎朗的读书声,夜幕落下时分,课堂里出现了我们孜孜攻读的身影。不远去的酒厂酒糟气味弥漫着校园,我们欣赏李祖凡老师古文评析,酒糟的气味和着诗词远古气息耐人寻味,让我们体味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那段忧伤而迷茫的青春,在水井冲凉下悄悄溜走,在同学们谈笑风生中飞逝,在朦胧的情感纠结中,我们追逐颓废的青春快乐,享受着忧伤的美丽。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三年就过去了。对于东流,青春的记忆仅留下这些。
时隔十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东流工作了半年时间, 承担案件的审判。工作之余,不断地用心接近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小镇,寻找那些曾经的繁华,唤醒那些深深浅浅的回忆。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带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远离高堂的喧嚣,一千六百年前五柳先生弃官低调地来到了这座小镇,过起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淡然生活。种菊、修篱,饮酒,远处青山映入眼帘,空气中氤氲着菊花的清香,那一排排飞鸟在空中结伴飞翔,陶公不尽诗意大发,微醉中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诗句。陶公在东流只生活了短短四年时间,却把这种精神传承给了东流人民,那种不畏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至今仍十分可贵。纵观东流这么多年经济发展没有起色,多少与陶公精神亦有相关,那种不愿低下身段,谋求得失也让东流失去了最佳发展机遇。
但历史总是不断青睐这座小镇,一千年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因贬官到江西,路过东流,被这里旖旎的风光所吸引,于是便萌生了小住几日的念头,不曾想他在弯曲的学湖边欣赏美景的时候,却邂逅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姑娘不仅有着江南女子的柔美温婉,更有着饱尽诗书的才气,让这位不知少年愁滋味的诗人相见恨晚,女子也被他的才情和气质倾倒,双方顿生爱意。苦于要到江西上饶履职,一个烟雨迷蒙的清晨稼轩与女子在杨柳依依的河边挥泪告别,并发誓一定相见。几年后当稼轩被朝廷招回到汴京时,特意再来寻找这位女子,找遍了东流的大街小巷却杳无音讯,稼轩只好在南村的墙头上写下了“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的诗词,表达了对这位女子的真挚情感,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念。平日里词人更多流露出金戈铁马,醉里挑灯看剑,吹角连营的豪情,但走进东流却被这一方山水,一位佳人感动得如此儿女情长。从这点上讲东流是幸运的,无论是巍峨的山川,还是奔流不息的河流,只有遇见才情的人,山水才能散发出诗意的光彩,人性的光芒才会被点染。东流不仅有着秀美的山川,灵动的佳人,而且在恰当的时间遇见了最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和辛弃疾,也注定了两位天才的诗人在这里驻足停留,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瞬间。
青山依旧,长江依旧,千年流淌的长江在这里折江东流,古朴幽静的陶公祠依旧静静端坐在江边,巍峨的秀峰塔守护在她的身后,那早已被人遗忘的南墙上的诗词,淹没了一段牵肠挂肚的爱情故事,那曾经商贾无数,人声鼎沸的老街在岁月的变迁中,此时显得如此的安然宁静,只有时光在悄悄的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作者简介:
叶宏开,安徽省东至县人民法院法官,笔名一叶知秋,作品散见于网络报刊。
投稿邮箱:
1105256468@qq.com
作品文责自负,配发300字以内的简介和生活照一到两张。
编辑:
金成道,笔名幽幽兰草心,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生,“城市头条”认证编辑,“小说阅读网”签约作家,安徽青年报特约记者,《语文教学与研究》特约撰稿人。2015年入选《博文.诗意的红烛.安徽教师散文百家》(第三辑)。著有200多万字网络小说《护花总裁》《剽悍特种兵麻辣妞》《铁血总裁俏佳人》《南海大决战》等。
2017年9月19日,84万字章回体长篇小说《荡倭风云》在安徽省版权局登记版权,《荡倭风云》(未出版)成为建国以来安徽省最长的单部独著长篇小说。建有个人网站“大渡口中学金成道资源网”。
